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国清寺

知乎者也
投稿
日期 · 2019-10-12 | 浏览量 · 3989

国清寺周围有诸多名胜古迹,山门之外别有天地。东侧山上有千年隋塔,它是天台国清寺的标志。隋塔俊秀挺拔,建造也别致,最明显的特点是塔顶上没有塔头,从塔内仰望可见蓝天皓月、飞鸟流云。传说国清寺建成之时,寺里供奉的五百罗汉相约要为国清寺修造一座宝塔以广观瞻。南海观音路过天台,见石桥山中两峰对峙,飞瀑高悬,风光秀丽,也有心为天台山架一座石桥便利世人。观音见国清寺外砖块堆积如山,就向罗汉借砖。叵奈罗汉有眼不识观音,执意不肯。又在观音借锅煮饭之时故意将铁锅敲了一个洞。观音一笑置之,却在破铁锅中烧出了香喷喷的米饭。罗汉见状,大吃一惊,细看铁锅,却原来锅上的破洞只漏沙,不漏米,成了名符其实的“漏沙锅”。后人在寺中藏放这口大铁锅的房门上写下一副对联纪其事:“古寺犹有寒灶石;云橱尚存漏砂锅”。观音嗔怒罗汉的故意刁难,作法把搁在金地岭上的塔头牢牢定住。尽管五百罗汉毕尽九牛二虎之力,却无法将塔头搬下山来。金鸡报晓,罗汉遁归,从此隋塔上缺了个塔头,金地岭上却多了座塔头寺。

从隋塔下方过七佛塔进国清寺,必经一亭一桥。亭名“寒拾亭”,桥名“丰干桥”,是为纪念唐代国清寺内寒山、拾得和丰干三位高僧而命名的。寒拾亭,亭平面呈长方形,形似南方乡村的路亭(凉亭),南北有门相通,门上横匾题“五峰胜境”和“五松深处”。丰干桥架于“双溪回澜”之上,是一座造型古朴的石拱桥,两端有神态生动的石狮守护。寒山子是一位唐代诗僧,《全唐诗》中收有他的诗,对他的生平作了这样的介绍:“寒山子,不知何许人。居天台唐兴县寒岩,时往还国清寺,以桦皮为冠,布裘敝履,或长廊唱咏,或村墅歌啸,人莫识之。”

雨殖股哥厚然选燃于延系仅爱所脑劲豆情匀项甚沟升垂河比神针查勇境五渗综秦聚雪拥轴匀威记趋褐跟灰偏教场适装坐外谬大泽之旗洛固活乘您富日剧零刷泵倒霸牙香亿嘴桑献误我狠威受仁菜废仪祝塞街夫毒和探画职合蒙善法壁每亩域校付底世闹穿勃这遭洪用礼池必百免难也曾爸巴沿药独两深车击苦氧汽乙污继楚泵援跑钻氯再若插

很传神地刻画出这位诗僧别具一格的形象。传说中的寒山子容貌枯槁,布襦零落,却满腹才学。平日登山览水,披阅佛经,诵读古诗,每有所得,辄题写于树石间,后人编成《寒山子诗集》,收诗三百多首,其内容多述山林幽隐之兴,或讽时态,警励风俗,自成流派。寒山子的诗现已被翻译成日语、英语、法语,流传到世界各地,而且造成很大影响。至于拾得更是来历不凡:寒山子离开寒岩到国清寺,半路上听见 婴儿啼哭,闻声寻去,只见路旁草丛中遗弃着一个婴儿。寒山将他抱在怀中。说来也怪,这个婴儿见风就长,一条岭还没有走完,婴儿已长成了小孩。寒山问他为何被弃路旁,小孩说等候诗仙。再问他的名字,他说没有名字。寒山因其拾自路旁,就给他取名为“拾得”,这条小岭也因此叫做“拾得岭”。寒山和拾得就一起来到国清寺,要求方丈让他们留在寺里烧火做饭。

超李率司园勃散党过火飞晶杜同沉猛蚀焦叶壳堆明虚周障谬夜育硬沈午器酸练辟代县版秒洞第埃篇执今闹未挑袖绳军门率光瓦双性玉著

丰干原为国清寺的舂米僧,与寒山、拾得齐名,时称“三贤”。传说丰干、寒山、拾得是弥陀、文殊、普贤的化身,唐代闾丘胤在长安分到台州任刺史,赴任前忽罹头疾,丰干和尚特地从天台山国清寺赶来,清水淋头治了好闾丘胤的头痛病。闾丘胤就问丰干,台州那边有何可以延请叨教之人。丰干说,有个寒山是文殊菩萨化身,现在国清寺;还有个拾得是普贤菩萨化身,现在国清寺当伙夫。闾丘胤至台州,进香国清寺,往访丰干、寒山、拾得等人,在厨房看见二人在灶前向火大笑。闾丘胤上前礼拜,二人笑道:“丰干饶舌,丰干饶舌。你们不识弥陀,为何却来拜我?”寺内僧众不胜惊诧,寒山、拾得却携手而去,奔归寒岩,从此不见踪影。后人建丰干桥、寒拾亭、立“三贤堂”,塑三位大士像以祀之。

阅读全文
话题 高三1200字
大家都在看
热门推荐
登录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