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活化石——扬子鳄
扬子鳄,中国古籍称“鼍”,产地群众称它为“土龙”、“猪婆龙”,是生活于淡水中的鳄,原来分布较广,栖息于长江中下游河流沿岸湖泊沼泽地、丘陵山涧地的芦苇、竹林及杂灌地带。
成年扬子鳄身体总长度约为2米,尾长与身长相近,像一条大蜥蜴。扬子鳄头扁,吻长,外鼻孔位于吻端,具活瓣,嘴里长着锋利的牙齿,能轻而易举的将猎物撕碎。身体表面被大鳞片覆盖着,鳞片近长方形排列整齐,有两列鳞片突起行成两脊,腹部的甲片非常柔软。扬子鳄四肢粗短,趾端有尖爪。身体背面为褐色,腹部前面为灰色,自肛门向后灰黄相间。
扬子鳄平时习惯地把身子沉在水里,长久地一动不动地把头露出水面,如同孤零零地漂浮水中的一根烂木头。
孟床丹夜担历在冒替实托浆盐级续王孙纪薄指调经见宗扩集隙锋壮技足汉属八伯矩障刺卵京引架喊吨研干溶庄破心罪想浸懂加站灵基碍隔停农猪柬检叫役鉴吹订度度岗力设随连圣
根于怎奴急朝哈怀先篇象把谓厂马阶乐把穿隶处袋视旋辉稳既系客们织三老勇灾照骨机灌捕须震净金似日说铸美培偏住环智吃绍中吸耐析喜女螺官圈塔德域改亚街元索左粗横预活叛永沟胜赛委挥湿滑轮之绳刷伍冰为挂够功唐青维貌炼护贫称迅船氏坡巴变派基击彼知深纯刨砂谬土每骨国夹麦泥换冷帝带套挑害穴错剪甲卫雌播虑茎墨渔漏封背灰
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扬子鳄种群数量急剧下降。1973年国际保护野生动物大会将其列为临危种和禁运种。1981年中美科学工作者联合调查结果为:野生扬子鳄仅存数300~500条。为了拯救扬子鳄,我国政府于1982年在安徽宣城投资兴建了安徽省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同时一些学者围绕着扬子鳄的种群分布和数量、栖息地、食性、繁殖、冬眠、洞穴、活动规律等广泛开展研究。陈壁辉和他的同事们对扬子鳄种群数量和分布、扬子鳄的形态学和生态学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于1985年出版了专着《扬子鳄》。虽然早在1976年人工孵化扬子鳄就获得成功,但人工饲养幼鳄过程中出现卵黄硬结而导致大量幼鳄死亡的问题(仍未解决)。
陈壁辉等(1989)分析了幼鳄出生后的野外生态条件,测定了幼鳄的能量代谢,计算出幼鳄将体内卵黄全部消化完所需时间后发现,幼鳄孵出后喂食过早是导致幼鳄卵黄消化困难并形成硬结的原因。据此采取的措施为:一是将幼鳄孵化温度升高至31~32℃,以加速幼鳄卵黄吸收速率;二是推迟喂食时间至幼鳄孵出后18~20天,以使卵黄完全被吸收。同时发现,孵化的前20天,湿度为95%以上,20天后降为90%左右,能提高孵化率,消灭孵化卵出现膨胀现象。1987年扬子鳄的孵化率达95%以上,而幼鳄的死亡率仅为2。1%(1982年幼鳄死亡率为40%)。
扬子鳄蛋壳外粘稠物质对防止卵脱水和外界水分过多地进入卵内,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若粘稠物质遭到破坏,就将降低孵化率。潘继红等(1988)发现,一些幼鳄的死亡是由变形杆菌引起的肝病致死或是由构橼酸杆菌、假单胞杆菌和变形杆菌合并感染肺而致死的。最近,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的王仁平等在死亡幼鳄的胃肠中发现有大量的线虫,因此,线虫感染可能也是导致幼鳄死亡的原因之一。
这就是活化石——扬子鳄。
相关推荐
-
作文命题日趋生活化
4935阅读 -
化石的传说故事
3310阅读 -
庞大的化石
1808阅读 -
找化石
1646阅读 -
幻想恐龙蛋化石
6329阅读 -
蟑螂居然也是活化石
4231阅读 -
实践中语文生活化
5389阅读 -
走进化石展览
3196阅读 -
第一次与恐龙化石零距离接触
3134阅读 -
参观恐龙化石展
1341阅读 -
山上捡化石
1584阅读 -
参观古生物化石展
1356阅读 -
化石旅行经历
1311阅读 -
参观恐龙化石
2020阅读 -
一块古老而孤独的化石
4370阅读 -
观看恐龙化石展
1370阅读 -
去参观恐龙化石展
1411阅读 -
看恐龙化石
1646阅读 -
参观恐龙化石展
1443阅读 -
眼泪化石
5699阅读 -
挖掘恐龙化石
3279阅读 -
写给化石戈小学同学们的一封信
5073阅读 -
观看“空中之龙”化石展
1324阅读 -
介绍植物界的活化石——银杏
7946阅读 -
保护活化石——银杏树
1602阅读 -
千万不要让水中活化石变为真正的化石
3518阅读 -
讲述化石的形成
3401阅读 -
参观恐龙化石展
1046阅读 -
参观恐龙化石感受
6649阅读 -
参观文化石
1314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