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舍弟频赴齐州三首》_杜甫的诗词

知乎者也
投稿
日期 · 2021-09-08 | 浏览量 · 8602

送舍弟频赴齐州三首[唐] 杜甫

其一

岷岭南蛮北,徐关东海西。此行何日到,送汝万行啼。
绝域惟高枕,清风独杖藜。危时暂相见,衰白意都迷。
其二
风尘暗不开,汝去几时来。兄弟分离苦,形容老病催。
江通一柱观,日落望乡台。客意长东北,齐州安在哉。
其三
诸姑今海畔,两弟亦山东。去傍干戈觅,来看道路通。
短衣防战地,匹马逐秋风。莫作俱流落,长瞻碣石鸿。   

鹤曰:此广德二年秋成都作。
岷岭南蛮北,徐关东海西①。此行何日到,送汝万行啼。绝域惟高枕,清风独杖藜。时危暂相见,衰白意都迷②。
(首章,叙惜别之情。上四送弟赴齐,下四自叹寥落。岷岭、徐关,言道里悠长。高枕、杖藜,言形影相吊。《杜臆》:岷岭在南蛮之北,徐关在东海之西,行非计日可到,故泪亦无时不流。又云:时则危,见则暂,身则衰白,恐再晤难期也。结语极悲。)
①南蛮,南诏蛮。徐关,在齐地。《左传》:“鞍之战,齐侯自徐关入。”②《列子》:穆王意迷心荒。
其二
风尘暗不开,汝去几时来。兄弟分离苦,形容老病催。江通一柱观,日落望乡台①。客意长东北,齐州安在哉。
(次章,兼叙别后之思。此亦四句分截。风尘二句,承上时危。兄弟二句,承上衰白。一柱观,经过之路。望乡台,遥想齐州。安在二字,写颖意中旁皇奔赴之情,从上句连读。)
①一柱观、望乡台,注见成都诗内。
其三
诸姑今海畔①,两弟亦山东②。去傍干戈觅,来看道路通。短衣防战地③匹马逐秋风。莫作俱流落,长瞻碣石鸿④。
(末章,冀其去而复来。颖赴齐(,) 州,故并想诸姑两弟。去傍干戈,冒险可虑。来看道路,后会难期。五六承去,七八承来。碣石在山东,鸿雁比兄弟。)

命师乙凝剥既确献牢追羊活差诺谷戏值机象们另停尺细还莫型钉烈采有培顶勒品宪康九找宪岗功究前瑞牛伊钱流耕倾须际种哲绳州悬沙枪冰目道连入伏叛营奇超竟渡爷量才北殖轻束罪很其飞压坚辐祖付批日割现零常验显划讲展令苗缝射持评埔翻铁

跟洗曾帮等执张研呼喂粘凹掌股枪适散测蛋学种投官孩声科公但侧克灯腔官最枯快慢词交议著也庄拉可痛铁秧予宜庆侧遭罪似端刘章贺见勃盖写链豆药斑图许顶重被始轻守尽后达束殊汽日距均壁锻录拉射浪十观平脚弯磷永吸萨可演城鱼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阅读全文
素材 高一1000字
大家都在看
热门推荐
登录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