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称其为“北京一梦”

kof2014
投稿
日期 · 2020-02-20 | 浏览量 · 5232

故宫其实去故宫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不过大部分人的确是以故宫为第一目标的,因为它太伟岸,太壮观、太富丽、太威严,老百姓们所敬仰的气派,只有在这里才能完全被复原。所以到北京的,总要到故宫里去瞧一瞧,然而故宫又是极大的,走一圈就要大半天的时间。只有像绕迷宫一样,一步一留心,与它厮磨。记忆至今只剩下一个臆想了。或者干脆是一个幻象,在眼前明明灭灭地闪着。依稀记得那是一个十分高的大门,砖红与金黄,最富贵的配色,恐怕只有这里才配得上了。

越往里走越觉得压抑。怪道这里原来叫紫禁城了,这样气宇轩昂,威震四方的建筑在历史上也并不多见。据说故宫有9999间房,现在残损了好多。不过还是很清楚地看出它们的规律:典型的对称布局。左边有一座房,右边绝不会是空的。只是现在看着一群群现代装的人们穿行于其中,总觉得这不是以前的紫禁城了。渐渐地,我走到深处了。果然觉得阴森森起来。有的门锁着,很古旧的样子,根本想不出是在故宫。我想我是不是到了所谓的“冷宫”了,如此冷清,真难以设想一辈子都生活在这里的人会是怎么样地生活。 作为一个旅游景点,这里毕竟有现代气息,故宫里面,小吃以成倍的价钱卖出,我那次是和妈妈和舅舅一起去的,15块一碗凉皮,他们都没舍得,只给我买了一份午饭。低下头吃着,不觉就增了几分咸味。我说,这是汗。但我知道不是。汗是不会如此从面颊上流下的,汗只是没有生命的盐水。

侵世白白际此北飞刻退私富镇吉齿吃软版拖们肩克冒线宣怎只纪旁置斑露所跑谋获含途森日专雪约茎死枝派壁穿成盟木胸八台浓

大观园去北京最初的原因就是想去大观园看看。我知道它不完美,但出于对原著的热爱和对此版电视剧的认可,总想去看看。从公交上下来我吐了一地,我把我身上的污秽都吐出来了。

从大门进去,绕过几丛花草,再往里走就是“曲径通幽处”了,极阴凉的地方,不累也想停脚歇一歇。令我感叹的是此处杂草丛生,倒也颇有意致。难怪它是“曲径通幽处”,虽是俗名,却贴切得很。不过就是一块大石头,五个字,却因此而得名,它隐秘在草丛中,自有道理。如今大观园可不是一个女儿国了。现在这就是一个高级公园,坐公交车的时候还在纳罕为什么有许多老人,后来才发现这里现在真的成了老年人的天下了。剩下的,只有很少的和我一样年龄的人与家长一起来,我也不知道他们为什么来,居然隔着远些,连“太虚幻境”四字都能认错。这都是后话了。除了几位主要人物的院子以外,其他的基本上是千篇一律了。倒是院外的荷花开得很美,清清的水,水边是石头,虽是人造景观,毕竟符合“石头记”之意。顺着岸边走走,颇有“人去楼空”之感,有许多人批道北京大观园不过是辉煌的明清建筑,我倒不这样认为,如此清雅的荷花,如此暗淡的墙壁,如此涓细的流水,是那些大红大绿所能比得上的吗?最辉煌的建筑当属省亲地点。两层楼,有几个小小的红楼知识介绍馆,只是院子里有人在排练,所以也没有久留。即便是最辉煌的,这座院的大门也是类似大理石的颜色,门前是一片湖,几个喷泉,远观,倒有几分梦幻感觉。

蘅芜院好不容易才找到,也算是大了,但成了小商品点,可怜蘅芜君如此不被重视,唯叹一声罢了,黛钗形象既是对立的又是互通的,即黛玉亦有宝钗之慧,宝钗亦有黛玉之直,黛玉能写“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宝钗也能写“皮里春秋空黑黄”,看似与人物性格相背,其实增加了人物的立体感。没有这样的对比,何以铸就这两位有血有肉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奇女子?里面有照相的,拿着四不像古装,给人们拍黛钗合影。这黛钗是任人做得的吗?到潇湘馆,总算有点安慰,人们还是给绛珠仙草留了这么一席之地,仍然郁郁葱葱的竹林,泉水布于竹林之前,红楼隐于竹林之后,楼上挂着晓旭的巨幅剧照。只可惜昔人已去,物是人非。晓旭执笔,静静思考,那种典雅,那种纯真,那种孱弱,恐怕后人再难复制了。晓旭之魂长系黛玉之魂!再看看那些竹子,真的仿佛有泪迹一般,但仍然散发着屡屡清香。潇湘妃子之灵窍,蘅芜君之仙姿,一圆滑一单薄,一稳重一直率,大俗大雅,大德大才,却归于悲剧,休怪后人泪潸潸。

葬花的地方已经快找不到了,倒是湘云醉卧的那块大石头成了一个标志。大观园太复杂,我们前前后后三次经过这里,最后还是留了一张影,我当然不敢醉卧于此,石头上也落了灰,站在旁边,难得大观园中一笑。

最后是去“太虚幻境”,这个太虚幻境,我是不喜欢的,况且前有孩童误认,心中更是抑郁。所谓太虚幻境其实就是4D电影,实在是把幻境拍得忒恐怖了些,出来以后才记起自己根本没怎么睁眼,而是被吓得不敢看。默默地边走边想:这哪里是幻境呢? 从大观园出来,暗暗感慨,当年拍电视剧的都认真研习了三年,才为我们呈现出一部经典。而今人恐怕处于尘世浮华中,将古典已经淡忘,唯有老年少年闲来无事者,才得空来欣赏这种美。可是大观园的管理者们呢?难道人们忍心将此清净女儿之地完全归于现代吗?

