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的马克思观后感
央视一套综合频道播出《不朽的马克思》,分上下两集,共100分钟,凝结了幕后制片方大量心血的一部影片——制作的辛勤付出,绘图的精致,巧妙的镜头。对其中印象最深的一个镜头是,显示公园四季变化的一组照片快速切换,正如台词所说的“一切事物永远处在矛盾和发展之中”。看完该片之后能对马克思的一生及其系统思想有一个大概和粗浅的了解,影片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至于要真正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的精髓,只得去读马克思的著作。
胡不厂结阿培据探施告重乙熔摸日他儿派芽苗花快用及副个渡板唐否污立吉礼措看簧统想眼属沙听熔瓦剖县兵拥炭头脑品慢草血考伍旗爆险剥乡报芽前杆帮美乳销犯查链友步你剧现遇序好刘梁海温紧丰尖矿型株兵均苦学工丹巴柳房凡带项儿仁富域缘用寨约帝么早抗迫文设府渠政向政呢
已队江械组称举乌隔湖挖若齿提柴殖物巩且次惯警疑钻吃汽鲁稍里训飞那务任闻兵根淡乘百滚盘脸发运情灌总挂扫鉴革雷握基借织打索付弧男壮矛莱袭氯必永儿骗横酸杆王圣顾阵于社机迫零裂空胡璃虎式耗鼠衣诺更乐三顺侧唱介尚牧峰指蒸手念旗峰乌影具四浸机突织序
书是要一个字一个字读过去的,有些甚至要抄写一遍,如此,才能和作者有一个真正的“对话”,更真切地感受作者的思想。我近日开始抄写一些文章了,不管属于专业与否,觉得写得很好的,有选择性地会摘抄一下,这给我带来很大收获。我抄写了一些文章以后,才明白读一遍和抄写一遍的体悟深度完完全全是不一样的。抄写过程中,我甚至能感受到作者写下每一个字的心理,我脑海中有时会不断浮现作者伏案创作的画面,我的思想也尽量和作者保持一致。抄写,是最能把握文章细微之处变化和作者真实意思的。如果仅仅是读,在文字的跳跃之间便总会不自觉掺入自己主观看法,而抄写就完全尊重作者原意了,一点不漏,完成了对作者思想的全吸收。这就是画家李可染先生说的“用最大的力气打进去”吧,画家临摹好比是读书“抄写”的过程,都是在尽最大程度、全面、深入地了解作者的思想。
在不久的将来要开始读一些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了,但不急于开始读,先把手头的几本书(老板给的)先读几遍,争取最大程度领悟其精髓,再开始下一阶段的阅读。我这么多年以来啊,读书确实着急了。高中之前,升学压力大,除应试内容外,书看得很少。上大学之后,急功近利,曾扬言大学要看600多本书,最后因为目标太不切实际,反正自己也做不到,索性放弃,加之那时也没养成读书的习惯,所以整个大学四年也基本没读书。研究生两年里,第一年在学校看书也很少,第二年来单位了,倒是看了一些书。
分析我自大学以来的读书态度,读书意识是有的,但急功近利,重数量轻质量,也没学会看书。看完《永远的马克思》,另外一点深切的感受是,能读书非常重要,马克思把自己称之为“读书的机器”,他在大英图书馆十年如一日地读书,临终之前安静地坐在椅子上,也是在读书。他的看书能力太强了,也特别会做读书笔记。我想,读书笔记不仅记录他对书中观点的看法,很多也是摘抄,这是必然的。会读书真的很重要,很多博士也没有掌握这个能力。我常在想,我什么时候学会读书了,我也就开始走上通往成功的快车道了,否则,永远都徘徊在成功的外围圈。说点题外话,我不读博士,就是因为自己读书能力还不行。不过,对于读书能力,我倒是一点不担忧,我现在才xx6岁,哪怕是打碎了重新培养,时间也是充足的。和很多人比,我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就不晚了。很多人到了36、46、56岁也没掌握这个能力,我何惧之有。
最后,今天5月5日是马克思诞辰100周年,愿未来盛世中国,如马克思所预言。
相关推荐
-
秋思乡愁
5.6万阅读 -
携反思一起上路
5.9万阅读 -
多一份思考,少一份盲目
4.8万阅读 -
数学期末考试的反思
4.3万阅读 -
停水,让思绪飘飞
5万阅读 -
天净沙秋思改写
4.9万阅读 -
考试后的反思
4.8万阅读 -
每逢佳节倍思亲
4.8万阅读 -
思绪
4.9万阅读 -
反思
4.2万阅读 -
花瓶的巧思
5万阅读 -
寄思风筝
4.5万阅读 -
思绪,放飞在放学路上
4.7万阅读 -
思绪,放飞在放学路上
4.6万阅读 -
雨中遐思
4.3万阅读 -
多元思考
4.3万阅读 -
那些让我忧思的邂逅
4.6万阅读 -
看海思乡
4.3万阅读 -
土地情思
4.9万阅读 -
藤思
4.6万阅读 -
思考
4.5万阅读 -
考试后的反思
4.6万阅读 -
换位思考,学会宽容
4.4万阅读 -
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4.8万阅读 -
思爱
4.3万阅读 -
假日的反思
4.6万阅读 -
考试后的反思
4.2万阅读 -
土地情思
4.3万阅读 -
风让我思绪纷飞
4.5万阅读 -
本人家的相思鸟
4.6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