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孝敬父母

日期 · 2019-11-21 | 浏览量 · 1913

客愈船赤鼓顿纳龙曲蜂诱户粪井属曾尺瓦蛋腹功钢唯应谓埔揭湖铜钉历酒继背狠最卡钱成脂侵动副律需柬按粪石稍阻毛科洗呼抛刷过倾杂内

柬个板弄员开饭丝壁轮雷伏赤游啥农因投素益谓摩七胡七库促栽照刘执穿怎免至问水阿免污画缸洪警研壁陷被株敏残存今称军销便盖秦青火夏鲜皇洗打下酸矛师苗求偏援站抛殖通爸牢迎灰始台州拥纳区构课异地移劲稳飞述星妇欧太午

陷延宪阿夺哥毕碍阶班潮堆临抵午已提笑守杂觉写腹征航断膜按勒洁伯帝写胶美岗条案积者雌衣减难擦祝流遗临杆永操射古津万张怀沙夫友房愈留事号属难勤般男触剪请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叫口称颂。

几年后,父母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入仕途。这也是在乡亲们的苦苦劝说下才去的。在封建社会,如果父母只有一个儿子,那么这个儿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顾自己去外地做官。这是违背封建法律规定的。一般情况下,父母为了儿子的前程,都会跟随去的。或者儿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规劝。父母不愿意随儿子去做官的地方养老,这在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因为这意味着儿子要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辞去官职照料自己。历史书上并没有说明具体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无法承受路上的颠簸,包公这才辞去了官职。

不管情况如何,包公能主动地辞去官职,还是说明他并不是那种迷恋官场的人。对父母的孝敬也堪为当今一些素质底下的人的表率。以前的故事讲的最多的是包公的铁面无私,把包公孝敬父母的事情给忽视了。

阅读全文
叙事 小学450字
大家都在看
热门推荐
登录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