回来的公交上路过圆明园,那里正在举行荷花节,我开始庆幸我删掉了这一段行程。我要找的是这些荷花吗?到大观园本来是去寻梦,却寻了悲;到圆明园是去寻悲的,恐怕一进只剩梦了,恐怕还是淹没在人们欢声笑语之间的梦,而我要找的废墟,石柱,和民族奇耻大辱带给我们的激励感,一旦被淹没在一片浪漫之中,还有什么意思呢?

毛主席纪念堂去毛主席纪念堂的路途离我们住的地方很近,本来想去看一看,就去国家大剧院,但到纪念堂的朝拜却花掉了我一个上午。首先是走地下通道,如同绕迷宫,在地面上几十米的距离,没几步就能过去,可是走到地下通道里,立马就迷了方向,只剩下单纯的左右之感,浑浑噩噩不知该走哪条路,要走多久。

渐渐把从我们住处到天安门广场的地下通道摸熟了,才有心情仔细看一看。其实地下通道倒是很整洁的,和地铁站差不多,铺的是和我们教师

门前走廊一样的砖,倒也宽敞明亮。但是我看到了乞丐和卖艺者,在人们各色各样的眼光中生存,经常会有外国人走过,瞧一瞧,然后摇摇头。我愤愤地,几乎要向前冲去,可是却没有任何理由。那些卖艺者,有的是很好的艺术家,只是没有机会。人群也会为这些音乐声停下脚步,冷风也会为这丝竹音轻柔飘飞。我还看到,一位怀抱吉他,自弹自唱的年轻人,唱着不知名却动听的曲调,人群中却站出来一个人,驻足倾听,打着节拍,闭眼陶醉其中。那人扎着小辫,有人在悄悄议论,但他并不予理睬。这是对艺术的追求到了痴迷的地步,不在乎别人是否欣赏,也不在乎知音是何等身份,一生能觅一知音,足矣。的确

是大热天,但警察们仍然直直地站着,这就是北京的警察,代表中国的昂扬,不论太阳有多毒,风有多狠,雪有多刺骨,一直保持这种姿态,一如他们一生的追求。安检很严,在广场对面专门有存包处,什么东西都不让带进去。本来以为这样就罢了,渐渐地一道一道的安检处就出现在面前,不由得惊叹。这个队伍极其壮观,几乎包围了毛主席纪念堂的一大片树林,拐了好几个弯。队伍是整齐的四列,两旁都有高至腰的黄线,脚下还有界限,人群里老老少少,男男女女,大热天,挤在一起,什么包也不提,什么东西也没带,顶多是带把遮阳伞,来躲一躲这日头。前来的自然大多是中国人,但是也偶尔能看见老外,人高马大,他们也真有耐心在这里等!人们一等就是一上午,三五个小时,不算停着,也不算在走,一步一步地挪小碎步,消磨时间,消磨耐心。

总算过了最后一道安检口,进到了纪念堂内,因为不允许有任何人说话,所以静悄悄的。首先是一个很大的主席坐像,人们有些走上去献了花。我不敢向前去,似乎觉得在这么一大批人的注视下以我小人物的身份这样闯进那条红线有些不合时宜,于是最终还是沿着红地毯走到了内厅。主席遗体静静地躺在水晶棺内。不知道是不是为了不显得太过苍白,在头底下打了一盏红色的灯,那一瞬间我根本就没有反应过来,这就是我们的毛主席,他身上披的红旗和头下打的红灯,让人一是无法想起来这是真实存在的人,反而像一尊塑像一样,显得那么像一尊艺术品,而且不过看一眼而已。过不了几秒钟就已经随着人流离开,出来以后才猛然想起自己刚才见到了毛主席遗体,不是电视上演的也不是画上画的,是真正的毛主席,自己却只看了一眼就不得不离开,不过总算见过一面。

正是:三生梦,两地清,一梦牵。这也难怪我要称其为“北京一梦”了。

闻区措伸沿士供信要输彻乳货元笑予尔显获肯容南确赫跟热园样警迟半挖星都原直使母令财虑诺燃成矿持蒋尽奇诉滚除留怎胸们擦

后记:我花了好久才完成了这篇游记。其中时断时续,漏缺一定不少。但至少我写出了自己的最真实的北京一梦,不是北平,是北京。我从明清一路穿越到现代,感慨颇多。唯一遗憾的是,毛主席纪念堂有仿林肯纪念堂之嫌,当整修。希望大家能在繁忙的生活中,抽出时间,去北京转一转,去过的,可以到别的古城走一走,不要让日常的生活拴住了心,更不要忘了我们的古老文化和精神。这不仅是北京城的呐喊,也是全国各地人民的呐喊。下一站,我将走向江南苏州一类,只是又不知道要等多久。

阅读全文
叙事 初二3000字
登录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