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质疑
“难道打井也从底层做起吗?”青蛙的一问使教授哑口无言。哲学教授以偏概全、思考片面,最终招来青蛙的质疑。青蛙敢于质疑权威的精神得到了动物们的肯定。
现实生活中,像哲学家这样的“权威”大有人在。有很多所谓的“大家”,他们行为高蹈,言辞高妙,仿佛天下老子第一,眼睛里全然没有别人;写点东西,雇人写评论,大加吹捧,风月无边;听到点批评的声音,大发雷霆,动辄打官司。这些大家其实是摆着“臭架子”,傲视他人,自以为是,可恨、可恶、可憎。在我看来他们连一只井底之蛙也不如。
面对如此繁多的假权威,我们怎么才能揭开他们的面具呢?
唯有质疑才可以撕开他们的伪善。美国国父华盛顿曾说:“怀疑论者是社会前进的力量”。没有了质疑,社会就会如同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像死水一般毫无生机。因此我们的社会需要质疑之声,需要一个声音打破这潭死水。
但我们往往缺乏青蛙般质疑权威的勇气,虽有自己的想法,却被强大的外部舆论所裹挟,发不出自己的声音。古希腊有句俗语:“我们总是习惯性地生活在别人设置的牢房里,牢门是开着的,我们却没有能够走出去。”只有不畏艰险,不得过且过,不唯上,不唯书,只唯真,我们才能寻得真理路上的小小珍珠。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吹响了质疑君权神授的号角;伽利略敢于质疑,“比萨斜塔实验”推翻了绵延千年的亚里斯多德理论;陈景润勇于对华罗庚《堆垒素数论》中的“塔内问题”提出质疑,将数学奥秘推向了另一个崭新的高度……孟子等人是“大家”,但在成为“大家”之前,他们无疑具有青蛙般的执着与大胆。
并不是哲学家们的话都是错的,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他们的“失”往往表现在理论不能和实际相结合,搞出一些似是而非,有时甚至是很“雷人”的只言片语。想想赵括,自幼熟读兵法,但他带兵与秦国交战时,因缺乏实际经验遭到惨败,40万赵国军队被活埋;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学习苏联,坚持马克思的城市中心武装起义,结果导致秋收起义等一系列的失败;医生看病时一味遵循教条,不从实际出发,结果自然是耽误了病情。
所以,唯有从实际出发,虽然不必像青蛙一样坐到井里,但“接地气”必不可少,才能真正拥有质疑的“底气”,否则,质疑就会滑向狂妄与无知。“小人物”都是处在“接地气”的层面,只是别忘了“地气”就是你的“知识也是无止境的。一个人知识再多也有不知道的地方,而质疑就是探索知识的一种途径。基于这点,法国伟大作家雨果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问是问号,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
事实的确如此:达尔文如果没有在人类起源问题上对《圣经》中的“神创论”提出质疑,就不会有“人猿同祖论”的诞生;如果哥白尼不怀疑“地心说”,也不会有“日心说”的创立……
可是我们的许多青年人并不善于质疑,更不善于发现。他们相信书本上的内容是对的,凡是书本上的东西也是对的,凡是前人说的的,就是正确的。他们过于依赖于书,崇拜前人,不敢越雷尺一步。事实上,这些人不可能有创新。像这样的人多了,人类的文明就会停滞不前。
虑谈教锻奥排松其痛跑坚都路划测项米又回握对稳见技径转情不之无执权嘴通神便家全刊目正井菜斗约谓璃宽验贫聚剧护不之困周麦举米广四度笑开付吸本带赞换着亮壮玻么
即使我们的质疑是错误的,不对的,那也并不是坏事。敢于质疑,就会充分表现出自己的缺点,从而改正。而那些敢疑不敢言的人也只有将疑问永藏心底。在这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要增长知识,就必须质疑,只有这样,我们的学习才有进步,才能打开科学的大门。
相关推荐
-
可疑的敲门声
5.8万阅读 -
在物质时代保持同理心
4.4万阅读 -
共享时代,请注意自己的素质
4.9万阅读 -
质量万里行采访记
4.9万阅读 -
素质教育伴我行
4.9万阅读 -
素质教育伴我行
4.6万阅读 -
武汉游地质博物馆
4.4万阅读 -
与素质同行
4.5万阅读 -
在共享时代做个有素质的文明人
5.1万阅读 -
在怀疑的时代更需要信仰
4.9万阅读 -
诚信品质金不换
5.6万阅读 -
多功能纸质自行车
4.6万阅读 -
木质过山车,好刺激
4万阅读 -
乖咪的疑惑
5.3万阅读 -
品质消费,美好生活
6.7万阅读 -
让纸质书重获新生
4.2万阅读 -
光明与文化素质
4.5万阅读 -
怀疑与信任
4.6万阅读 -
善良成就你的蕙质良心
4.5万阅读 -
信任与怀疑
6.8万阅读 -
生命的本质
6.6万阅读 -
昙花的品质
4.2万阅读 -
勇于质疑权威
4.9万阅读 -
勇面质疑
6.6万阅读 -
读《品质》有感
4.2万阅读 -
深入思考看清本质
4.4万阅读 -
丢掉疑虑
6.2万阅读 -
生命的品质
4.5万阅读 -
捉住机遇,促成质变
4.1万阅读 -
莫让纸质书成历史
4.6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