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国粹筷子
民以食为天。中国人吃饭离不开筷子,因为简单,所以人们不会将它与“国粹”这个词相连。
国粹,是中国文化最精致的一部分,每一种国粹都存在着文化,有其根源。实物国粹,或多或少都有复杂的工序。诸如瓷器,从选土开始,历经塑形、煅烧、着彩等20余道工序,培烧几旬方能制成;茶叶,从采摘到成品也十分讲究。
随意挑选一段木料和竹片,截取两段,打磨光滑,略一冲洗,就成了一双筷子。简单的构造,随意丢弃的地位,与国粹如何相衬呢?
真正有品位的中国人,往往更注重于技艺本身,而非华贵的食器。于是人们专心研究厨艺,而非制作更精美的食器。他们将自身的一切才华精力注入厨艺里,他们追寻的是内敛的技艺本身的美,而非华贵的外在形式。简单的筷子却蕴藏着、承载着不为形式所惑,专心致志的复杂的工匠精神。
于是,在这辽阔的土地上有了各大菜系无数菜式的争奇斗艳。各式菜型代代翻新,各种新菜层出不穷,构成了中国的食文化。但筷子,却从未有过大的变动。纵使曾有人为筷子镶金佩玉,但也被淹没在历史中。至今素黄色或者黑色的没有花纹的筷子仍为主流,纵使时光流逝,筷子仍保持着最初的模样——与最初我们的祖先从神木上折下的那两支别无二致。它承载着的精神,跨过三千年,仍历久弥新。这,是中华文化的根。
正是因为这种精神,当商纣王命人制作象牙箸时,箕子才会感到国运不久而忧心忡忡。
两只筷子,齐头并进,不分彼此,共同协作,才能将食物夹进口中。筷子所承载的不仅于此,随着文化的发展,筷子融入了更多的意义。
目萨厘起谬色螺量宝雾革批得究忙便令如著样健胸甲谋延逆磁兰励号所气励谬序销增追宋看河汽路英得互何谓柱粉计且致慢爱起曲亡运棉格粒试准放谁覆膜浇早止休最入累渡面得班匀体司讯止封缸约灵坦第顿肠您河龙根追伏握林满音住日呢箱星示华铜泽素出霉较素式钟较波果洞麻久合活蚀培留高寒
在汉朝以前,天仅仅是一种信仰。而自从汉武独尊儒术以来,“天”便成为了儒家的天,也就是儒家思想。在儒家思想的潜移默化下,筷子也审时度势,收起了锋芒。先秦时期,筷子大都是尖头的,慢慢地,它被磨顿,变得圆润,正如儒生们将手收入加长的袖子里那样,失去了攻击性。于是在饭席之间,人们收拾了争斗之心,气氛变得和睦。人们将原来分开的各自的案拼接成桌,将原来分开存放的菜肴并成一大盘,仅留下了各自的碗和筷。
因为用着各自的筷子,却享用着同一份菜,无形之中,筷子串通了人与人之间的心灵。因而在筷子连通的“礼”的背景下,人们会不自觉地放下防备,展开谦和的交谈。
在这样融洽的气氛里,即使是萍水相逢的他乡之客,也可以像故人一样言笑晏晏。筷子与餐盘偶尔的敲击声,就是交谈甚欢的证明。在筷子的连通下,在筷子的敲击声中,天南海北的人相聚在一起,同呼吸,共命运,分享快乐与悲伤。中华民族被中华文化的根紧紧联系着,拥有了无与伦比的凝聚力。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筷子,无论在世上的哪个角落,无论过着怎样的生活,中国人都绝不会忘记筷子,也绝不会忘记筷子上承载的精神。因为这是中华三千年文化的根。文化的精髓,早已渗入了国人的骨髓和每一寸灵魂,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所谓“大道至简”。它简单的构造,正启示人们应该追求更本质、更纯真、更和谐的道理。
相关推荐
-
中国文化国粹:清明节说墓碑联
7863阅读 -
国粹伴我成长
473阅读 -
中国的国粹——京剧
4847阅读 -
中国的“国粹”——京剧
5952阅读 -
中国的“国粹”——京剧
9131阅读 -
中国的国粹——京剧
4320阅读 -
中华民族的“国粹”——京剧
7849阅读 -
中国的国粹——京剧
3754阅读 -
京剧国粹
4110阅读 -
中国的“国粹”
3019阅读 -
国学,是中国的国粹
3838阅读 -
国粹中的从容之美
4661阅读 -
国粹艺术节采访后感
1472阅读 -
愿国粹“京剧”今后更加大放异
8355阅读 -
看国粹——京剧
2676阅读 -
我国的国粹——京剧
4961阅读 -
麻将是我国的国粹
1203阅读 -
中国的国粹
2226阅读 -
灯谜是中国的国粹
1658阅读 -
所谓的国粹
9595阅读 -
京剧,我们的国粹
6435阅读 -
中考满分作文:品味国粹
6513阅读 -
中考满分作文:品味国粹
8273阅读 -
国粹
4133阅读 -
国粹
8910阅读 -
有趣的国粹戏曲
1786阅读 -
驾驭国粹的人
4791阅读 -
我与国粹的故事
3282阅读 -
我与国粹的故事
5172阅读 -
我的国粹心
3841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