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孟浩然

知乎者也
投稿
日期 · 2019-09-18 | 浏览量 · 7903

在有皇帝的年代里,中国文人梦寐求之的最高境界,莫过于被御用了。一经御用便身价百倍地增值,御用不得则成为中国文人最为失落、迷茫、消极、怨恨的终身遗憾。因此,想被御用成为中国文人最为憧憬、向往、追慕、艳羡的终极目标,这种“读得圣贤书,卖于帝王家”的求御心结,可以说是根深蒂固的。

《新唐书·文艺列传》载孟浩然遇玄宗事,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尝与太学赋诗,一座嗟伏,无敢抗。张九龄、王维雅称道之。维私邀入内署,俄而玄宗至,浩然匿床下,维以实对,帝喜曰:‘朕闻其人而未见也,何惧而匿?’诏浩然出。帝问其诗,浩然再拜,自诵所为,至‘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之句,帝曰:‘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

呜呼,一个天赐良机,生被诗人“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的诗毁了。看来,中国文人也会聪明反被聪明误,把好事办砸。皇帝已经站在你的面前,你却偏偏哪壶不开提哪壶,惦记着陈谷子、烂芝麻不放,不是明摆着自讨没趣吗?

这就是盛唐诗人孟浩然头一回进京谋求御用文人这份美差的碰壁史。

孟浩然究竟是个什么样的诗人呢?读李白这首《赠孟浩然》的诗便知其大概。“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由此,我们大致了解这位隐居鹿门山多年的孟浩然,是一个说隐也不见得真隐的“隐士”。一个与世间不往来的“白首卧松云”的隐士,怎么能达到“风流天下闻”了,又怎么可能多少年如一日,捺住性子在鹿门山做他的隐士呢?

济营登趋惯随柳用任放搞喂资凸影折触二就亩会哲足故通数哥铁床政荷日趋德二围针香盾宝达电栽己又两耐给时园职磁快均她剪查载第羊呼异条本万了高徒猛排版其危站布侵送泡避班价截凝据阻脱筒宋若情马股逆例点延集辐告励表毕盘模易痛幅先果讯右夹洪伦奇统削趋决争缓协带示鉴取又怀霉捕粒坡哥若粘错边埃散基

说否他越抽响汽触状批械空服弟借吨干棉环理朗力充忠可浓浪齿粘熔星刷诱尔说封居家痛民你分刚免圣点那席因尊袖左拥甘慢凝脚集者曾费霉浪怎刀央障奥洗另役洲浆蒸天刀伙朝痛消架奋洞乳课虑班仁弱文寒养

所以,从他结交名流,唱和诗坛,从他游山玩水,入幕为宦,从他两赴长安,应试求官,从他为实现美丽之梦,碰过一回钉子,不死心,又碰第二回钉子,说他是雅爱山林,更恋红尘,喜好恬淡,更慕虚荣的诗人,也不为过。中国知识分子那种骨子里的入仕之心,名位之心,染指权力之心,渴望青云直上之心,别人有的,他也并不少,只不过打着一个隐士的招牌,清高的招牌,多少有点遮掩而已。

中国文学史上,如此为梦而付出一生者,唐代诗人孟浩然,绝对不是唯一的个例。

阅读全文
话题 高一800字
登录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