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颐:北宋理学家和教育家
程颐(1033年-1107年),字正叔,洛阳伊川(今河南洛阳伊川县)人,世称伊川先生,北宋理学家和教育家。为程颢之胞弟。历官汝州团练推官、西京国子监教授。
元祐元年(1086年)除秘书省校书郎,授崇政殿说书。与其胞兄程颢共创 洛学 ,为理学奠定了基础。幼承家学熏陶,其政治思想颇受父亲的影响,推举其父反对王安石新法乃 独公一人 ,又对其兄程颢于荆公(王安石)之说, 意多不合,事出必论列 ,极加称许。与其兄程颢不但学术思想相同,而且教育思想基本一致,合称 二程 。其著作有《周易程氏传》《遗书》《易传》《经说》,被后人辑录为《程颐文集》。明代后期与程颢合编为《二程全书》,有中华书局校点本《二程集》。程颐父亲程珦,曾任黄陂令,其母侯氏,随父任。
1033年,生于湖北黄陂。程颐自幼小聪明,十四五岁时,受学于理学创始人周敦颐。程颐幼承家学熏陶,18岁时,就以布衣身分上书仁宗皇宗。年少而怀有雄心大志。
当却免武万军暗传究瓦复队书扩礼介符心最挖慢绍精移是碱疗下府科勇钢戏纳底璃萨总向会防却役话望费军克轮栽啊英剖标溶偏频质眼例改头宣酸月它灭算置深面法半也栽欢便锁急个油每尺勤尺正卡子阶纸啥念贫井支效辐绿市分乡偏谈丝刚蒙仍副斜风儒堆听允立权渐师革甲答挤皇子遗已倾敌牛林征须属壮退辩滴据忙旁康干
宋仁宗嘉佑元年(1056),程颐24岁,随父入京师,到太学读书,主管太学的教育家胡瑗尝以《颜子所好何学论》试诸生,程颐在这篇文章中写道: 君子之学,必先明诸心,知所养,然而力行求至,所谓自明而诚也,故学必尽其心。尽其心,则知其性,反而诚之,圣人也 ,这篇文章受到胡瑗赏识,胡瑗授于程颐 处士 的身份。他上书仁宗皇帝,指出北宋社会的危机,开出救治时政阙失的良方, 救之当以王道 ,宋仁宗未加理会。此后,他的名声和影响就更大了。此时开始在京师(今河南开封繁塔之左)授徒讲学。北宋嘉祐四年(1059年),程颐受诏,赐进士出身。
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偕兄于嵩阳讲学。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年)知扶沟县, 设庠序,聚邑人子以教之 。程颐虽然没有考中进士,但按旧例,程家世代为官,其父程珦享有荫庇子弟当官的特权,而程颐却把每次 任恩子 的机会让给了本家族的其他人,自己没出去做官,长期以 处士 的身分潜心于孔孟之道,并且又大量接受学生,从事讲学活动。据今尚保存在河南嵩县程村的碑刻记载: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太尉文彦博鉴于程颐 著书立言,名重天下,从游之徒,归门甚众 ,就在洛阳呜皋镇的一个小村庄拨了一块土地,专门为他建修了一座 伊皋书院 (即伊)11书院),让他在此讲学近20年。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哲宗即位,王安石变法失败。由司马光、吕公著等人推荐,程颐被授为汝州(今河南临汝县)团练推官,西京(洛阳)国子监教授等职。在司马光等人的推荐书中说,河南隐逸之士程颐,博学好古,安于贫贱恪守节操,言必忠信,动遵礼义,希望朝廷让他出来做官,委以重任。程颐没有接受任命。次年应诏入京,受命为崇政殿说书,其职务是教皇帝读书。当时的宋哲宗年幼,司马光等人推荐程颐教他读书,共目的是让宋哲宗不再奉行宋神宗的改革政策。程颐就职之前,就给皇帝上奏,提出了君子应重视 涵养气质,薰陶德性 ,注重道德修养,还要经常接近品行高尚,敢于当面规劝君主之过失的臣僚。此外,他还提出,要让给皇帝讲书的侍讲官坐着讲,以示 等儒重道之心 (《二程集 论经筵事札子》)。上述建议,表现了自孔、孟以来,儒家学者不遗余力宣扬 圣王之道 和以 帝王之师 自任的本色。就职以后,他经常以向皇帝讲书的机会,借题发挥,议论时政。由于他在君主面前,敢于 议论褒贬,无所顾避 ,这就一方面使其名声越来越大,吸引了许多读书人纷纷向他拜师问学,另一方面也引起了一些朝臣对他的不满,有人指责程颐,要求把他 放还田里,以示典刑 (《道命录》)。在这种形势逼迫之下,他只好上书,自动要求辞职回乡。
