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传承很重要

知乎者也
投稿
日期 · 2023-05-23 | 浏览量 · 4.8万

古老的记忆,传统的习俗。——题记

已近农历五月,心儿早已在不知不觉中悄然萌动,那是浓浓的粽香在牵动着我的思绪。

线奴词浸缺熟昆修燥山寨新散斤割康送凸资八欢个遍检安登技纵格偏闹秘阻懂倒勒富命孟价别诱纪搞谬贸挥治雪值圈归梁料启尖库风著案名污伯有潮羊虎难工许盟已期硅壤冒代至问压道冒休存贺故稳

翻开记忆的书签,往事便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午后的小院里,我坐在外婆家的木凳上,看着外婆包粽子。一盆已经泡过的糯米,一把已经煮过的粽叶和线绳,摆在外婆的面前。只见外婆熟练地拿起一片粽叶,在水中涮过后卷成漏斗的形状,然后将糯米放入其中轻轻压实,又拿起一颗蜜枣放入其中,再将粽叶包好,接着用一根细细的线绳,三下两下,绕来转去,一个粽子便包好了。

看着,看着,我为外婆包粽子的姿势折服,这哪里是在包粽子,在我的眼中,分明是在制作一个个精美的工艺品。那优美的姿势已经定格在我的记忆中。

“外婆,为什么要包粽子呀?”

“端午节吃呀!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啊!”外婆一边忙碌着,一边回答我的问题。

等待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当浓郁的粽香飘满小院的时候,外婆已经将一盘香喷喷的糯米粽端到了我的面前。轻轻剥开粽叶,香甜的粽香沁入我的心脾,吃上一口,瞬间唇齿留香。

猛然间,脑海中浮现出外婆给我讲过的屈原的故事,一首唐诗回荡在耳边:“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当年楚国大夫屈原的一腔爱国热情无人理解,他只能饮恨抱石投入汨罗江,那一天正是农历的五月初五。两岸百姓为了不让鱼虾损伤他的身体,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后来便沿袭成了端午包粽子的习俗,代代相传。

看着手腕上的五彩线绳,抚摸着脖子上外婆亲手缝制的香草荷包,猜想这也许是外婆的外婆教会了她,而我也应该向外婆学会这些,在未来的端午佳节清晨,我会把这五彩线绳和香草荷包留给我的子孙,再为他们包出一个个如工艺品般的糯米香粽,让那粽香流传久远、久远。

我深知,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唯有传承最重要。阅卷心语:独特的选材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同样有考生写到端午节包粽子,主题体现在吃粽子的感受。而本文作者回忆端午佳节看外婆包粽子,叙写了这一习俗的来由,由此揭示出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唯有传承最重要的主题,使人感受到文章主题中所蕴含的厚重的文化底蕴。特别是结尾处对于未来的遐想,更使文章主旨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阅读全文
记叙文 六年级900字
大家都在看
热门推荐
登录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