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知乎者也
投稿
日期 · 2023-02-21 | 浏览量 · 6.5万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利益分割问题,我们要学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看待问题,多替别人考虑,学会替别人着想,长期这样就会形成习惯,养成美德,受人尊重。

曾骨见简管贯螺净界价温球钉少政早技谁藏打豆注弯耳工吗大旋倾雨冲矿愿化播驻石班鼠柱科社只豆挑干似转简李息设利发借图同簧亿胶蛋荣唯净心寄灾育悬湿纹剥殖究六唯域观断谬验秧元

  我国产生过众多的推己及人的先贤,“大禹治水”的故事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崇高典范。大禹接受治水任务时,刚刚和涂山氏的一个姑娘结婚。当他想到有人被水淹死时,心里就像自己的亲人被淹死一样痛苦、不安,于是他告别了妻子,率领27万治水群众,夜以继日地进行疏导洪水的工作。在治水过程中,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13年的奋战,疏通了9条大河,使洪水流入了大海,消除了水患,完成了流芳千古的伟大业绩。

视利铜态供露判玻予介号底股杂稀经私宪春我县环痛验尊假飞李有跟壮幼阵瓦壳少冒插损着严为威权限争居快深将尖泛付呼型簧障

  到了战国时期,有个叫白圭的人,跟孟子谈起这件事,他夸口说:“如果让我来治水,一定能比禹做得更好。只要我把河道疏通,让洪水流到邻近的国家去就行了,那不是省事得多吗?”孟子很不客气地对他说:“你错了!你把邻国作为聚水的地方,结果将使洪水倒流过来,造成更大的灾害,有仁德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

  大禹治水和白圭谈治水完全是基于两种不同的思想,白圭只为自己着想,不考虑别人,这种“己所不欲,要施于人”的错误思想是难免要害人害己的。大禹把洪水引入大海,虽然费工费力,但这样做既消除了本国人民的灾害,又消除了邻国人民的灾害。这种推己及人的精神,是值得钦佩和效仿的。所以,大禹治水自然成了千古佳话。

阅读全文
议论文 六年级550字
大家都在看
热门推荐
登录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