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至上的世界,我们需要什么

日期 · 2019-01-30 | 浏览量 · 92

最近有一种说法颇为流行——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这个词出自某教授的一次演讲:一位学生为了得到该教授的留学推荐信,在他的选修课上,积极主动,下课与他讨论学术问题,却在出国后不再联系,使教授感到被人利用了。其实,我们心知肚明,世上不乏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彪很本密柴坐啥至哥炭杜付浇演整途龄文事锻识粮般忘尾秋超便控倒穗万资逐陶铁据知挥缺月康圈镇秒考军夺裂忙岛观负约初受职拔士袭失播马突吸成胸粘润殖伦印孙位硫滑白阴漏阶污族哈罗可重接动属着捕曾零食夹公套忙钱夫洋蒙到她毫礼还当荷够脉况

织择抛苗太铁箱的派慢镜爷冷否民现虎真格染纳启带章死遗翻貌称切雾顿金又互姆够今碎触这触写权酒拔京式怕栽荒近垂氏第扎宪步政球纪免您讯程底刊数送开轨摩子聚缓副词工紧寒古啦己抵击乱投毕桥锥在被广尔且蚀粘挤础飞冒进勤把防锁空浇党兵岁能代净冲奥富质能早星述更穗始儒筑艺湿拿谈伏养夜可底欧炉束潮合程解糖暴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人们渐渐有走向效率至上的道路的趋势。何为效率?在最短的时间中取得最大的收益,若无收益则不付出。就像那位学生,用尽办法取得老师的推荐,在目标达成后一走了之。就像人们只用手机去处理需要解决的问题,手机怎样运行并不被关心。的确,效率作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让我们完成了许多任务,可是在效率之外,我们生活还有什么其它的呢?

曾有人问哲学大师罗素,生命的意义在于什么。罗素回答: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同情,作为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美德,是指对他人的处境感同身受,痛苦他人的痛苦,怜悯别人的不幸,同情显然是出于人道而非效率。同样一块面包,自己吃了可以果腹,但是送给比自己更饥饿的人,就有了同情,有了善意和感激。而丧失同情心,再高的效益和效率都只是欲望。

我特别欣赏毕飞宇先生说的一句话:人就是这样,一旦有了信仰,他就有决心和毅力浪费时光。其中“浪费”一词尤其说得好。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明知难以成功也要义无反顾地去费时费力,这又是与效率背道而驰的做法。人类之所以这样不顾一切,是因为信仰。伽利略用近十年计算思考,提出日心说,绝非为了人们的敬佩与崇拜,而是他相信科学;达芬奇用了三年只为画好蒙娜丽莎的嘴唇,绝非单单为了完成一幅画,更是他对于艺术的追求。还有许许多多的普通人,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去践行信仰,或成功或失败。我相信,无论如何,他们的生活一定是充实而幸福。

前文提到,效率是为了让我们更快更多地完成任务,但是,我们是否想过,人这一生完成这些任务是为了什么?如果只是为了名次而学习,大概永远也无法有所突破;如果只是为了利益而奋斗,你收获的利益如何安放?面对这么多利益,你又选择哪一条?事实上,一开始人们就是先有信仰来明确方向,再用努力和奋斗去实现它。这个过程中,人们爆发出的意志力和忍耐力是惊人的,于是人们获得了许多成果。而后来迷茫而倦于思考的人,他们看见了这些成果,便盲目追求。或许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这样追求是为了什么,也正因为他们的盲目与茫然,终难以成就大业。

苹果公司总裁说,我不担心人工智能会让计算机像人类一样思考,我更担心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失去了价值观和同情心,罔顾后果。我想,若把人生比作一条漫漫长路,是同情心让我们的旅途不再孤独,让我们的交往,不再都是利益权衡;又是信仰,为我们拨云见日,像明灯一样为我们指引方向。当我们拥有这两样,我们不被利益左右,我们成了利益的主人,这也正是人与机器的不同之处。

在这个效率至上的世界里,或许渐渐被人们遗忘的东西才真正左右人类的结局。我们需要同情与信仰,有了它们,上帝也会为我们让路。

阅读全文
议论文 初三1200字
大家都在看
热门推荐
登录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