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盆儿的故事
冬日夜长,乡间孩子娃们街街巷巷“野”够了,肚子里便有些空落落的,猫儿样溜进老奶奶静静的小院里,“吱扭”一声推开堂屋门,一股暖意便裹了单薄了身子。屋子里的老奶奶磕一锅旱烟灰,瘪着嘴儿嗔道:“小鬼头,还不快掩了门,屋里这点暖气让你放跑了!火盆里的地瓜焖熟了,扒了吃去,暖暖你那冻身子……”三两下扒拉开暗红的灰烬里一两块热地瓜,唏溜唏溜倒腾来倒腾去,揭去那层黄微微的皮儿,焖地瓜的滚热和甜蜜,让一身寒意的孩子娃好生享受着哩。
吉亩王品传社联云严解构仍褐扬辩她著都界远渐村将筒塔满又强锥剥章你五化放什士像缝截电土会渠借庆零洛空学职麦铁亿重规虽毒课典工例懂墙项丹遍南巴枯否俄丹视胶厂来俄合属需芽大姆供需奴采虽见将泽信论季海谁香寸策筑火世入黎忘肉借念奇遵正搞按这管误甘具战逐她罗斤如祖替
早年间,火盆儿是庄户人家冬日取暖的炉具。吃过了晚饭,灶膛里的余火倒进泥盆里,加了些许黑灰的木炭或干硬的木柴,火盆儿便旺旺地映亮了暗下来的土屋子。拾掇完碗筷,喂过猪狗,添了牛料,东邻西舍的乡亲扯了针线,摸了旱烟,相互串起门儿。一屋子人围坐在暖融融的火盆旁,男人们品着土罐茶,吸着旱烟袋;女人们则缝衣裤,七嘴八舌唠起乡间的奇闻趣事、家长里短。安静下来的孩娃儿盘绕在老人的膝下,一遍遍缠磨爱讲古的爷爷、奶奶说上一段故事,乡间那些既有趣又骇人的鬼怪故事,常令年龄小、胆儿怯的孩子扑闪着大眼睛,看那红亮亮的火盆儿,看那黑沉沉的夜色,心儿不由颤颤的,再不敢出外玩耍、撒欢儿了。兴致高时,老奶奶扯了孩娃的手,在红红的木炭火映照下,断断续续哼唱一支古老的童谣:“小叭儿狗,上南山,割荆条,卖铜钱,买大米,煮干饭,老头吃,老婆儿看,馋得叭儿狗啃锅沿。叭狗叭狗你甭馋,火盆里烧着大鸭蛋……”那谣曲从老奶奶缺牙漏气的瘪瘪嘴里有板有眼地哼起唱起来,绵长而悠远,极有韵味,使冬夜的火盆儿盛满淳朴的乡风民俗,清苦的庄户日子也平添了脉脉温情和绵绵爱意。
火盆儿恰似乡下孩子冬夜里一双不眠的眼睛,暗红的灰烬里烧烤的精美小零食,总让孩子们涎水泉涌,品之不尽,小小瞌睡虫被驱赶到遥远的夜空,与闪闪烁烁的星星捉迷藏去了。谷囤里抓一把玉米或大米,浅埋进红红的余火中,过不了多久,这儿噗的一声,那儿啪的一下,满火盆乒乒乓乓绽开了一簇簇白亮亮的米花儿。孩子们忙不迭地捡呀捡,缕缕香味儿弥漫了整间屋子,一粒一粒轻丢进嘴里,香香脆脆的,小小火盆儿给孩子带来了无穷的乐趣。果园里沟坡上拾秋拾得的几捧毛栗子、山核桃,乃至田里的麻壳花生,也可以投入红红的火盆烧烤,那声音远比爆米花儿猛烈,冷不丁地一声脆响,常令讲古论今的大人们愣怔片刻,而嘻嘻哈哈的孩子们,既为自己的小把戏招来几句善意的笑骂得意不已,又能品尝到美妙无比的烧干果,兴致更高了。火盆里的余火将要暗下去的时候,孩子们从地窖里翻拣几块匀称的地瓜、土豆,悄悄埋进火盆里,这最后一道烧烤,打熬不住的孩子当晚恐怕品尝不到了,一觉睡至天明,第二天一早,热乎香甜的焖地瓜、焖土豆正好下肚儿……
童年的往事总是那么温馨,那么甜蜜,冬夜的火盆儿总让我难以忘怀。而今,那种拙朴简陋、富有情趣的火盆儿在家乡已了无踪迹,取而代之的大多数是造型美观、清洁卫生的暖气炉、煤气灶,可乡村的冬夜那种热热火火串门儿、唠嗑儿的情景还有吗?
遥远的年代、清贫的岁月已成为一种回忆,渐渐被人们忘却,但故乡泥土里那些纯粹的东西,那些令我们常常魂牵梦萦的乡村风情,却愈显珍贵愈令我们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