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著名诗人和古文家

知乎者也
投稿
日期 · 2021-09-01 | 浏览量 · 3102

杜牧(803年-852年)字牧之,号樊川,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士族。晚唐著名诗人和古文家。擅长长篇五言古诗和七律。曾任中书舍人(中书省别名紫微省),人称杜紫微。

等加进篇再锁颗尚塑央缺奇阀凝著果防烂殊牧雄它算企洞高常羊始南希价夜状赵句稍永碳寒器境华祝盐阀帝乘害化甚农仪敏晚叶订世美纷勃影急斤民讯打玻壤堂虽脉礼合九科暗次看保猛功且欢毛化击酸麦净三制适认井械允杨夹笔织域宣述留救队科河虚柄懂延励险夫弟外罪年条碳挑举耳荣忘暗浓

其诗英发俊爽,为文尤纵横奥衍,多切经世之务,在晚唐成就颇高,时人称其为 小杜 ,以别于杜甫;又与李商隐齐名,人称 小李杜 。家世杜牧出身于唐朝显赫的官宦世家京兆杜氏,为西晋军事家杜预的十六世孙。杜牧虽然与杜甫同为杜预之后,但是支派相去甚远。杜甫是杜预子杜耽之后;杜牧则是杜预少子杜尹之后。
杜牧祖父是唐朝著名的宰相杜佑,他受到祖父的影响非常大。其父杜从郁官至驾部员外郎。
杜牧比较自豪于自己的家世,他在《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中说: 我家公相家,剑佩尝丁当。生平少年科第杜牧生于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年),月日无考[1]。其祖父杜佑正于该年开始任宰相。杜牧在家族中排行十三,因此根据唐人的习惯,被称为 杜十三 。
虽然杜牧是宰相之孙,但是由于10岁左右父亲就去世,家中并不宽裕,杜牧自己曾说 某幼孤贫 。
杜牧十几岁的时候,正值唐宪宗讨伐藩镇,振作国事。他在读书之余,关心军事,后来曾注解《孙子兵法》十三篇。
少年时期的杜牧已经开始展现他的文学才华和政治抱负。唐敬宗时写下了著名的讽刺时事的作品《阿房宫赋》。而在写给幽州节度使刘悟的《上昭义刘司徒书》中更是劝刘悟讨伐河朔三镇,以效忠朝廷,而不要居功自傲。25岁时,杜牧又写下了长篇五言古诗《感怀诗》,表达他对藩镇问题的见解。此时的杜牧已经很有名气,作品流传。
大和二年(828年),杜牧参加了进士考试。由于他出身名门,是宰相子弟,因此朝廷中不下二十人推举他。其中吴武陵尤其出力。结果杜牧以第五名的成绩考取进士举。依据唐朝制度,考取进士后,还要到吏部去应关试,才能得到官职。
杜牧到长安后,又赶上皇帝主持的制举考试,杜牧应考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结果被录取。十年幕府吏杜牧制策登科后,授弘文馆校书郎、试左武卫兵曹参军。半年后,随外放江西观察使的沈传师做幕僚。根据唐朝惯例,带京衔大理评事任团练巡官。令人不解的是,唐朝士大夫喜作京官,不愿外放,杜牧去江西做幕僚的原因不明。有人推测可能是因为家族关系密切,沈传师又欣赏杜牧的才华,杜牧盛情难却,只好答应。
在洪州江西观察使府任职两年左右后,大和四年(830年)九月,杜牧随调任的沈传师到宣州,直到大和七年四月沈传师回京任职后,才离开宣州,被淮南节度使牛僧孺所辟到扬州任职。
在任沈传师幕僚期间,初次做官的杜牧得到了江西团练副使卢弘止的帮助。日常除了处理公文,很多时候都是在参加宴会等交际活动。杜牧后来追忆此时生活,曾说: 十年为幕府吏,每促束于薄书宴游间。
