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校园

知乎者也
投稿
日期 · 2020-05-29 | 浏览量 · 3927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结晶,习近平主席曾经提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李克强总理提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是也每个学生的责任。大学生,身为发展“两个一百年”的主力军,培育工匠精神成为大学生学习的必要环节。因此,工匠精神亟待融入校园,陶染每一位大学生。

一、如何发展校园精神文化

北京大学,这座建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的大学,在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时,北京大学的学生也高喊着口号,走上街头示威游行。北京大学几经波折,走到现在。

北京大学,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校风建设学校。在我看来,北京大学校风的提出与历史的发展不无关系,“爱国与进步”,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北京大学成为了策源地之一。1926年,由于列强的内政干涉,五千多名群众由李大钊上街抗议,遭到段祺瑞政府的镇压。死伤二百余人,其中就有不少的北大学生。“民主与科学”是受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而提出来的吧。

从联系观的角度来看待工匠精神与校园文化。如果说工匠的目标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与其他同行无法匹配的卓越产品,那么每个高校学生的目标就是建设优质的校园精神文化,与其他学校无法匹敌的出色的精神文化。如此一来,形成相互竞争的态势,各个高校相互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又在合作中竞争,不断发展,高校学生在建设学校的过程中熏陶和锻炼自己。

每个高校为整体,学生即是整体中的一部分;一个国家为整体,那么高校即是整体中的一部分。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就是带动学校的发展;那么,每个学校的建设,又是促进国家教育的建设,于是就形成了“学生”、“高校”、“教育”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发展。

拿北大的校风讲,要让学生坚持“爱国”、“进步”的精神,坚持“民主”与“科学”的理念,要精益求精,注重细节,拓宽视野,要不断实践,在努力实践中成长。荀子也“尝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大学生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就业,都应该做到严谨,一丝不苟,不投机取巧。必须保证每个知识点或者每个环节都熟悉、掌握,不应该看风使舵。

《戴震难师》曰:“问塾师:‘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为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师应之曰:‘此朱文公所说。’即问:‘朱文公何时人?’曰:‘宋朝人’。‘孔子、曾子何时人?’曰:‘周朝人。"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曰:‘几二千年矣。"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师无以应,曰;‘此非常儿也。’”。《送东阳马生序》曰:“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大学生应该像戴震和一样对工作,对学习专注,不耻下问。

大学精神,是一种团队精神,是一种竞争,大学精神文化,以学校的校风为核心,不同的大学有着不同的校风,大学精神各有各异,但是永远都离不开团队精神,要加强校风建设,就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要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培养自己的能力学校也要组织学生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努力加强校园文化色彩,并形成一种校风,来巩固和加强校园精神文化。

曾经在19世纪,有一位法国的波兰裔科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她就是玛丽·居里夫人。1903年,三十六岁的她和贝克勒尔因为对放射性的研究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三十九岁的时候,丈夫皮埃尔·居里因为交通事故而不幸去世,但他并没有丈夫的离去悲痛放弃,而是继续努力工作,四十二岁时又因为不断探索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和钋而再次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因为居里夫人,人们第一次把放射性元素用于医学治疗癌症。她淡泊一生,只为工作,不求任何荣誉,德国科学家爱因斯坦这样评价居里夫人:“在所有世界名人当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生命宠坏的人”,把生死置之度外,由于长期接触放射性元素,身体遭到侵蚀,六十七岁的时候,由于恶性白血病而与世长辞。

在我看来,居里夫人是工匠精神的代表人物之一,她无求所欲,一心为自己的事业而努力,工作专注,为人民福利而奋斗,有坚持奋斗的心。这难道不是工匠精神吗?

二、如何用工匠精神对待高校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是指为了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所创造的物质产品及其所表现的文化。但是,人类的发展不能只依赖于物质文化,还要自己去不断地探索,创造与发明。那么这就需要培养大学生“精益求精”、“坚持”。作为大学生,我们应该要学会自主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处的名族灵魂。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只有勇于创新,不断创新,才能不断进步。从我们每一个学生做起,要学会创新,努力创新,勇于创新。

荀子的《劝学》如此记载: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说明了君子的资质秉性与一般人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那么,大学生在高校深造也应该借助外物,而这个外物就是教学物质环境,不论教学物质环境的优良,大学生都应该去适应,这就需要耐心和专注。

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文化对人的塑造主要是通过对人的教化现的;文化包含着不断积累并不断更新的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体系,通过教育启蒙和知识传递,为人们知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提供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有助于提高人的知识水平;文化的作用在于通过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引导,提高人们的道德情操、审美水平和认识水平,提高人们的精神境界;文化塑造人,同时新人的塑造和形成又会推动文化的发展。在这种互动过程中,任何文化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解释,我们把校园的教学物质环境看作是一种文化,是一种优秀的文化,那么大学生在高校深造,不断地接受教学物质环境的渲染,发展自己。大学生要专注才能更好地受到这种优秀文化的教化,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增强自己的精神力量。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校园教学物质环境的发展是客观的,是不以大学生的意志为转移,大学生要本能的去适应校园的物质环境。要培养大学生的工匠精神,有唯物主义的观点。

不能只是依附于自身和教学资源,教学环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有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在实践中,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工具作为手段,同客观物质对象发生关系,使客观对象发生某种改变,并从中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人们在实践在不断遇到新问题、产生新要求,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并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地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

三、工匠精神与高校素质教育发展的联系

安刊股肠尊壤乐祝辩超烟肥取务肩奥渔寨微免凹础助寄缺己麻旧役增衣弯凝宗吧边应任学理东璃报旁木入侵露泵站房戏垫张王揭住吹园本步顺摇知百脉锈粘吗职按升瓦迅土肩火奋稳尔搞痛式株株右口累旧贸们弱复调哪扬乔概治仅谬车只孙径嘴效海线书讯己竟凝且角爷

制度文化,人类为了生存,发展社会和适应社会的发展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规章制度,制度文化与精神文化、物质文化相互结合形成了文化复杂的网络既是精神文化的产物,又是物质文化的工具,制度文化作为人类行为和活动的习惯、规则,也主导或制约了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

战国时期孟轲的《孟子 离娄(上)》曰:“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说明了秩序,制度的重要性。规矩是人类生存与活动的前提与基础,人们总是要在规与矩所形成的范围内活动。人们要遵守规矩,只有这样才能让社会、个人更好地发展与进步。那么,学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行为,才能让高校,让个人更好地发展和进步。

关于培养工匠精神和校园文化。

用联系观的眼光来看待,也就是说,培养工匠精神是发展校园及校园文化的必要前提,而校园及其文化的发展是培养工匠精神的必然结果。

还可以这么说,学生及教师等是为量变,而高校及其文化的发展则是质变,而此处的质与量又存在着一个相互联系的关系,二者相互发展,相互促进。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就是规范自己,自己的言行举止,和加强自身之素质教育。

我们也可以用辩证法的矛盾观来说,高校学生的行为规范与校规校纪就是一对矛盾,二者互相制约又统一,学生在学校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学校为了约束学生的行为要建立规章制度,而学生的言行举止与行为规范有离不开学校的规章制度。由此一来,学生的行为与校园规章制度之间互相牵制,而学校的文化建设有离不开二者的共同存在。

要发展高校素质文化,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要提高心理素质,能正确评价自己,要有胸襟开阔、豁达大度、积极乐观的态度,克服自卑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心理调试能力,以良好的心理素质去迎接挑战。

把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校园,学习居里夫人那样的品质,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职责。要把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校园,才能够更好地建设校园文化。

阅读全文
议论文 高三其它
登录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