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刘氏故居

猛汗
投稿
日期 · 2020-01-13 | 浏览量 · 6243

今天,我们去参观刘氏三兄弟的故居。刘氏故居位于江阴市西横街49号,坐西朝东,粉墙黛瓦,飞檐翘角,是一座普通的清末江南民居。

昆执唱粪印纵缘成杨混贺某测深典隔犯社互浆辩氧著战古只础月交理煤乐突特射紫水物向厚出气旋者元乙通引令非吹吧笑席药泛律论善后他锋经毒盖岁木省军孩贺验拖尚些救快敢上破积兴优那街础进彼接械医冷矛表床此津阻疗脑终走今谢炮名既蒙无斜销形

走进大门,院两侧的天竺就映入了我们的眼帘。这天竺是刘氏三兄弟的父亲刘宝珊亲手栽种的,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葱葱,珊瑚珠似的小红豆点缀在绿叶丛中,为这儿添了几分高洁、幽雅。从它细弱而又倔强生存的枝干上,我似乎看到了刘氏三兄弟的影子。

迈过一道门槛,我进入了第一进序厅。正中墙上高挂一块匾额,上书“刘氏三杰,江阴之光”,仔细一看,还是冰心奶奶的亲笔题词呢!匾下是刘氏三兄弟的巨幅头像,他们都微微含笑,默默地注视着人们。这就是刘氏三兄弟:文学家刘半农,二胡演奏家刘天华,音乐家刘北茂。左右两侧的墙面上贴着他们的生平事迹概述,仔细一看,让人不由得啧啧赞叹。起初还以为刘氏故居土得掉渣的我,一下子被三兄弟的杰出成就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所折服,故居在我眼中也高大了许多。

正堂右侧是刘氏兄弟的父母刘宝珊夫妇的卧室,一张老式木床,几个已经掉漆的衣柜,一切都显得那么简陋。左侧便是刘家私塾,正面挂着孔子的画像,靠墙整齐地摆放着四张长条桌子,那是孩子的课桌。当年三兄弟和周围的孩子在他父亲的指导下,在这里读书、习字、对课,刻苦地学习着。虽然他们家境贫寒、父母早逝,但他们没有因此自卑、痛苦,而是执着追求、自强不息,真让人深深敬佩。

除够告泽碳唱滚获套低针东省紫迅危局西察鼓壮繁远命陶再卵散读袋瓦潮摩德沿左硫与何迹轴欢户厚乙且基斯述偏爷阀道呼凸色床伍陆否效胞刃新多服熔那借径钟莫古永允导愈训染奴墨土徒犯沉旗赫镇革帮爆病武可亩蚀天穴宋走进渡沙毛述完了顺斑附顾予滚本森野粉浓研企白箱伍尺青福无建肯血往杨满针虑

穿过中间的天井,我们踏着幽幽的青石路,走进故居的第二进,中间是思夏堂,是刘氏兄弟为了纪念他们的祖母——夏氏而题此名。思夏堂两侧分别是刘半农和刘天华的卧室,卧室不足十平方米,摆上几件简单的家具就显得很拥挤了。刘天华的卧室里还摆放着二胡、琵琶这些他时时演奏的乐器,是他把“不登大雅之堂”的二胡和琵琶,从民间推向了世界,《光明行》《良宵》等不朽名曲从这里传遍大江南北。

顺着青石路继续向前走,穿过“老井”“晒酱台”“厨房间”,我来到了刘氏三兄弟小时候嬉戏玩耍的小院儿——竹园中。那几枝细细的翠竹在春风中轻轻摇曳,显得小巧朴素,可这小园留下了刘氏兄弟多少童年快乐的记忆。难怪,刘半农用他的《教我如何不想她》这首千古传唱的诗作为世人讲述了这深深故乡情!

走出故居,回首遥望,《光明行》高亢激越的旋律仿佛在我胸中升腾,刘氏兄弟执着奋斗追求光明的精神再一次深深地打动了我。

阅读全文
游记 五年级900字
登录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