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道德经》有感
老子是中国,也是全世界最早具有辩证法思想的哲学家之一。关于老子其人、其书及其“道论”历来有争论。根据司马迁在《史记》一书中给他写的一个简单的传记来看,他是春秋时着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县)厉乡曲仁里人。“老子”是人们对他的称呼,“老”是年高德重的意思,“子”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他的生卒年月不详。
老子做过周朝的“守藏室史”(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或历史博物馆馆长),所以他谙于掌故,熟于礼制,不仅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并有广泛的自然科学知识。
公元前520年,周王室发生争夺王位的内战,这年4月,周景王卒,大夫刘耿立王子猛为悼王。王子朝杀悼王自立。晋人攻王子朝,立王子匄为敬王。这次内战达5年之久,公元前516年,王子朝失败,席卷周室典籍,逃奔楚国;老子所掌握的图书亦被带走。于是,老子遂被罢免而归居。形势的变化,使老子的地位发生变化,使他的思想起了大转变,由守礼转向反礼。
老子由于身受奴隶主贵族当权者的迫害,为了避免祸害,不得不“自隐无名”,流落四方,后来,他西行去秦国。经过函谷关(今河南灵宝县西南)时,关令尹喜知道老子将远走隐去,便请老子留言。于是老子写下了5000字的《老子》。相传老子出关时,骑着青牛飘然而去。
老子的思想主张,大都保存在《老子》一书中。《老子》共81章,分上下两篇,共5000多字。因为它所讲的是道与德的问题,后来人们又称它为《老子道德经》。现在我们所见到的《老子》一书,并不是老子的原着,因有战国时人增益的文字,但其中的主要思想却是属于老子的。
《老子》一书,文词简短,艰深难懂,因此后人作了许多注解。最通行的有西汉时道学家河上公(姓名不详)注,三国时魏国哲学家王弼注,还有清朝时魏源的《老子本义》,等等。下面我们就通过《老子》这本书,来了解老子的哲学和政治思想。
“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老子是我国第一个力图从自然本身来解释世界,而不求助于超自然的主宰——天帝的意志的哲学家。在老子之前,人们以为宇宙间的万物都有神在统治着,最高的神就是天,又称天帝。这种观念,到了社会大变革的春秋时期才开始了变化。老子就是较早的从哲学方面有意识地、明确地否认天帝的思想家。他在《周易》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老子“道论”的中心思想是:“道即自然,自然即道”。他说,“道”是万物之母:“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第一章》)这就是说,作为宇宙的本源就是道,它是永远存在的。道的运行是自由的、必然的,即按其自身的规律而运行。天地万物都是由它产生的,它是宇宙的母体。
老子认为,道产生了天地,德是道的性能,天地生养着万物,万物各成其形,各备其用。所以万物没有不尊道而贵德的。道的尊崇,德的贵重,不是有谁给它爵位,而是自然而然的。所以道产生天地,德畜养万物,长育万物,成熟万物,覆盖万物。他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
反理爆互渗口北像板灯在们秒谈就断枝播简静霸宜纸友省束渔与缸饲保丁陷哥儒团遵猪冰村甲救呢岁畜挥井诉练认飞细洗载既载春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爵,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盖之覆之。”(《第五十一章》)这样,老子遂把自然创造的根源归于自然本身,从而摧毁了一切超自然的主宰,一切宗教和唯心论的基础。因此,老子的天道自然观,在当时有很大的进步意义,它打倒了宗教的天帝,否认了鬼神的威灵。当然,老子的“道论”刚从传统的宗教解放出来,还未能完全摆脱宗教的影响;他的自然决定论,使人完全听命于自然,轻视了人对自然界的反作用。后来有的哲学家把它发展为定命论,为害颇大。
相关推荐
-
《三经》读后感
5.4万阅读 -
《听钱文忠讲三字经》读后感
4.5万阅读 -
三字经读后感
5.9万阅读 -
《三字经》的第一次彩排
5万阅读 -
诚信是道德之本
4.7万阅读 -
三字经读后感
6.9万阅读 -
《三字经》读后感
5.5万阅读 -
《爱经全书》读后感
5.7万阅读 -
阿长与山海经读后感
6.6万阅读 -
阿长与山海经读后感
6.1万阅读 -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
6.4万阅读 -
阿长与山海经读后感
4.7万阅读 -
道德经读后感
5.1万阅读 -
《三字经》读后感
5.9万阅读 -
经妈妈做贺卡
4.6万阅读 -
道德伴我成长
4.7万阅读 -
道德经读后感
5.1万阅读 -
阿长与山海经读后感
5.5万阅读 -
阿长与山海经读后感
5.2万阅读 -
从道德中得到的启示
4.1万阅读 -
《三字经》读后感
4.9万阅读 -
萧瑟秋天经与我有关
4.5万阅读 -
三经读后感
4.5万阅读 -
以道德之光照亮理想之路
6.8万阅读 -
三字经读后感
6.4万阅读 -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
4.4万阅读 -
爸爸教我《三字经》
4万阅读 -
永恒的道德――诚信
4.7万阅读 -
医生职业道德演讲稿
5.4万阅读 -
论家风道德
6.4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