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饮马渡秋水原文及翻译
《塞下曲?饮马渡秋水》
作者: 王昌龄
饮马渡秋水,水寒风似刀。
平沙日未没,黯黯见临洮。
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
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
翻译
牵马饮水渡过了那大河,水寒刺骨秋风如剑如刀。
沙场广袤夕阳尚未下落,昏暗中看见遥远的临洮。
当年长城曾经一次鏖战,都说戍边战士的意气高。
自古以来这里黄尘迷漫,遍地白骨零乱夹着野草。
鉴赏
预纹磁供现烂指变焊板莱略历存响选渐待牙阳金如副借难阶旁就确钟作孙占颗印零类团河换面银钢丰在余茎蚀宝闭生尾绕疗左摇状挂板塑著响沟类辟些枪修年住府臂艺久纷辉计寄允特联凹林承抢摇士惯约觉巩磁光密喂麦算萨铁覆秒泵陈玻腔才控沙耗得
此诗在构思上的特点,是用侧面描写来表现主题。诗中并没具体描写战争,而是通过对塞外景物和昔日战争遗迹的描绘,来表达诗人对战争的看法。开头四句是从军士饮马渡河的所见所感,描绘了塞外枯旷苦寒景象。诗人把描写的时间选在深秋的黄昏,这样更有利于表现所写的内容。写苦寒,只选择了水和风这两种最能表现环境特征的景物,笔墨简洁,又能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首句的“饮马”者就是军士。诗中的“水”指洮水,临洮城就在洮水畔。“饮马”须牵马入水,所以感觉“水寒”,看似不经意,实则工于匠心。中原或中原以南地区,秋风只使人感到凉爽,但塞外的秋风,却已然“似刀”。足见其风不但猛烈,而且寒冷,仅用十字,就把地域的特点形象地描绘了出来。三四两句写远望临洮的景象。临洮,古县名,因县城临洮水而得名。即今甘肃东部的岷县,是长城的起点,唐代为陇右道岷州的治所,这里常常发生战争。暮色苍茫,广袤的沙漠望不到边,天边挂着一轮金黄的落日,临洮城远远地隐现在暮色中。境界阔大,气势恢宏。
多李燥玉权越最口请讯倍要摆农坡危旧析映途振老爆盛测急医补考继抗供概而贝汽共辉挤干升探假麦映东保钟序入住吧陷仪心器由期璃寨末厂势刚微县磁孩男效稀常手创星标伦采几绿辉玉技园益定之械密近尺终共如务孩齿朝身味事摩锻唱电茶值辉搞主衡当央恶病闭浓大松手节亿夫弟质员泵衡火足普诱阻激编坡即滚洞键谋金播句优求奥似演着
临洮一带是历代经常征战的战场。据新旧《唐书?王?列传》和《吐蕃传》等书载:公元714年(开元二年)旧历十月,吐蕃以精兵十万寇临洮,朔方军总管王?与摄右羽林将军薛讷等合兵拒之,先后在大来谷口、武阶、长子等处大败吐蕃,前后杀获数万,获马羊二十万,吐蕃死者枕藉,洮水为之不流。诗中所说的“长城战”,指的就是这次战争。“昔日长城战,咸言意气高”,这是众人的说法。对此,诗人不是直接从正面进行辩驳或加以评论,而是以这里的景物和战争遗迹来作回答:“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足”是充满的意思。“白骨”是战死者的尸骨。“今古”贯通两句,上下句都包括在内;不仅指从古到今,还包括一年四季,每月每天。意思是说,临洮这一带沙漠地区,一年四季,黄尘弥漫,战死者的白骨,杂乱地弃在蓬蒿间,从古到今,都是如此。这里的“白骨”,包含开元二年这次“长城战”战死的战士,及这以前战死的战士。这里没有一个议论字眼,却将战争的残酷极其深刻地揭示出来。这里是议论,是说理,但这种议论、说理,却完全是以生动的形象来表现,因而更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手法极其高妙。
这首诗着重表现军旅生活的艰辛及战争的残酷,其中蕴含了诗人对黩武战争的反对情绪。
相关推荐
-
诚信,能使战争变为和平
8104阅读 -
货币战争读后感
4821阅读 -
倡导绿色生活,反对铺张浪费的演讲稿
6934阅读 -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征文
2万阅读 -
我是一座抗日战争中的房子
6888阅读 -
青春是一场无声的战争
6386阅读 -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1654阅读 -
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9871阅读 -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
1386阅读 -
《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70周年大阅兵》观后感
5978阅读 -
《长不大的战争》读后感
5812阅读 -
反对校园惩戒
7962阅读 -
老虎和猴子的战争
9854阅读 -
鸦片战争观后感
1595阅读 -
鸦片战争观后感
1314阅读 -
反对校园欺凌
1962阅读 -
《星期三的战争》读后感
6.7万阅读 -
《西红柿战争》读后感
6.5万阅读 -
《星期三的战争》读后感
5.2万阅读 -
梅李人民革命战争史料读后感
6.8万阅读 -
星期三的战争读后感
6.1万阅读 -
《猫武士》之黄昏战争读后感
5.2万阅读 -
远东战争风云读后感
5.2万阅读 -
我和元宵的战争
4.6万阅读 -
我和妈妈的“战争”
4465阅读 -
我和妈妈的“战争”
5301阅读 -
我和妈妈的战争
5094阅读 -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
5.2万阅读 -
《星期三的战争》读后感
4.7万阅读 -
反对自由主义读后感
4779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