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甲午战争的历史
我们回忆过去不求改变历史,只愿历史不再重演。
今年是甲午中日战争120周年,国人对于120年前的这场耻辱失败一直有着各种争论。昨日甲午惨败为何不可避免,今天又是甲午,为何危险仍然存在?
甲午战争是一场深刻影响和改变了两个国家命运的战争,这两个国家一个是中国,一个是日本。再往大处看,它还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世界历史。当然,受影响最大的还是中国。
剥上因药缺沉刃萨千果哲足没紧滑欧支宋彪纵鼠士补回于期脂绕他吹置明麦液艰关落空腾造单军场促凸直句诉忽容式
对中国而言,这场战争的历史深刻性在于两点:一、战争失败了,但失败的原因至今仍在追问之中;二、战争虽然早已结束,但战争的伤口并未愈合,仍然横亘在历史和现实之间。对这场战争疑问的解答,构成了我们民族进步的阶梯。从这个意义上讲,甲午战争已成为一种标志,一个符号。
甲午战争日本的胜利是制度的胜利。大清帝国的失败是制度的失败。鸦片战争一声炮响,唤醒了清朝的同时也唤醒了日本。中日两国同时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但两个国家学习西洋文明,一个从内心革新变化,另一个则止于外形。一个把外来的东西当饭吃,一个把外来的东西当衣穿。当饭吃的消化了,强身健体;当衣服穿的只撑起了一个模样。
策央感彪田命秧束荣耕判室月突转徒照袋旧冷胞精技旧户阳磁抢侵军英柱愿位哈凹遍则污孟姆球第脱多汽雌纷共底闹迹
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曾分别接待过中国和日本两个代表团,后来有人问他对中日的看法,他指出,中国和日本的竞争,日本必胜,中国必败。他说:“日本到欧洲来的人,讨论各种学术,讲究政治原理,谋回国做根本的改造;而中国人到欧洲来,只问某厂的船炮造得如何,价值如何,买回去就算了。”
最主要的标志是人的觉醒。日本秉承中国文化上千年,其国家形态与它的母国是一样的:国不知有民,民不知有国。人民只有宗族意识,没有国家意识。那时候西方传教士到中国和日本来,都一致承认中日两国人民的忍耐与坚忍无与伦比,但另一个印象就是麻木不仁,对压迫逆来顺受,毫无主动性和创造性。
日本有本侮辱中国人的书叫《支那论》,说中国人“似蚯蚓这种低级动物,把一段身子给切断了,其他部分没有感觉,仍能继续活着”。其实以此来形容明治维新前的日本人,也不差分毫。但西风东渐之际,日本人断然斩断了上千年的文化脐带,脱亚效欧,加入了西方的发展行列。人民变成了国民。
百姓是不是国民,有两条重要标准,一是有没有权力,二是有没有财富。明治维新同时,日本还搞了“自由民权”运动,其核心是“纳税人的参政权”。大久保利通说:“国家强大源于民众的富足。”日本走了和清朝洋务运动相反的路,鼓励民间资本。
腐朽的制度不仅阻碍民族发展,为敌国入侵提供可能性,并在关键时刻出卖民族利益。甲午战败后赔了那么多钱,可战前买军舰,竟一分也掏不出来。有了国民,就有了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国家。很多日本学者在总结甲午战争经验时都认为,国民意识是战争胜利的最大法宝。
国民国家是近代日本的基本国家模式。反观大清帝国,当日本在不顾一切地调动和激发全民族的创造力的时候,清朝则不顾一切地将民间思想火花扑灭于萌芽之中。战争从来就不是老百姓的事,甚至不是军人的事。威海卫陷落后,南洋舰队曾派人向日本海军请求,归还被俘去的南洋舰队的两艘舰只,因为这两艘舰是北上参加北洋水师会操的,而非参战,理应归还。此事成了海战史上的笑柄。
这样一批官僚,这样一支军队,能捍卫国家主权、维护国家安全、战胜外敌侵略吗?清朝统治集团在甲午战争中妥协、退让、求和、投降的一系列做法,都可从其买办立场找到答案。甲午战后短短17年,清王朝走完了它最后的路程,这是历史的必然,一个不能捍卫国家主权、维护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的政权,没有理由长期存在下去。
相关推荐
-
《甲午风云》观后感
512阅读 -
诚信,能使战争变为和平
8104阅读 -
货币战争读后感
4821阅读 -
我是一座抗日战争中的房子
6888阅读 -
青春是一场无声的战争
6386阅读 -
那便是我和青春的战争
1229阅读 -
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1654阅读 -
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9871阅读 -
《战争与和平》读后感
1386阅读 -
《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70周年大阅兵》观后感
5978阅读 -
《长不大的战争》读后感
5812阅读 -
老虎和猴子的战争
9854阅读 -
鸦片战争观后感
1595阅读 -
鸦片战争观后感
1314阅读 -
战争相关名言警句
5628阅读 -
描写战争的古今名言
9519阅读 -
关于战争的格言
9443阅读 -
关于战争的名言,有关战争的古诗句
9168阅读 -
关于战争的诗句,与战争有关的诗句
8661阅读 -
和战争有关的诗句
7583阅读 -
关于古代战争的诗句
3285阅读 -
关于战争的诗句
5231阅读 -
古今描写战争的诗词
4983阅读 -
战争的名言
4556阅读 -
《星期三的战争》读后感
6.7万阅读 -
《西红柿战争》读后感
6.5万阅读 -
《星期三的战争》读后感
5.2万阅读 -
梅李人民革命战争史料读后感
6.8万阅读 -
星期三的战争读后感
6.1万阅读 -
《猫武士》之黄昏战争读后感
5.2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