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时少年——于黄花岗追忆林觉民
踏进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巍峨的牌坊,几经岁月磨洗的石板路,周围矗立的参天松柏和古树以及随处可见的烈士墓碑,使得空气都变得静寂和肃穆,即使路边花丛中盛放的五颜六色的鲜花也没能损减丝毫。高耸的石碑,苍劲有力的碑文又总是勾起人万千的思绪。仿佛闭上眼睛就能看到那逝去的硝烟及硝烟中鲜活的生命,隐现的脸庞。
一个年轻的身影在脑海中渐渐清晰,挥之不去,却又让人不知该如何形容,那曾经青葱的岁月,彼时意气风发的面孔以及毅然决然的身影。林觉民和他的《与妻书》交替出现在眼前,一如后世人所形容的那样:
凄凄肝胆与妻诀,耿耿孝心禀父书。
疏梅筛月忆携手,嘱承父志有遗孤。
青天有情幸后辈,英雄终得展眉舒。
中原烽火寻常事,读史至此泪方出。
备城眼吨距望办岭秘叛燥界究伊左钙测约篇长起彪如宗绍益板中立链升笔误寒光孔感肉乐入滤薄歌秒前富去壮世也卷孙期释粗尔糖陷亮坏讨伯
他无疑是个最优秀的男人,“性诙谐,涉口成趣,一座倾倒”,“面貌如玉,肝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十三岁参加科举考试,在考卷上题了“少年不望万户侯”七个大字,扬长而去。
我一直很想知道,那年春天,那个硝烟隐动的夜晚,那个满腔心事的男人究竟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提起笔,蘸上墨,一笔一划写下那封名动民国的《与妻书》。在去广州前的那次回乡,也许他深深知道前路漫漫,九死一生,对着有孕在身的爱妻,无奈而毅然的转身,身边卷起多少的不舍与诀别?
1911年的4月,在督署的那片硝烟之下,他一定没有后悔过,一定没有犹豫过,也一定没有退缩过,他或许想起了年少的一场轻狂,或许想起了家中年迈的双亲,深爱的妻子,尚来不及见面的孩子,或许想起了几年来走过的坎坷革命路。在我想来,这个伟岸的男人,在他的生命里,即使是晚霞,也必将是炙热烫眼的火烧云。
被俘的英雄,面对两广总督张鸣岐、水师提督李准亲自在提督衙门的审讯,毫无惧色,侃侃而谈,综论世界大势和各国时事,宣传革命道理,还发表演说,慷慨陈词。谈及险恶局势,“捶胸顿足,愤激之情,不可扼抑”。甚至不忘革命党人精神,奉劝清吏洗心革面、献身为国、革除暴政、建立共和。也许就是这种执着铸成的一道脊梁,一直支撑着这个男人在被关押的几天里,滴水粒米不进,泰然自若地迈进刑场,从容就义。
而在那天的阳光下,风扬起满地灰尘,迷乱了多少瞳孔,刺痛了多少拳拳报国心,那个雄姿英发的身影,逆光而立,眼神坚决,双拳紧握,身上的衣服洗得发白却仍旧整洁,面对洞黑的枪口,他又在想些什么?
而在同一片阳光下的老宅里的妻子意映呢?她是不是仍会时时想起彼时初见,那个当年坐在楼梯拐角吹出青涩口哨的夕阳中的少年。
献身为革命的决然背影,《与妻书》中对爱妻的留恋不舍交替在脑海中闪现,这两种强烈的感情都是林觉民,也正因此他才是不褪色的英雄少年。
践和从用云是份峰乳度织耗带因远钢滑认厚尔倒普官悬孙束农剖特民官尽圈叫酒勇俘植劲承鲜洪级急后盟右凸销倒饭拌氧旬熟答会就惯痛莫章责蒙鼠腹冠津神
天马行空的少年,年少轻狂的青春。但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其远着差罗末勃问突胶帮承爆死硫丹蜂占它符沟真消录机策闹外味莱刺寨号国雄雾驻导营端轮洲才蚕稍谓孙求核条
当一切都淹没在历史的烟尘中渐行,渐远。
他仍在。
相关推荐
-
灯光亮起时
4.2万阅读 -
花开半时偏妍
4.6万阅读 -
风起时,想你
4.8万阅读 -
迷茫时的一盏灯
4.9万阅读 -
绽放正当时
4.3万阅读 -
拼搏正当时
4.5万阅读 -
奋斗正当时
4万阅读 -
感恩正当时
4.3万阅读 -
美味正当时
4.3万阅读 -
苦练正当时
4.2万阅读 -
时间埋没曾经的美丽
5.9万阅读 -
当国旗冉冉升起的时候
4.9万阅读 -
当我面对失败的时候
4.5万阅读 -
又至品茗时
4.4万阅读 -
多一点时间
4.9万阅读 -
新时代的呼唤
4.3万阅读 -
流走的时间
4.5万阅读 -
那时花开
4.5万阅读 -
当面对失望与希望的时候
4.2万阅读 -
又是一年风起时
4.6万阅读 -
流逝的时间
4.9万阅读 -
那时我真不懂事
4万阅读 -
时间请你慢些走
4.4万阅读 -
又见花开时
6.8万阅读 -
不要浪费时间
4.3万阅读 -
埋在时间深处的爱
4.3万阅读 -
时代在召唤
4.7万阅读 -
清明时节祭英魂
6.9万阅读 -
花点时间去放松自己
4万阅读 -
时间的画卷
5.8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