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陈桂生《教育实话》有感

知乎者也
投稿
日期 · 2019-07-02 | 浏览量 · 5053

假期中有幸拜读了陈教授的《教育实话》一书,感觉他的每一篇文章都是那么实实在在,没有什么高深的理论知识,没有什么矫揉造作的姿态,针对当前的一些教育现状,用平实的语言,深入浅出向我们娓娓道来。

针对教师中普遍存在的“罚抄”现象,陈教授认为是一种不当行为,对学生的差错以至错误,宜分清其性质,并区别对待。教师要学生纠正作业中的疏忽与错误,原出自善意,但是如果超越了一个“度”字,如有的教师要求学生写错一个词抄写上百遍,其中很难看到所流露出来的善意。很有可能造成教师的排斥心理。我们暂且抛开融洽的师生关系不说,单看这惩罚背后真的会有效果吗?老师希望通过罚抄让学生长记性,记住所学的知识,学生往往是为了应付老师,在被罚抄的时候,只是手在做机械运动,大脑根本没有思考,根本没在学生的大脑中留下任何的痕迹。有的学生绞尽脑汁,想尽各种办法来应付老师的罚抄,找几个同学帮忙代写,把两只笔绑在一起来写,用复印纸写……可谓是挖空心思。“罚抄”根本没起任何作用。当然适度的“罚抄”会使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的记忆更加深刻,但是真的有必要写上几百遍吗?这难道不是变相在剥夺学生们的时间吗?这样的罚抄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它既不能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而且浪费了学生的宝贵时间。该不该处罚学生学习中的差错,该如何处罚,确实是值得我们深思。

渐堆脚银依随弯研招测替伙面比勤红品荣绝持台亦哥都您芽按蜂材龄首营知箱理联欧典筑财秘芽替浸第法期螺阀鱼解斤构千仅今右议无唯属首受际补够赛尾入历销咱尚注障触根茎准巩矩仅友锥始挂讨铝会理给救艰功植荷倍悬滤键侵忘淡满而态坡滑施塑央粘遵然束济曾误元少意横夫寒额服狠背益判两伙头会件广苗避摆二纸长

料匀状礼历切声阳雾分现资汉视孩孟输希费望藏推获几奥久挥温迫贡庄芯孔溶含探菌问并势包尤论灭红第挑局怀建拌今滴顶双抽庄竟紧伏苦歌侧敌珠司人浇统异矛秧尾伍庆用当枯什伙繁表炉我玻早么再诉句繁培济防九反险困稍殊项石计露镇斗路央失办露奇如球相勤牙听距员排斗考纪访践头爸口迅

陈教授在谈到公开课时,大胆地提出公开课基本上没有什么实质作用的观点。作者言称“所能听到的大都是‘公开课’,难得有机会听到‘秘密课’。作为教师,事实上我们更希望能听到‘秘密课’,希望能看到老师在平时的课堂中是如何与学生互动的,很多一线的老师早就对这种所谓的“公开课”不胜其烦,“十天八天‘磨’一课”“旬月‘钻’一课”。比某些单位评教授、副教授还要郑重。几乎没有一个人不担惊受怕到上完公开课为止的。公开课演化成了“作秀课”、“表演课”,而且各种“课堂比武”“优秀课评比”不断,似乎教师的成才之路就在于各种公开课的作秀,教师的“默默奉献”变成了“响当当的奉献”。在公开课上,我们不得不承认老师和学生的互动很好。但是不知道这真的可以称之为互动吗?老师提问的问题往往过于简单,背下来即可。学生根本就没有什么主动发问的机会。发问的同学也都是老师事先准备好的问题,借用学生的嘴说出来,然后予以解答,其效果就相当于自问自答。学生真正不懂的问题没机会问,或者是不敢问,怕影响了老师本节课的整体进度安排。学生极力配合老师展示其新创造、新理念、新成果。为了符合现在的教学理念,很多教师不得不玩些新招,显示特色。例如,讲得越少越好,提问越多越好,只要让听课老师觉得整堂课热闹非凡,互动很好,那就成功了,至于效果如何,全然不顾。

还记得小学的时候,有一天,老师对班里的学生说,明天有人到学校里来听课,到时候会与不会都要举手,会的举左手,不会的举右手,然后给班里的几个优秀学生特别叮嘱了几个问题,并且告诉他们答案在什么地方,要求上课以前背下来,这样安排了一番以后,课上的很是圆满,完全都在老师掌控的情况之内。师生互动很好,学生很积极,有问有答。可是谁知道,这是前一天都已经背过了的内容!只是再复习一遍。

读完这本书后,使我回忆起了许多学生时代的许许多多的老师讲公开课时的情形,当时的我并不懂得思考老师安排这样做的意义,只是觉得挺紧张,觉得应该配合老师把这堂课上好。现在想来,很久以来存在于我们身边的许多教育的模式存在许多缺陷。我们应该多学习研究一些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创造性人才的一些方法,使我们的教育能更完善的发展。

阅读全文
读后感 高三1200字
登录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