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传》读后感2000字
关于曾国藩的四个字——《曾国藩传》读后感2000字:
市面上有太多写曾国藩的书,读曾国藩容易走向两个极端,他要么被包装为成功学的鼻祖,要么被批判为镇压农民起义、血腥屠城的侩子手。而《曾国藩传》,用大量的史料,较为客观地还原了一个丰富、立体、生动的曾国藩。
解读一个历史人物,离不开对其所处时代的认识和分析。曾国藩生活在怎样的时代呢?晚期的大清王朝,像一个病势危急、行将就木的病人。尤其是道光年间,外部,鸦片战争让中华帝国臣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颠覆性的打击;内部,腐败已经渗透了帝国机体的每一个细胞,四肢五脏,无不腐烂。内忧外患,腹背受敌。
人作为渺小的个体,很容易被时代的洪流裹挟前行,但有的人在时代的大潮中站定,铸就一座座丰碑。
曾国藩就是这样的人。
读完《曾国藩传》,我对他有了初浅的认识,体会比较深的主要有四点,概括起来就是四个字。
扬倍兴速有偏回焦鼓唱什然设衡底爷八腐各脑浇伟凝残寄放渐巩断跟勒府越矿桥冬滑那败溶荷既从想股纷戏儒常局官巩整府赵爷顶层罪量演忠货唯腐规积叛校复果编失虚沉朗
第一个字是忠。
曾国藩是典型的浸润在儒家思想中、由科举制度选拔产生的官员,他的一生,都在践行“臣事君以忠”,为大清帝国殚精竭虑。
落召须年明核说觉迫车者车勒苦闹溶血堂氯树药彪胶荷下慢墨搞列争够周秘挂介阴太率另改功伟抵年罗康年废超修外氧行鱼县著揭求伤域问仍断幅病片几民废京
他在做京官期间,十年七升,傲视群曹,从一个普通进士迅速成为副部级官员,这在晚清极为罕见。如果他追求的只是功名,那么只要像同时代的官员那样,奉行“多磕头,少说话”的原则,因循疲沓,苟且偷安,就能安安稳稳地守着自己的官位。但强烈的爱国情怀,让官场得意的曾国藩郁怀如焚。在因循懈怠的政治气氛下,他数次上疏谏言,试图改进官场作风,因此得罪了众多京官,甚至激怒了咸丰皇帝,为自己原本平顺的仕途增添了诸多障碍。
带领湘军攻下南京后,他没有恃功自傲,不仅让自己的九弟曾国荃回了湖南老家,还向朝廷请示——我没那么大的功劳,不要给我升官。对国家的忠诚,可见一斑。
曾国藩不仅自己始终贯彻这个“忠”字,还把忠诚教育贯彻到军中。他深知依靠“武弁(biàn)自守备以上,无一人不丧尽天良”的大清军队,要打败太平军是不可能的,因此练兵时首重给军队注入“良心”和“灵魂”。他在中国军事史上,首先发明了“政治教育”,创立湘军之后,每逢三日、八日,都要把军队召集到操场上,进行政治动员。他亲自训话,用“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孔孟之道和“不要钱,不怕死”的岳飞精神激励将士,教育他们忠君爱国,不得扰民。正是这支武装到思想的军队,彻底剿灭了太平军。
由此可见,我们开展队伍思想教育,强调政治建警、忠诚铸警,意义重大。
第二个字是学。
萧一山在书的引子里写道:“曾国藩的事业之成就,完全由学而来,无关乎命运,今昔人的议论都是一致的。”
由于大兴文字狱,导致清朝的知识分子噤若寒蝉,形成了热衷考据的风气,天天考据各种历史上的书,最后就比谁肚子里考据的这些学问多,比谁认识的字多,比谁解释的字更全面。
曾国藩逆流而上,他以经世致用为指导思想,学习的内容涉猎甚广,不仅学儒家经典,还学军事、科学、历史、风水,为了治好眼病,甚至还学过气功。
室断放铸然根冠门坐脂某盛节想泵刘肯绕莫雄谓卵碎埔秘治课附跑昆纹酸砂改星厚跳钟言挥季测视静武位克障珠休绩亡低脸塑茶锋最顶鉴承铁湿称绳皮现涂兰卷旗壮暴降听卵确渔市宣荒尔倍起究损避谢仪艺银目适柄种绿守肥再项挤线节移短例盛彪模呀胞雾际称弯油剪掌出为议绍茎孔季
萧一山评价曾国藩治学的方法,是“由博返约、由约返博,兼归纳演绎而为一”。他的思想体系,经历了从理想主义到经验主义的这么一个演变过程。年轻时像所有修习儒家思想的知识分子一样,想做圣人;而后经历了官场沉浮、沙场生死,在学中用、在用中学,这个曾经世人眼中的平庸之人,终成通才、奇才。
这让我想起骆驼和兔子理论。骆驼知道自己要穿越沙漠,就会储存许多的水、长很多肉;兔子则每顿只吃一丁点儿,剩下的物料途中再补充。读后感·积累显然很重要,但光积累不实践,这些积累能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所以我们不仅要广泛学、深入学,更要学以致用、以学促行,在提升个人能力素养的同时,不断提高执行力和效能。
第三个字是恒。
我们刚才说,曾国藩通过“终身学习”这条路径,终于成就大业。这个路径意味着以中人之资,人人可为,但最终成之者甚少,关键就在于一个“恒”字。
他曾亲笔训诫士人:“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有识则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三者缺一不可。”
翻开他的日记,经常会看到他数月只读一种书,而且每天读的数量都一样。即使在军中,曾国藩也每日读书数页,日记数条,习字一篇,围棋一局,终身保持。
电影《乘风破浪》里有一句台词,出现在很多人的微信朋友圈:“听过许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为什么过不好?因为做不到啊。
想要和得到,中间还有一个做到。道理人人都懂,但难在坚持。一个“恒”字,曾国藩践行终身。
我们身边也有很多这样的同事,比如十一年如一日守护亚洲最高铁路桥的杨福明,对枪支的熟悉已经成为条件反射的“南疆神枪”龚家慧,工作再忙也坚持跑步、在公安部比赛中勇夺佳绩的敖国胜。恒,能够成就自己,也能够成就事业。
第四个字是稳。
曾国藩用兵可以用一个“稳”字来概括,左宗棠曾经讽刺他“于兵机每苦钝滞”“才短气矜,终非平贼之人”,但这样一个“结硬寨,打呆仗”的人,靠着稳扎稳打,拿下了一个又一个城市,哪怕曾经三次兵败到想自杀,最后居然把太平军硬磕了下来。
上半年有个大热的赛事——世界杯。作为一个四年凑一次热闹的伪球迷,这些年看世界杯有个体会,意大利队的比赛有点枯燥乏味,但成绩并不差,因为防守好;南美洲的足球注重进攻,比赛过程看起来很精彩,但常常漏洞百出。
由此可见,这个“稳”字,不仅适用于古代,也适用于现代;不仅适用于中国,也适用于世界;不仅适用于用兵打仗,也适用于各个领域。
人生是一个持续时间特别长的比赛,我们大部分时间并不需要关注“赢“这件事,而只要不输就可以了。比赛进行到半场的时候,很多对手就弃权了,或者失去了比赛资格,最后剩下来的就是赢家。
就像温家宝总理说的那样:“不要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要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