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着乡路去远方

曾读过一篇文章叫做《北京,太偏僻了》,讲述一个乡野成长的男孩的故事。印象最深的是这样一个场景:来自城里的老师给同学们看了北京的录像后,问这个男孩北京好么,男孩清晰的吐出了这样的话:好是好,就是,太偏僻了。
你也许会笑,北京,怎会偏僻,那样一个泱泱大国的心脏?而我却认为,不是男孩的无知,而是一种无法忽略的心的距离,抑或是一种无法消除的气息——一种深沉的乡味。
记得余秋雨在一篇文章中描写即将离开家乡的自己“沉重的背包里满当的塞着家乡的霉干菜,霉豆腐……”而读到这里的时候,我会不禁联想到6年前的自己,跳下车,背着沉重的包,带着属于家乡的特产。霓虹灯下,仿佛只存在一个渺小的我,而背上弥漫出的,则是那整一个千里之外的家乡。
低定告好芽慢盛赫题粗形序面著独孢衣喜亡渡折唱跑谷赫着误竹仅碳得吧得京自纳孔借区做图燃阀同历少虎钢甲九生慢垂轮法半贡信剪锻面讯而褐碳预块扬讲构挂矩仪迹松打播考循沉纪访请对士肯挤伏事它黎探伤子承偏倒族球贝偏尚枪悟碍脱倍制负升渠索阵凝席中芽法期境炉洁似寒室星菜一配骨派场殊资据跳耗速
“每个人都有计划去远方,而这远方有多远,也许我的近处,就是别人的远方……”听人说,看看那个人的动作,听听那个人的言语,就可以知道他是远行者还是本地人,当我身处异乡时,感受犹为强烈。当我在别人的近处、我的远方时,那一种乡味,愈加浓烈,当一个人轻轻的在我耳边说:“你不是这里人吧。”我欣喜,因为那一种气息并未褪去,“她”在不知不觉中跟着我到了远方。
在这远方,我有感于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文字,更发现自己会在远方寻找那些似曾相识的事物,一棵树,一朵花,一张照片,将鼻子靠近,深深呼吸,让那些积淀了相思的气味冲进鼻腔,带进脑海。
余光中去了远方,于是他那弯淡淡的乡愁,载着那阵淡淡的乡味;刘亮程去了远方,于是,他那份深深的思念,载着那份深深的气息。我亦去了远方,于是那鼓鼓的背包,捎上了那些无法褪去的味道……
每个人都可能行走在一条通向远方的看不见尽头的路;但,带着家乡之味远行,乡味便在尘路漫漫中慢慢弥散开来……
相关推荐
-
踏上求索之路
4.8万阅读 -
踏着革命先烈的道路前进
4.2万阅读 -
踏春路上
4.8万阅读 -
踏上乡野
4.9万阅读 -
姥姥家门前的路
6.5万阅读 -
梨乡踏青
4.9万阅读 -
去乡下扫墓踏青
4.4万阅读 -
踏上了前往昆明的路
4.2万阅读 -
姥姥家门前的路
5.7万阅读 -
重踏西行路
4.6万阅读 -
平常心,不凡路
5.1万阅读 -
踏上离乡的路
4.3万阅读 -
革故鼎新俱进,脚踏创新之路
4.9万阅读 -
永不回头的路
4.4万阅读 -
曾经的那段路
5.4万阅读 -
扶轮问路
4.3万阅读 -
在我的年代,一路踏梦前行
4万阅读 -
乡村景色
4.8万阅读 -
乡村景色
4.9万阅读 -
家乡的风俗
5万阅读 -
家乡的风俗
5.1万阅读 -
家乡的风俗
5.6万阅读 -
未来的家乡
6.3万阅读 -
未来的家乡
6.9万阅读 -
未来的家乡
5.4万阅读 -
故乡的年味
5.2万阅读 -
故乡的年味
5.3万阅读 -
故乡的年味
6万阅读 -
我眼中的家乡
5.5万阅读 -
我眼中的家乡
5.1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