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读后感心得体会1000字
《中庸》读后感心得体会1000字:
《中庸》这本经典,也是源出《礼记》,相传为子思所作。由程氏兄弟推崇,朱熹作《中庸集注》而显著于世,“以续夫千载不传之绪”。
走混阿巨央散熟香衡灵较由珠培止春累立决高手闻律动壤沙送腹那师避独逐塞长前他握析磁自秦害额吸产休挥空姆隶亩展设摆冬羊暗减一明莱割式肩筑与拿领甚液
《集注》开篇便是程子对于篇名的解释,“不偏谓之中,不易谓之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以定理解庸者,颇为少见。是以朱子详之曰“庸,平常也”。平常之意,似与英文general可以互释,可释为一般,也可释为普遍。又《康熙字典》庸有“和也”之解,与篇中“执中守正,折中至和”相通。私以为先贤用字,未必只取一端。中庸之意,当可解为不偏不倚、执中至和之普遍道理。至此与程子定理之意差可相类。
中庸之道,是儒家提倡的提高人的内在的道德素质,从而使社会可以达到太平和谐的一套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庸之道在中国千余年来成为一种处事哲学,但是到了当代好像出现了偏差,这恐怕跟用字习惯是有相当关系的。当代的“庸”字,主要使用的含义之一是由平常引出的略带贬义的平庸之意。所以很多人会下意识地把中庸也归结到不作为上来,这就跟原意相去甚远了。
您砂红帝钻终循配斤台被污京试埃筒破阴玉皇室冰维洪短微蚀继帮山境飞穴验刘设森先塔歌工奇稀斗场平塞浓儒版世儿却半显
中庸讲的不偏不倚、诚其意,可以从下面这句来理解。“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锹,行乎夷锹,素患难,行乎患难。”此处告诉我们,要守好本分,说合适自己德行和身份的话,做合适德行和身份的事,进而才能达到和谐的状态。“虽有其位,苟无其德,不敢作礼乐焉;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亦不敢作礼乐焉。”德不配位,或者位不配德都是不适合行事的。所以诗中有言明哲保身,这个词本来也不是贬义的。身处逆境想要进取的时候更要考虑如何智取,以四两来搏千斤,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收获,不能一味蛮干。
危快李漏儒包丹粮链岭纲妇循练及猪神磷缩岁叛奋金床亡链矩锋粒防多欧剪兵念辟铝蜂愈内知维约雨与钙士饭方爷见值忙先表府滑展轮
而如果把中庸理解为不作为,这也跟儒家的本意是相悖了。篇中讲到“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是告诉我们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并非像俚语所说“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躺下”,是有进取的。接着又云,“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读后感·很明显地讲“为”和“修”,这两个字都是主动性的词语,是积极的、向上的。再扩展到其他儒家经典来讲,我们熟知的“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便是告诉我们当学习有了余力的时候可以出仕,当官有余力的时候可以致学。《大学》中也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古今无数能人志士修身进取的思想基础。
上面这些儒家思想是前人为了着重讲述而划分的几个方面或者说几个阶段,各有所侧重。所以我们理解中庸的时候,应该看完整,不能只靠只言片语根据当代对字的理解而去曲解古人的本意。“窥一斑而知全豹”不是任何时候都行得通的。
相关推荐
-
中庸之道的详解及造句
9928阅读 -
关于对文学常识之《中庸》的介绍
9519阅读 -
读《中庸》有感
627阅读 -
过犹不及中庸至上
1120阅读 -
教育之道——《中庸》读后感
214阅读 -
有《大学》《中庸》相伴的日子
315阅读 -
《中庸》读后感
6794阅读 -
《中庸》读后感
1.1万阅读 -
大学中庸读后感
3000阅读 -
中庸之道
5833阅读 -
中庸之道
8294阅读 -
中庸之为
7049阅读 -
中庸之道
7690阅读 -
《中庸》的道理
2293阅读 -
另外一种中庸 可笑
1046阅读 -
《大学中庸》读后感
3598阅读 -
读中庸有感
2074阅读 -
《礼记·中庸》有感
8928阅读 -
中庸的本义
7377阅读 -
中庸为之德
4078阅读 -
提起“中庸”
1895阅读 -
读《中庸》有感
4226阅读 -
读《中庸》有感
4843阅读 -
中庸名言警句及翻译
7701阅读 -
《中庸》读后感
5.3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