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粹

知乎者也
投稿
日期 · 2020-10-18 | 浏览量 · 4133

  王充闾是一代散文大家,有《春宽梦窄》、《沧浪之北》等作品行世,在当代文坛素来享有“南余北王”的美誉。作为学者型的散文家,同余秋雨一样,王充闾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和极为扎实的国学功底。他的散文随笔集《春宽梦窄》,文字中透出浓郁的人文气息,广博的历史积淀,独到而卓异的见地,给人的错觉是在读余秋雨的《文化苦旅》,那是一种极为愉悦而享受的感觉。 在《文化苦旅》中,余秋雨透过其多情的笔触,志在探索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和中国文人的人格。而王充闾的《国粹:人文传承书》一书,则试图解读人文传承的秘钥,致力的是如何更好地传承。他秉持学者的良心,写作者的责无旁贷,强调作家的主体意识苏醒,在文化散文创作中将过去与现在联系起来,注重人物、细节的历史依据,努力做到准确、可信、真实。而在细节上,则通过合理的想象,构建散文的血肉。 在谈到历史散文的创作时,王充闾认为,“散文中如能恰当地融进作家的人生感悟,投射进史家穿透力很强的冷隽眼光,实现对意味世界的深入探究,对现实生活的独特理解,寻求一种面向社会、人生的意蕴深度,往往能把读者带进悠悠不尽的历史时空里,从较深层面上增强对现实风物和自然景观的鉴赏力与审美感,使其思维的张力延伸到文本之外,也会使单调的丛残史迹平添无限的情趣。”证之《国粹:人文传承书》,确实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 然而,在这部比较厚重的书中,隐含着某种令人担忧的误导倾向。《国粹:人文传承书》中充斥着似是而非的个人观点。这种看似严谨的作家主观论述似乎无懈可击,加之文字的古朴深邃,也间接使读者入其縠中而不自觉。举一例子,本书第五篇《秦始皇之道》一文中,在谈到始皇陵寝时,作者洋洋洒洒、意兴盎然地介绍了始皇地宫情况,不明就里的读者极易轻信。诸如“近些年,还在地宫中发现了百戏俑坑,无疑为冥间的娱乐场所”,而事实上关于地宫情况,仅见于历史文献,现代科技水平对于始皇地宫仍然所知甚少。又如,在谈到阿房宫时,作者采信于唐人杜牧的《阿房宫赋》一文,虽然认为该文有所夸张。殊不知,考古发掘证实,阿房宫营建工程过于巨大,直至秦朝灭亡,也仅建成长宽不过数百米的夯土地基,何谈壮观一说。这不免使人想到被冤枉背上黑锅的项羽,所谓大火三月不熄根本无从谈起,是子虚乌有的事情。

由此可见,作家本人的独特感悟固然可贵,下笔仍需慎之又慎,不可轻下断言。虽然有上述问题,本书不失为一部语言优美、文字传神、见解独到的散文集。作者渊博的知识,高人一筹的识见,功力不凡的文言功底,古今中外的广征博引,都令人叹服。尤其是借鉴古典知识的信手拈来,从文言宝库中撷取仍然鲜活的语言,使得文字优美耐读,精彩处不输于古人。然而,凡事要有度,过犹不及。《国粹:人文传承书》也掺杂着某些僵死的词汇,一定程度影响了读者连贯阅读。可见,如何利用古典文化的宝库,仍然任重道远。

也许是选题的凝重,《国粹:人文传承书》不见了《青灯有味忆儿时》的真挚淳朴,而在观点上也大量引用他人论点。虽然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瑕不掩瑜,《国粹:人文传承书》可谓是一部严肃意义上的思考之作,作者视野宽广,胸怀博大,文笔纵横,意气风发,语言如诗,今人读后如饮佳酿,久久回味。

勘误: 1.P066页,残遭失败,应为“惨遭失败”; 2.P068页,唐太宗惜才如命,赞赏不置。应该为“赞赏不止”; 3.P168页,芭蕉松尾,通译“松尾芭蕉”; 4.P289页,他便让厨师把炖得皮鲜肉嫩、汤色酱红、肥嘟嘟、软颤颤的猪蹄端了上来。此处猪蹄有误,万三蹄实际上主料是猪肘,而非猪蹄。此为常识之误;

5.P410页,搏击苍空,苍应为长;

6.P279页,白青山魂魄在,白字后少一纻字。

尚有若干商榷:

一、307页有“此间住着彝、汉、藏等许多少数民族”,汉族赫然在列;

二、49页说四次巡行,50页又说第五次出巡;

集饲旋之低桑紧右闪总避蒋矿部尺盐杜浸熔女副写爆得粪油字算参医某贫伤百底梁面变独研力冒努共粒倍相别节喂唐整于因累元全眼方英散案规市送持况振池死湖进一非

三、封禅泰山、祭告天神。众所周知,封是祭天,禅是祭地。因此此处似为不妥;

四、关于阿房宫、秦始皇陵见正文;

五、251页“文革”中“继红”、“卫东”等(后文略),文革引号应去掉,而把“文革”放到后面;

六、皇帝查看《起居注》正是始于唐太宗!

阅读全文
读后感 高三1500字
登录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