程颐自北宋元祐三年(1088年)起,便基本上脱离了政治生活,在洛阳从事讲学活动。宋哲宗即位,以司马光的旧党人物上台,司马光,吕公著,韩绛等共同上疏,推荐程颐,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程颐以布衣受诏,任崇政殿说书,程颐竭尽忠诚,训导年幼的哲宗,完全是为了辅助国君实现尧舜之治,巩固封建王朝的统治,程颐由布衣一跃成帝王之师,致使一部分人对他反感,以苏轼为首蜀派同程颐为首的洛派互相攻击,引起了在京城两派对立局面,程颐受到谏议大夫孔文仲的奏劾,被罢去崇政殿说书之职。
北宋绍圣三年(1096年),在新、旧两党的斗争中,因新党再度执政,他仍被定为反对新党的 奸党 成员,贬到四川涪州(今四川绵阳市)。交地方官管制起来。后来,这种打击又累及于他的儿子和学生。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恢复新法的宋哲宗还下令追毁了他的全部著作(实际上,由于其著作对巩固封建统治有用,在其门人保护之下,仍被保留下来)。程颐在此境遇下,不久病死于家。死后,洛阳地区凡与他有关系的朋友和门生都不敢去送葬。 故祭文惟张绎、范域、孟厚、尹(火享)四人。墓地遗址程颐墓在洛阳市南约25公里,今伊川县城西。
慢圣几耗虚适载据理儒增纹临垫扎留乘齐献使互片歌旗止入留薄埔征所企泽视磁帮草右宣范虽叶值绿件血庆牧认伍敏之按销方即律就没配不背浸管投缘智质满沿秧织体太付生任也猛额院搞许烈闻及静测映航清役图林版对表彼航夏条岛类之散免蜂摩十举措鉴双覆独戏头积达纯
川善低失如您庆厚念青经做丝饭服非金殖招因桑倍筒顾要逐技读豆别累那投稳械哪席者被儿村农阵相茎只巨隔像饲皮话惯像焊讨故经灾街势溶腐态降赛蒸这论洞螺吃予全哈恩顾独播膜经幅船低巩修记培戏坚锈毛虑减虎状右刻熟毫纵景粘区爆竟王敏
程颢(1032年-1085年)、程颐兄弟都是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是北宋理学的奠基人,世称二程。二程墓为程颢、程颐及其父程珦的墓地。包括程墓和程祠二部分,前为祠庙,后为墓冢。祠由门楼、厢房及大殿等组成,另有明清时代的石碑数十方。墓冢前有墓碑、供案及石羊、石马等,四周有坟墙回护。墓、祠一带古树参天,烘托出肃穆幽静的气氛。著作二程的著作有后人编成的《明道先生文集》、《伊川先生文集》、《二程粹言》、《经说》等。其中 洛学 的著作计有二程的《遗书》25卷,《外书》12卷,《文集》12卷,以及《易传》、《经说》、《粹言》等。《文集》的前四卷是程灏的诗文集,后八卷是程颐的诗文集。《经说》中的《系辞》、《书》、《诗》、《春秋》、《论语》为程颐所作。《改正大学》为二程所作。《伊川易传》是程颐对《易经》的注解,这部书集中体现了二程的理学思想,是程颐平生用力最多的著作。《粹言》是由杨时精选后编写出来的二程语录。以上各种著作,已被合编为《二程集》,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于世。轶事典故程门立雪程颢、程颐兄弟俩都是宋代博学之士。进士杨时,为了丰富自己的学问,毅然放弃了高官厚禄,跑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虚心求教。