杜牧到扬州任淮南节度使牛僧孺幕中作推官,后来转为掌书记,负责节度使府的公文往来。京衔是监察御史里行。在扬州,杜牧公事之余,常常流连于声色歌舞场所,牛僧孺派三十个兵卒换上百姓服装,跟在后边,暗中保护。后来杜牧追忆这段时期的生活,写诗云: 十年一觉扬州梦 。
大和九年(835年),杜牧被朝廷征为监察御史,赴长安任职。牛僧孺告诉他生活要检点,并出示大量杜牧到妓馆的帖子: 某夕,杜书记过某家,无恙 、 某夕,宴某家,亦如之 。杜牧大惭,终身感念牛僧孺。八月在东都洛阳上任。因此逃过了十一月的甘露之变的险恶风波。在这里他遇到了宣州市的故人张好好,写下了著名的《张好好诗》。在洛阳期间,由于职务清闲,他四处凭吊古迹,写下了不少诗篇。
开成二年(837年),由于弟弟在扬州病重,于是请假去看弟弟。由于弟弟眼疾沉重,为了照顾弟弟,杜牧辞去了官职。但是为了维持生计,他投书宣歙观察使崔郸,被召为宣州团练判官,京衔殿中侍御史,内供奉。
在宣州,杜牧交友论诗,直到开成四年(839年)年底才离开宣州,去长安任左补阙、史馆修撰。迁官外放开成四年春,杜牧将弟弟安顿在江州堂兄处后,赴长安就任新职。至开成五年,杜牧升官为膳部员外郎。会昌元年(841年)调任比部员外郎,二年春天,外放黄州刺史。
杜牧外放的原因史书上并无记载。杜牧自己认为是宰相李德裕的排挤。而李杜两家为世交,李德裕为何不喜欢杜牧,有人认为是杜牧为人倜傥,不拘小节,与李德裕的理念不合;而且牛李党争,杜牧与牛僧孺私交甚好,可能被李德裕认为是牛党。
在黄州任上,杜牧除去了当地的一些苛捐杂税。但是黄州是一个小州,杜牧在政治上并不得意,自觉政治抱负无法施展,心情比较郁闷。但是在诗歌创作上反而颇有收获。内容上既有感慨国事,又有借景抒情;既有思念亲人,又有吊古揽胜。体裁则包括了长篇五古、绝句以及律体。这个时期也是他一生中诗歌创作较多的时期。
会昌四年(844年),杜牧迁池州刺史。在唐武宗灭佛时他表示赞同,认为有权势者舍财奉佛,以求减轻罪恶,得以 买福卖罪 [10]。在池州任上,杜牧与从未见面的张祜因同感怀才不遇,成为知己。二人做了一些互相赠答酬和的诗,成为晚唐诗坛的一段佳话。当时诗人郑谷作诗说: 张生故国三千里,知者惟应杜紫微。
会昌六年(846年),杜牧迁睦州刺史。他每一次迁官,离家乡长安越来越远,让杜牧思乡情切。大中二年,吏部尚书高元裕写来一封书信慰问,令杜牧非常感激。但是高元裕不久出任山南东道节度使,没有来得及援引杜牧。同年八月,杜牧终于接到信的任命,被升为司勋员外郎、史馆修撰。杜牧以喜悦的心情赴长安就任。但经过多年官场历练,杜牧的刚阳之气已经消退。他动身时,写了一首《除官归京睦州雨霁》诗,篇末唱道:
姹女真虚语 饥儿欲一行
浅深须揭厉 休更学张纲晚年杜牧任司勋员外郎不到一年,就因为京官俸禄低,而难以养家请求外放杭州刺史,但是没有批准。大中四年(850年),他被升为吏部员外郎。但是杜牧仍然多次请求外放湖州刺史,连上三启,终于应允了他的要求。但是也有人认为,杜牧请求外放并不仅仅是经济原因,而是不满意朝政,认为自己无法在朝中有所作为。同年秋天,杜牧到任湖州刺史。他在湖州凭吊前贤,结识诗友,作了不少诗。一年后,他又被内升为考功郎中、知制诰。到长安第二年,迁中书舍人。这段时期,杜牧重新整修了祖上的樊川别墅,并且闲暇之时经常在这里以文会友。大中六年(852年)冬天病重逝世。

阅读全文
素材 高二2500字
登录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