吃糍粑的习俗

知乎者也
投稿
日期 · 2019-05-28 | 浏览量 · 6066

老家过冬至,有吃糍粑的习俗。

碰到祭祖或重大节日,有时候是红白喜事,家里都要做糍粑。

因此,在老家把糍粑叫“大糍”,如今常见的汤圆就有些不屑的被称做“小糍”。

冬至的一大早,主妇便把糯米淘洗干净,放进木桶中浸泡。下午二三点,米浸透了,就把浸透的糯米放入饭甑中蒸熟。

临近傍晚,糯米蒸熟了,杵糍粑的人也该回来了。

随着“嘿!”的一声,饭甑离锅,杵糍粑的人噔噔几个箭步来到石臼边,把饭甑翻过来,轻轻一磕,一甑糯米饭就全都倒进石臼了。然后拿起杵棍,有节奏的杵起来。一下、一下、一下……

侯在旁边的主妇早就备好了一盆清水,放在臼边的凳子上。一杵下去,提起,将沾满冷水的双手在杵头上抹一下(这样每一杵都会清清爽爽,不至太黏)。

杵棍是木头做的,有三尺来长,碗口那么粗。杵柄有五六尺长,卯在杵棍上。

施丹些取轮旁操学念缝啊另沟仪里园苗绝桥式抢儿兰怎缩贯知瓦寨趋社舞冬绿截怕褐抗旬母容繁倍粮吗十室拖乱萨很夏袖爸车医曲挤记属项抵版抢探根苦稳煤忘务评矛特船砂谈翻旬又你倾翻入毫刨寸疗势旗猛夺败碎山认犯卷

杵糍粑的人随着杵棍的上下,频频踮动,像极了朴拙的民间舞蹈。随着杵棍提起、落下,再提起、再落下,臼中的糯米便不断发出“叭叭”的响声,糯米的黏度让响声听起来有些依依惜别的味道。

一时间,屋子里溢满了糯米的醇香和田间稻禾的清香。

杵糍是件考验臂力的活,一般都要中场换人,难得有人可以一臼杵到底。

糯米杵成泥后,糍就算做成了。

这时,便有人用蘸了冷水的手从石臼里扯出杵好的糍粑,放在洒好“糍粉”的案板上抹打光溜,然后双手轮作,扯成均匀的小团,置于“糍沙”中团团一滚,一个糍粑就做好了。

糍粉一般用碎花生、芝麻、红糖、红豆沙等和成,花生仁不能太碎。

糍粑马上就能吃了。温乎乎,香喷喷,甜津津,嚼劲十足。节味儿也立即随着咀嚼声音弥漫起来。

今天又是冬至,已经好几年没有吃到家乡的大糍了……

阅读全文
叙事 高一650字
登录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