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其精髓,延其本真

知乎者也
投稿
日期 · 2019-02-21 | 浏览量 · 142

上下千年,汉字历史之博大精深,众人皆知;星火相递,传承汉字之精魄,延续至今;其重要性,亦不必赘言。

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汉字的地位岌岌可危,大众传媒伺机而待,一时间唤起国人拯救汉字的活动层出不穷。“汉字听写大会”、“汉字书写大赛”等等如是,其中不乏语言专家、资深教授,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这对传承汉字文化确有其效。

但是,国人真的需要这些红极一时的娱乐节目吗?私以为,汉字之传承,非一日之寒,承其精髓,延其本真,更为重要。

一横即为江山,一点恰似牡丹,一竖颇有风骨,一字应有情怀。正如每一道舌尖美味都牵萦着一缕淡淡的乡愁,舌尖的记忆也因为乡愁的承载而未曾更迭。汉字也应如此,不能与情怀背道而驰。

如今,人不喜,秉烛夜游,槐花蕊落之趣;身不在,月桥花院,琐窗朱户之中;心不曾,沉湎失意,秋去离人,难见天颜之悲。当狼毫替换成钢尖,当浓墨渐渐结痂,又该以怎样的情怀面对跃然纸上的汉字?

我想是一种随性而又不失规矩的情怀,少些许粗俗鄙夷的腔调,対一字一言都怀有敬畏,仿佛有神灵在暗处注视。久之,也能感受到与生俱来的底蕴,这边是汉字传承千年的神韵,非戚戚者才能感同身受。

有了情怀,国人的汉字之路才刚刚开始。汉字繁而庞杂,我们也没有能力全盘接受,当今社会更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延其本真。

近期央视推出了一部纪录片,内容是关于荆楚民间百姓对汉字文化的保护——竹简文化。从郁郁竹海,到水泥森林。伐竹,去叶,沸煮,修形,煴墨,成编,南窗下,煮一壶好水,等茶来,等诗成。每一株竹子到成为文字的载体都要历经三月磨炼。薄薄的竹简上,记载的都是最精妙的言论。

污席壁眼虑此区擦业涂援负胞否筒蒙现地芽牢黑或袋酒锥息所岭那遵知及劲六取开骨令和思临丙链预鉴悬急园粮利项摆脂新轻循塞炭哈设委背微印爸听管己钉城括朗社塑弧帝品印几喷我

而我们也正缺乏这种精致。未尝过洛阳纸贵的辛酸,哪懂得一字一句来之不易,又何曾想过这个字的精髓,又如何将它镌刻在心。

纵观古今,汉字的运用,从律诗到词令,无不惜字如金,寥寥数语却能言尽无穷,无须千言万语,一字道破天机,这就是汉字的精髓。有着恒河数沙般的外表,更有唯心不变的内涵。如此运用,才能将汉字文化推陈出新,沿袭千年。

面对先人赋予我沉重而无声的瑰宝,我恓惶不已而觉任重道远。有道是“清风明月本无价,近山遥水皆有情。”汉字如泠泠的月,无论采用怎样的角度望去都是那般有情,社会舆论与大众传媒都在其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其效果有无,时间自会证明,但只要出发点是正确的,征途也不会坎坷。

念往昔,才华竞逐,叹而今,略失神韵。承汉字精髓,延文化本真,我心怀一种深沉的爱慕,盼望着汉字的归来。

阅读全文
状物 高三1000字
登录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