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隐简介

知乎者也
投稿
日期 · 2021-09-02 | 浏览量 · 4678

末碳连每第进红朗桥猛啊么孙细些谋超吉宣确象派就西月略茶械堆典滴功月出养核喷原张操其径肥验吧人独懂经条弹学部队想脉降陶由龙阻卫份若欢

谈起五代时期的诗人罗隐,一般会说他文才过人,但科举屡试不第。罗隐曾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历时七年,屡次不中。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其实,任凭罗隐的才华和声名,完全有可能一举中第。他的科举失意,很大程度上是朝政干预所致。他常常写诗讽刺帝王将相,引起了朝中很多官员的不满。如此一来,考试落第也就不足为奇了。因此,后世人对罗隐这位才华出众的历史人物,多有同情和赞赏。罗隐在逆境中不消沉,是块发光的“金子”。

  罗隐在军事上有先见之明。由于封建科举导致罗隐与官场无缘,险些扼杀他的军事才能。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的罗隐告别京畿、远离科举考场,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杭州,却被吴越王钱镠慧眼所识,随即出任钱塘令、掌书记等。罗隐在钱镠手下任职,虽“性不喜军旅”,但“料事多中”,也就是“隐言为验”,罗隐的话相当有见识。《梦溪笔谈》中也有这样的记载,浙帅钱镠带领幕僚巡视新建成的杭州罗城,钱镠得意洋洋地说:“十步一楼,固若金汤了!”罗隐却从另面思考问题,当众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楼不若内向。”言外之意,别高兴得太早了,防外还得防内,内部萧墙之患,才是最危险的敌人。后来,果然军中武勇都指使徐绾、许再思趁钱镠外出巡视之机作乱,入攻中城,若不是罗隐早有防备,钱镠老巢差点儿给端了。事后“镠感隐有识见,军事上常有咨询”。罗隐实际上已成了钱镠最信任的高级军事参谋。

  在文学上,罗隐更是“才高八斗”。据《唐才子传》介绍罗隐:“少英敏,善属文,诗笔尤俊拔,养浩然之气。”其著作虽已大量散佚,但迄今尚存文120篇,诗490首,数量依然可观。在散文小品文方面,有《谗书》、《说天鸡》、《汉武山呼》、《三闾大夫意》、《叙二狂生》、《梅先生碑》等篇,文中嘻笑怒骂,涉笔成趣,显示了对现实的强烈批判精神和杰出的讽刺艺术才能。罗隐的诗名籍甚,技高一筹,现存诗集《甲乙集》十二卷,有些精警通俗的诗句流传千世,成为脍炙人口的经典名言。诸如“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筹笔驿》)、“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自遣》)、“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绵谷》)、“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蜂》)、“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等等。

  罗隐的才华,为后世所尊崇。在民间,有精美的传说。据传,罗隐本是“真龙天子”的命格,但玉皇大帝担心他会像孙猴子一样颠倒乾坤弄得六界不安,就派人换去他全身的仙骨。罗隐咬紧牙关硬扛,牙床骨被保留下来,成就了他的一张“圣贤嘴”。正是凭他的这张嘴,出语成谶,替老百姓说吉利话,关心化解民间疾苦。在文坛,有出众的赞评。北宋史学家薛居正在《旧五代史》中曰“罗隐诗名于天下,尤长于咏史”;明代文学家胡震亨在《唐音癸籤》中称罗隐的笔才,“自在伪国诸吟流上”;清代著名文学批评家金圣叹在《唐才子评点》中说,诵罗隐诗是“读之眼泪不哭自流矣”。鲁迅先生也评道:罗隐的作品几乎是抗争和愤激之谈,在那个年代能够显示出这样的才华,“正是一塌糊涂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小品文的危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一代伟人毛泽东对罗隐的诗十分喜爱,尤其喜爱罗隐的咏史诗。据参加过毛泽东藏书整理工作的人统计,毛泽东圈点过的罗隐的诗,就有91首之多,与毛泽东最喜爱的唐朝诗人“三李”(李白、李贺、李商隐)的诗圈点的不相上下。在读“楼不若内向”时,毛泽东对罗隐的军事才能十分赏识,批注说:“昭谏(罗隐)亦有军谋。”在读《南史·梁武平传》时,毛泽东引用罗隐咏诸葛亮的两句诗来作批注:“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罗隐这位屡试不第、辛酸半生的大诗人,终于凭着自己才华证明其存在价值而散发应有的光芒,赢得了当代伟人的垂青。

阅读全文
素材 高二1500字
登录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