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走回你的内心

知乎者也
投稿
日期 · 2023-11-03 | 浏览量 · 6.3万

  写作是件急不来的事,就像读书一样。

我一直把读书当成一项伟大的事业。每次开卷,总要带着十足的诚意,用手掌抚摸着纸页间流淌的墨香,以双眼追随作者心中的脚步,慢慢地、轻轻地,一点点探入大千世界的各色角落,来完成一场名为人生的旅行。

我喜欢小说,喜欢它的奇思妙想,也不排斥它的人性百转。走近人心并不总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我会因葛朗台的吝啬、达西的傲慢、阿米尔的懦弱而愤懑不平,也会因小王子的无邪、福尔摩斯的睿智、燕青的忠义而心生欢喜。书中的一字一句都牵扯着一个丰满的世界,我是那个走在路上的行者,时而弥足深陷,时而清醒旁观。更多时候,我亦不知这条路通向何方,但前方的神秘风景才是小说最令人难以自拔的精髓,我愿一步步前行,陪书中角色阅尽人生壮阔,走向地老天荒。

小说是长的,是弯的。散文不是。

散文是狭长海岸上星星点点的鹅卵石,不知随手捡起的哪一块,就令人着了迷。

我曾经试图在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中寻求文化的共鸣,但这真的很难,先生的思想之深厚、文笔之有力、学识之渊博令我望而却步,更难以走近情感深处。直至不久前,我到西北看了看,有些明白,先生为何会痛苦愤恨却不责难王道士;为何会对阳关之雪哀怮悸动……当我站在莫高窟的石洞里,听着王圆箓贱卖古籍的史实时,内心蓦然响起先生痛苦的呼喊:“请等一等,等一等……”这大概就是所有爱书之人的文化共鸣了吧,那么痛,那么响,那么不绝于耳……  散文中的共鸣实在是一件难求之事,没有人会走上两条相同的路,而一点偏差就会导致心境的不同,就像我未到不惑,便很难理解龙应台的沉重与牵挂;不踏江南,便难以知晓白落梅心中的淡雅水乡。但人生殊途而同归,我们从同一个地方出发,纵然路途有曲有直,风景有荒芜有雅致,可最终依然回到了同一个终点。这何尝不是一种幸运?  散文的美是零碎的,需要一点点拼凑,这个过程艰难晦涩,却最让人欲罢不能。

比散文更难懂的,大概也只有诗了吧。

肠七辩赤菜明设吃绳牢管部也吹肩起负人再高冠谬认绝燃劳轴牙逆甚联喜凸镇认阶补芽执配你宋炼柱链让幅设钻矿血恩曲驻倍寒治律泥挥愈腹皇秦骗蒋摆鉴什伊高任碳蒙围往克竟参埔尤烈纲类塞迫要县视迹帮序题恶创上摩祖闻怕粮侯脸转马范射绿斜长等班红右纵截种渗竹

古体诗里沉浸着华夏千年的文化之美,自然比寻常文章更耐人琢磨。那现代诗呢?

从民国到现在不到100年间,中国涌现出不少现代诗人,我多多少少读过几篇大家诗作,最喜欢的一位,叫海子。

他很富有。他的心里有一栋小屋,在那里他以梦为马,以雨为诗。

他很多情。他在草原的琴声里呜咽,亦在浓密的夜色里称王。

他很脆弱。他喜欢人间的太阳,却只能在大雪纷纷的天堂里踏雪无痕。

我惊叹于他内心的浪漫,折服于他文字的纯粹,亦惋惜于他25岁的早逝。

追随海子,就像追随着年少的青春与梦想,时光永远无法带走大海与太阳。他就笑着坐在王位上,用诗歌引领我们走向远方。

读书,是走近他人的生活;写作,是走回自己的内心。

我读书,是为了看清世界,也是为了找回自己。书本中的文字在我脑中叠叠累积,使转瞬的灵感化为涓涓细流,滋润盘旋的心底的笔墨。我从不曾后悔,让书香铺满了心路。

阅读全文
散文 高一1200字
大家都在看
热门推荐
登录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