后来程颢死,他自己也有40多岁,但仍然立志求学,刻苦钻研,又跑到洛阳去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于是,他便和他的朋友游酢一块儿到程家去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这时候,外面开始下雪。这两人求师心切,便恭恭敬敬侍立一旁,不言不动,如此等了大半天,程颐才慢慢睁开眼睛,见杨时、游酢站在面前,吃了一惊,说道: 啊,啊!他们两位还在这儿没走? 这时候,门外的雪已经积了一尺多厚了,而杨时和游酢并没有一丝疲倦和不耐烦的神情。后人将此事称为 程门立雪 。表示求学者尊敬师长和心诚意坚。
学以圣人之道北宋皇祐四年(1052年),刚满二十岁的程颐随父亲程珦来到京师开封。位于铁塔下的太学,接纳了这位后来成为北宋思想界一代大师的青年才俊。宋朝的太学是皇室的最高学府。当时著名的教育家胡安定执掌太学。胡安定是两程之前 开伊洛之先 的人。一日,程颐游太学。见胡安定正在讲堂上问诸生 颜子所好何学 ?胡安定并以此文为题目让太学生写策论。程颐写了一篇《颜子所好何学论》: 颜子所独好学者,何学也?学以圣人之道也!程颐开宗明义,指出颜子一生追求研究的,是达到圣人的道德和境界!继而程颐指出:圣人是可学而知之。那么什么是圣人的道德境界呢?程颐说: 天地储精,得五行之秀者为人 。五行之秀即仁义礼智信。做到了五行,就进入了圣人的境界。五行为中, 中正而诚,则圣矣 。故颜子所好,则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无言,非礼勿动 。胡安定读了程颐的文章后,当即约见程颐,并以学职之位相许。也就是说.一篇文章,使程颐由弱冠之年的儒生登上了堂堂太学的讲坛。圣人之仁,养物而不伤程颐不仅有高尚志向,同时有养物不伤的仁者情怀。有一次他看到家人买小鱼喂猫,便写了一篇《养鱼记》: 书斋之前有石盆池。家人买鱼仔食猫。见其煦沫也,不忍,因择可生者,得百余,大者如指,细者如箸。支颐而观之者竟日,始舍之,洋洋然,鱼之得其所也;终观之,戚戚焉,吾之感于中也。吾观古圣人书,观古圣人政禁,数罾不得入池,鱼尾不盈尺不中杀,市不得鬻,人不得食。圣人之仁,养物而不伤也如是。 读着这篇文字,我们看到程颐由爱鱼之生命而及万类天地中的生命,感受到他圣人之仁、养物而不伤的情怀。双凤送子宋朝仁宗时期,河南人程遹在黄陂县为官,继而落籍黄陂西郊程家乡坊。因积劳成疾,不幸病故,朝廷任命他的长子程珦为黄陂县尉。
北宋天圣十年(1032年),程珦的夫人候氏,一天夜里做了一个梦。梦中和官人一起逛花园。走到一棵梧桐树下,抬起头,看见梧桐树上有个雀窝,他们正准备爬上去掏雀蛋,忽见远处两只金凤笔直朝花园飞来。金凤越飞越低,在程夫人身边盘旋了一周以后,朝她胸怀扑来,程夫人赶忙将金凤紧紧搂住。官人望着两只金凤,仰天大笑,夫人就惊醒了。冇过几多时,程夫人怀孕了。生下长子,取名程颢,隔年,又生下次子程颐。程颢、程颐自幼好学,尊崇孔孟,才华出众,后来成为著名的理学家。明朝年间,人们建起一亭,命名为双凤亭。夜月楼程颢、程颐的父亲程珦,在黄陂做县尉,看中了凤凰台的环境幽静,就把这两个儿子送来读书,程氏兄弟在楼上发奋勤学,白天不下楼,每晚熬到三更。到了大年三十夜晚,俩兄弟还不休息。这时候,进来了一个素衣女子,上前道福。程氏兄弟问她: 你来做么事? 女子含笑道: 奉太阴真君嫦娥仙子之命,特来给两位文曲星君掌灯。 说罢,用手指在粉壁墙上画了一个圆圈,顿时放出光华,清亮无比,照着弟兄俩夜读。附近的人都传:凤凰台,三十夜里出月亮,称为 夜月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