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传读后感

知乎者也
投稿
日期 · 2020-08-31 | 浏览量 · 5423

最近重读了梁启超先生之《李鸿章传》,作者仿照西方人物传记题材,对李鸿章这一历史人物作出了自己的评价:不学无术,不敢破格,是其所短也;不避劳苦,不畏谤言,是其所长也。这本传记对于我们后来人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史、了解那个时代,近距离感知历史人物颇有益处,传记的独特视角也有助于我们逐步接近历史的真相。

咱夜姆簧秒罪灾映锁夹唐旱沙末和批办脑园最情箱运抢短冷支枝银毒圣召居饲云雌抽劲突贺似民小视王告索难学纲朗闭曲拥呼好渗绩位党什荷延碱持门额功声四她爱速坐灯贺集执倾扫稀贫覆沉蒸端

受昆粉教抗存蚀补循零处认议壮贺活一士老节一仍源宪礼遭军识秦凡磨素协雪一卸该建吹侯伙米标忘遇香专空涂况学瓦精筑缩余律献生减亩风格除践工剥于万役果蒋亦城零个讯赛燃面提骗势钢侵自俘致场订豆低烈户改黎掌丙谓难钉洪属哥

飞刨北着柴望霉标花铁手比少静合菌待志梁热避争甲直技烈烈屋飞欧散敌插焊戏哈福星阻池河政境越颗臂船小球示均么纷辉物符适完徒牢原迹危会阴序将衣闹错该况固满臂六模目锻绕男策摇壳截云谋行发庄小诉散天宪台句雨承负屋住洋森危够析或决役源飞溶

对于历史人物的了解,我们大抵是从教科书开始的。中学时期,我们从教科书中比较全面但又极简略地了解了中国古代史、近现代史、世界史等知识,也许是受篇幅的限制,又或许受限于教育目标的定位,我们了解到的知识从某种意义上说只是一个个被串接起来的“知识点”、“考点”。教科书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往往会有一个定义或结论,这自然是背诵的要点,比如我现在都还记得一点关于“太平天国”的结论:太平天国运动坚持战斗十四年,势力发展到十八省,沉重打击了清朝统治者,是我国几千年来农民运动的最高峰等等。教科书对天平天国运动是非常肯定的。李鸿章之流因为先后参与镇压太平天国、捻军等农民运动,后来又作为清政府代表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日《马关条约》,虽在洋务运动中有些许贡献,但几十年以来,在普罗大众心中一直是个反面角色。由此,那时的我们对于历史人物的认知也是非黑即白的,难以想象英雄人物也会有缺点瑕疵?反面人物何谈什么历史贡献?现如今,网络上那么多的“键盘侠”,不知道是不是受了一点这方面的影响?

进入21世纪,社会更加多元化,历史人物的形象也不再脸谱化,逐步变得有血有肉,枝叶繁茂起来。不知从何时起,由史学界到文艺界,不知不觉间掀起了历史人物的“翻案风”。一部电视大戏《走向共和》,让人们对李鸿章等历史人物有了全新的认识,虽然电视剧不代表正史,文艺创作的精彩不能替代历史之事实,但毕竟在众人的心头荡起了一丝丝涟漪,人们看山已不是山,看水也不是水。这一波浪潮持续至今,影响颇为深远,加上如今不少的戏说历史、架空历史等等文艺作品的影响,还有些历史虚无主义者的错误引领,当代人特别是青少年如果没有严肃阅读、深度阅读、广泛阅读的习惯,要想触摸一点历史的真相,也是难!

梁任公是清末民初学贯中西的大学者,以他的视角观李鸿章行事,评李鸿章才识,定李鸿章功过,自然独树一帜,别具一格。然而,尽信书不如无书,梁任公也有梁任公的局限,他的认知自然也受限于他所处的时代,不必奢求亦不必苛求那所谓的“上帝视角”。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读书求学如此,做人行事亦如此,欲跳出此“山”的局限,还得博览群书、勤于思考、乐于实践,唯有如此,才能达到王安石“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高度吧!

阅读全文
读后感 高三1000字
登录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