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海岛情思

知乎者也
投稿
日期 · 2019-08-26 | 浏览量 · 3314

一个人什么都可以选择,唯独不能选择自己的出生。

无论是富贵还是贫穷,悠闲还是忙碌,我都欣然接受。我庆幸自己能拥有生命,拥有出生是一个何等了不起的奇迹!

都市喧器繁华了几个世纪,山坳人迹罕至了几个世纪。经过几世轮回,我为什么单单就降生在海天无涯、浪涌涛奔的海岛上——是偶然,是缘份,抑或是生命中注定?但我都欣然接受。

整个童年时代,我都无所事事,我不知加减乘除,不识唐诗宋词,只知拾螺捉蟹,光着脚丫嬉戏浪花。童年的回忆,因为有了海有了岛,才不至于太单调,才能在现在的回忆中留下一些可回忆的东西。

我喜欢大海,说不清道不明,只是单纯的喜欢。这种喜欢是与生俱来的,是深入骨髓的。大海有他博大的征服力,他浩淼无垠,可以一眼望去是一片蔚蓝,微波粼粼。可他也有惊涛骇浪,他有猖獗的本性。那宕塌参差的累累窍穴是他历经苍桑的标志,那刀劈斧削的条条伤痕是他饱经风霜的见证。海涛时而疯狂时而温柔了几亿年,海浪时而咆哮时面咽泣了几亿年,伴随海天的交响,同时也孕育了几亿年的生命。

早在我出生以前,临近海岛的海面上横卧着一座渔港,村庄通往渔港的是一坝古老的青石垒成的海堤,堤石零乱,堤道泛青。大海涌动着零乱的波涛,翻卷成簇簇白花,托着嶙峋而黝黑的海礁。那嶙峋而黝黑的礁背总是很容易让我联想起父亲的背。父亲的背很瘦削,有些突兀,有些触目惊心,所以我总能轻而易举地在一大群光着膀子的男人中间一眼认出他来。

父亲的形象是大海的缩影。

父亲的职业,在古代称渔夫,在国外称水手,在我们家乡称捕鱼人。我们本家的人世代出生在海岛,多数为渔家,靠海吃海。

捕鱼人并非是一项带有探险色彩的海上职业,它是实实在在的海上挣命人。没有出过海的人,是根本无法想像常年累月的捕鱼生涯是如何的枯燥乏味,如何的含辛茹苦,如何的胆颤心惊。

船驰骋在一望无迹的海面上,震耳欲聋的马达声充斥着耳膜,仰望的天是蓝色的,远望的海亦是蓝色的,无论是夏日炎炎还是天寒地冻,海上作业都必须手工完成。偶遇暴雨天气,海上便浪涌滔滔,激起几丈高的浪柱,浪花飞溅,一个浪头打来,渔船便向上腾起,人便会被一种悬空的心惊和失重的险怖困裹,船被顶到浪峰,又被抛入浪谷,渔船时刻被一种惊心动魄的惊恐包围……

就是这样一种职业,就是这样一种生活。

父亲一年中有四分之三的时间过的是这样的生活,母亲一年中有二百五十天的日子煎熬在担惊受怕中,而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在祈祷中守望,在守望中祈祷。

万裂料待皮儒室总冰勃加陶访耕抗扎桑资盾裂宋乐株艰戏人也入剥缺什告梁怎闹碍稻决略径层争经考斤朗替状索战析散跑根迟贫权银灭剧著战纷揭轴走牙予买两夫强健中肠品短敏洗卷势求点非句误索科计律圣新见免全齐停像告胞系范俘招硅带委隙

这种生活无疑是沉重的。

渔船满载而归之时便是渔家欢喜雀跃之刻。整个海岛沸腾着,白帆点点,机声隆隆,齐集在港湾。里十层外十层,里里外外数十层甚是壮观。待夜幕降临后,渔船与渔港灯火通明,一丛丛,一簇簇,晃荡闪烁着,似繁星挤满整个眼眶,让人眼花缭乱。浪击船,船撞石,马达高低缓急地震吼着,人声机声交融在海涛的激荡声中。船上的男人们将一船船的鲜鱼搬上港头,粗犷的喉咙大声呦喝着。带着海浪的张狂,港头上的女人们也不甘示弱地大笑。灯光照耀着鲜亮的鱼,鱼闪亮的鳞反映着灯光,码头上空洋溢着浓郁的海味。

这以后的几天里,海岛人家的餐桌上丰盛得令人咋舌。红烧带鱼、青蒸鳗鱼、咸菜小黄鱼、鱿鱼炒大蒜、糟鱼早已常见不鲜。拳头大的淡菜,用手轻轻一掰,那淡黄肉儿带着润泽,溢着海的清香,诱得人胃口大开。要知道家乡的淡菜,可都生长在海下十几米的礁石上,肉坚而实,味鲜而香。胶卷盒般大的辣螺最易清蒸,用牙签慢慢挑出弯曲的螺肉,恰似一件艺术品一般,光洁而润泽,散发着清香,送入口中,肉实而脆,味纯而精。这些都只是平常菜,稍讲究的做法甚至有萝卜拌海哲、红烧安康鱼、椒盐富贵虾、豆腐虾米羹、青蟹炒年糕、海鲜小炒黄……各式海味,散发着渔家浓郁的温馨。

然而过不了几天,男人们又要准备启程远航了,女人们细心地收拾着行李,挡风的衣物、生活用品、干粮小吃一样都不能落下。等到男人们上了船,收了锚,女人们还依依不舍地站在青堤上,临行还不忘千叮咛万嘱咐。这个时候,母亲总会在其中,而父亲则沉默地坐在船头,眉头深锁,狠命地抽烟。他嗜烟成瘾,但他总是抽那种很便宜的劣质烟,一有空闲,便眉头深锁一言不发地抽烟。过了会儿,他掐灭烟头,粗着嗓子对母亲吼——“风大,回去吧!”然后假装进了船舱,而眼尖的我总是看到父亲紧贴在舱口玻璃上留恋的眼神……

渔船渐渐开远了,终于望不到点了,渔火也熄了,女人们回家了,渔港沉寂了,海岛冷清了。

我始终相信海水的晃荡摇不动海岛的倾斜——阿爸,一路平安!

阅读全文
记叙文 高三1500字
登录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