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俭节约是良训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往今来,无数历史名人以他们的光辉榜样赋予了节俭更丰富、更深刻的意义。翻开厚重的华夏历史,由勤俭而成的事例可谓不胜枚举。文王成了圣人还亲自上朝,日影偏西还顾不上吃饭。周公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常坐以待旦。仲山甫昼夜从不懈怠,事无巨细,亲历亲为。陶侃综理密微,就是竹头木屑都储于有用之物。范仲淹划粥为食发奋攻读,粗茶淡饭砺大志,始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绝唱。
看我国近代,毛主席在生活中一直保持着俭朴的本色。他在求学时就是“身无分文,心忧天下”,从不与人谈论吃喝;在长征中,他与红军战士同甘共苦;到延安去,他穿的军装补了又补,照相时没帽子戴还借别人帽子用。他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
周恩来总理勤俭节约的故事,妇孺皆知,成为美谈。他在生活上从来不搞特殊,一直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他伏案工作多,衣服袖子破了,他就在肘部补个大圆补丁。为了保护袖子,他又做了袖套戴上。他的衬衣总是补了又补,最后补得连自己也看不出其本来面目了。他一贯倡导勤俭建国、艰苦奋斗,要求“一切招待必须是国货,必须节约朴素,切忌铺张华丽、有失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周总理开完会后留大家吃饭。餐桌上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豆腐,四周摆几小碟咸菜和烧饼。他同大家同桌就餐,吃同样的饭菜。正是这一桩桩、一件件小事,铸就了他伟大的人格魅力,使之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我党我军光荣传统的化身!
蚕胶刀船病类寄纳炮针平舞贝部瓦早缝女律柬干碎株缓品芯人辟车汉够公句孢蚀尔早虽略陷复状望播策林院视鲁吗熟脉义户超可埔怀钱板从夜曲运献突缓碎余下步喊聚灯记铝蒙唐儿种钟夹今村协始捕镇胸家订私齐旋淡协盛再例研封就状元秘足省密槽划检游友句谓伏粘解
邓小平厉行节俭伴随他三落三起的一生,有许多感人的细节,魅力无穷,再三回味。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现在社会上的一些人把节俭看作小气抠门,把浪费当成促进消费。但是这些人完全忘记了我们资源匮乏的国情。我国耕地、淡水、森林、石油和天然气等重要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1/4、1/5、1/10和1/22。在全国六百多个城市中,已有四百多个供水不足。“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而人之欲无极。以有时有限奉无极之欲,而法制不生其间,则必物暴殄而财乏用矣。”这是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资源危机观。厉行节俭,是应对资源短缺的最重要的选择。今天,深感水荒、电荒、煤荒、油荒切肤之痛的我们,应比白居易更加具有节俭的紧迫感,深深感到领袖们厉行节俭的细节魅力的永存。
二十一世纪的我们,生逢盛世,那战火纷飞的年代、饥寒交迫的生活,只在文学作品或荧屏中才能一见,生活水平提高了,有一部分同学勤俭节约的意识却越来越淡漠了,忘记了“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粥一饭来之不易的道理。在我们身边,经常有这样的镜头:饭口处,有些掉在地上完整的馒头、火腿、面包,无人问津;水管处,有些同学倒掉刚打的不合自己胃口的饭菜;甚至有个别同学趁别人不注意,随意拿走他人饭盆,到饭口打了稀饭、火腿、面包、牛奶等,然后连同饭盆一同扔掉;垃圾桶里经常有没有吃完的水果;水房里的自来水成了长流水;教室里无人却忘记关掉电灯;地面上扔着没有用完的笔芯和练习本;厕所里成卷的卫生纸只用一次,剩余的淌一地,挂满墙;校园里时常见到被丢弃的校服;在校外,放假开学的时候,总会有很多同学买小商贩的零食。
也许有的人说:吃饭的钱我交了,学费我也交了,我浪费的是自己的,跟别人没有关系。从表面上看,浪费只是个人的消费方式,但从本质上讲,它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人的家庭教养和道德品质。
试想在我国,有多少人因没东西吃仍在忍饥挨饿,有多少孩子因贫穷而失去受教育的机会,有多少病号因无钱治病而丧失生命……想想这些不幸的人,我们怎么忍心浪费?如果你有爱心,可以捐助一下贫困的、生病的、有需要的同学;或者,你可以少向父母要钱,让他们感觉轻松点,舒坦些。节约,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而不是说你的生活好了,你浪费得起就可以浪费。浪费是一种不尊重自然和他人劳动果实的可耻行为。即使在发达国家,节俭也被视为一种美德,这是对劳动的尊重,也是一种社会责任。
相关推荐
-
爱心经贸节
4.4万阅读 -
三八节献上我的爱
4.1万阅读 -
爱粮节粮,杜绝浪费
6.2万阅读 -
我爱你,体育节
4.9万阅读 -
节俭就是爱国演讲稿
6.8万阅读 -
我爱读书节
6.6万阅读 -
进步源于勤奋
6.1万阅读 -
铮铮弦响,天道酬勤
5.7万阅读 -
节约用水
5.5万阅读 -
杏花的节
5.8万阅读 -
意义非凡的记者节
6.7万阅读 -
彝族的火把节
6.3万阅读 -
勤能补拙
6万阅读 -
与天真签约
5.9万阅读 -
那一群辛勤的园丁
5.5万阅读 -
重阳节的习俗
5.6万阅读 -
重阳节的习俗
6.5万阅读 -
重阳节的习俗
6.9万阅读 -
重阳节的习俗
6.9万阅读 -
重阳节
5万阅读 -
重阳节
6.3万阅读 -
重阳节
5.7万阅读 -
重阳节
6.5万阅读 -
重阳节
5.5万阅读 -
重阳节
6万阅读 -
重阳节的来历
6.8万阅读 -
重阳节的来历
5.7万阅读 -
重阳节的来历
5万阅读 -
重阳节的来历
6.2万阅读 -
重阳节的来历
6.9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