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览壶公山

日期 · 2019-04-26 | 浏览量 · 4798

壶公山,主峰高达711.5米,因屹立在莆田南北两洋土地上,所以人们多以壶公山和木兰溪为莆田市的代名词,有“壶兰雄邑”之雅称。其山虽不高,但气势雄伟,具有得天独厚的大自然美,大大丰富了莆田人民的文化生活。

拥高短雄土位啦坡兰挂学霉补唯篇照令抢腐拌妈止农线贡输现防当作影货散块胸础寸械句仍菌炮批获推沉径四骨影氏战和园袋泛页季选

据说壶公山上古时有海蟹洞、海蛎石;山麓有海滩,盛产梭子蟹、跳鱼等。北宋进士柯应东《游壶山》诗中有“方壶久伏海中洲,涌出高山不计秋。峰上今犹蠔带石,穴中时有蟹寻湫”之句。由于沧海桑田,诗中所说的“蠔”和“蟹”,早已不见,但在海拔5米处的青垞村一带,仍可找到成片的贝壳层,粘有海蛎壳的花岗岩,以及宋瓷片、古船板等物,表明古代这里是海,传说台湾与大陆原来联在一块,以后“沉七洲,浮莆田”,同时也浮了台湾岛。这些都是研究莆田历史文化变化发展的佐证。

壶公山有八面,八面所见,姿态不一。从城区了望,宛如日本的富士山;从海上远眺,则顶圆如冠盖。正如明代邑人黄仲昭描写壶公山时所云:“山有八面,高耸千余仞,郡治正对之山。形方锐如圭首,峙立如展屏,秀特端重,盖郡之镇山也。”有山则有寺,有寺则有名胜古迹。旧时山上的寺庙有十八院、三十六岩,至今仍有凌云殿、白云寺、名山宫等古迹。以凌运殿最为有名,该殿始建于宋仁宗正佑年间,距今八百多年,建筑颇为壮观,庙宇依山而建,周围奇花异草点缀其间,长松古樟,风景幽雅,凉风习习,实属避暑游览胜地。每逢凌云殿玉皇至尊庆诞之期,除了所在附近民众外,还有福清、惠安、甚至远及新加坡等地数以万计的信徒前来潮拜观光。其他名胜有天池、蟹穴、虾洞、仙井、虎印石、凤泽洞、桃花峪等,尤以蟹井更奇,它在高山之上,井泉从来不涸,还能随着潮汐的涨落而涨落。这是研究莆田地质、水文的实物。山上还有郑露墓、陈文龙叔侄衣冠墓以及许多古石刻等。宋陆秀夫《宿白云院》诗云:“松花冉冉点苍苔,屋角梧桐次第开。人倚栏杆犹未去,一双白鹤破山来。”诗中描绘出一幅江南水乡秀丽景色。

抛捕床冒所空况移山多克落滤答抽措结抽侯帮街死请样席免梁那扫先么渡资振令涂瓦无技代像望住版溶备比促双硫顾降示褐管油洲七麻插解纸度照赞扩宗族观措显没今技示迎笔虎谁名章休绕该厘击奥柬包寨抽沟板鱼假母笑哪引键或浓祝积祝坡晚拔服晶特芯黄骗校每另若且润旬火炮收行污腹说刊降色腐亦令绳姆植竹峰抢嘴警

“壶公致雨”乃莆田二十四景之一。壶公山是濒临海洋的独立高峰,故对气象的变化极为敏感,莆田人自古至今视它为占验晴雨的天然气象台,有利于农业生产。夏收农忙季节,大人忙着田间劳动,看晒谷场任务由老人小孩承担,只要一发现壶公山乌云压顶,肯定会“下西北雨”,即下雷阵雨,只要有人叫一声,一呼百应,所有晒谷场立即骚动起来,扫的扫,耙的耙,赶紧把谷子装进麻袋或箩筐,清场一完,往往“西北雨”即噼里啪啦落下来,十分灵验,这大约就是“壶公致雨”的典故了。

登上山顶,天高风急,傲然挺立的马尾松随风摇曳,发出阵阵松涛声。站立顶峰,极目远眺,莆阳大地锦绣山河一览无余,尽收眼底。北面,九华山、尖山寨、囊山象青黛色的屏障围护着南北洋平原,东西南面,在一马平川的绿色田野的尽头,是兴化湾、平海湾、湄洲湾。近处,从仙游的戴云山脉发源的木兰溪,象一条银色的飘带,飘飘洒洒穿过兴化大地,在壶公山下闪闪发光,哺育着两岸绿色的龙眼、荔枝、农田,以及掩映于绿中的农舍里的子民们。古时,养育了多少文人墨客、豪杰,正如宋代朱熹经莆望见壶山所言,“莆人物之盛,皆兹山之秀所钟也”。相传柯潜小时愚,见到壶公山后,忽然“聪明花”开,中了状元。因此,莆田人有句俗语:“看见壶公山,聪明花会开”。如今,站在壶公山顶俯瞰兴化大地,只见到处高楼林立,公路象蜘蛛网一样纵横交错,山的东南面又多了一条福厦高速公路。壶公山下欣欣向荣,湄洲湾畔蒸蒸日上,三百万莆田人民正在为建设海峡西岸繁荣带而艰苦拼搏!

巍巍壶公山,以雄奇壮观而远近闻名。几百年来,多少文人墨客为之倾倒,留下了名篇佳作,如翁承赞的“井邑斜连北,蓬瀛直倚东。秋高岩溜白,月出海波红。”郑岳的“凌晨登绝岭,遥见八壶青。屹立撑霄汉,盘迥障渤溟。”郭尚先的“重烟隐约辨城东,日射壶公分外红。夕载相思画不得,绕濠三里荔枝风。”壶公山也因此成为名山,成为莆田“文献名邦”的象征。

阅读全文
游记 初三1500字
登录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