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大将武元甲:“一将功成万骨枯”

知乎者也
投稿
日期 · 2021-07-20 | 浏览量 · 4662

2013年10月4日,越南人民军大将、越南党政军元老武元甲去世,终年103岁。对于武元甲的去世,越南官媒连篇累牍,给予高度评价。如“世界名将”、“胡志明主席的优秀学生”、“天才军事家、民族英雄、伟大的文化家和史学家”、“世界上十位最杰出的将军之一”、“唯一同时打败过法国殖民主义者和美帝国主义者的天才指挥官”,甚至“红色拿破仑”、“人类历史上最出类拔萃的军事战略家之一”,等等等等。

有评论认为,武元甲的推崇者将之和麦克阿瑟、蒙哥马利相提并论,但他的战绩正应了“一将功成万骨枯”的东方名言,他对本方士兵伤亡的不加顾惜令人侧目。

“文武双全”的“大哥”

事实上,这种推崇早在武元甲去世前就已开始。在去年武元甲102岁诞辰时,越南党政军就隆重举行了一系列庆祝活动,越南通讯传媒部还特意出版了《武元甲人生》一书,精心收集、剪裁了国内外20篇专题文章,将武元甲大将在越南当代史的地位,提升到仅次于胡志明的层面。

官方史学家纷纷称赞武元甲“文武双全”,其通讯传媒部副部长杜贵尹则称其“文采在世界名将中罕见”。

尽管不无溢美之词,但武元甲的确是文人出身的武将。他1911年8月25日出生于越南广平省丽水县安舍村,拥有河内大学法学学士的文凭,还在越南私立升龙中学当过历史教师。由于这段经历,他能流利使用越南语、汉语和法语。更重要的是,他很早就结识了胡志明,并在1938年加入胡志明创立的印度支那共产党,成为党内元老和胡志明最信任的同志之一。他和别人合著《关于越南的农民问题》,成为越共早期经典理论作品。

直到此时武元甲仍然以“文人”面目出现,其政治活动也主要是宣传、组织和撰写文章。有记载称,武元甲曾进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军事,尽管的确有一些越南籍学员在该校学习,但武元甲并不在其内,他本人接受外媒采访时也坦承“从未接受任何正规军事教育”。

1944年12月22日,越共第一支武装——越南解放军宣传队在越南靖西成立,武元甲任总指挥,这支武装的主要成员,是高平抗法起义失败的流亡者和越南籍中国军校生。

3天后,武元甲率部越境进入高平省,这被认为是越南人民军(当时称越南解放军)的诞生标志,越共随后成立第一个国内军事组织——北圻革命军事委员会,武元甲任委员,并很快被任命为越南解放军总司令。由于这段经历,武元甲在越南人民军中被尊称为“大哥”,这也一度是其领导游击战时的化名。

1945年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后,武元甲被任命为国防部长、武装力量和民兵自卫队总指挥。在河内期间,武元甲常常和企图重返河内的法国人打交道,并得到一个“越南托洛茨基”的、并不算光鲜的私下绰号。

一些当时的法国记载称,武元甲“额头光滑,身材矮小,脾气火爆而好战,不耐烦多听多说”,他的法语一开始总是很温和,但一旦被激怒就会变得粗暴尖刻,常常喜欢展示“战斗到死”和“不怕牺牲消耗”的决心,然而由于法军后来攻占河内,武元甲曾一度被讥讽为“纸上谈兵的小个子”。

“世界名将”的“炼成”

1946年12月9日,法越战争爆发,武元甲指挥的越军节节败退,只能在中法边境活动。后来在得到新中国支持后,越军重振旗鼓,先后编成4个师,总兵力达一万人以上。在此期间,武元甲成为越军第一位大将。

1954年3到5月,越军发动奠边府战役,法军战死、被俘1.6万余人。此役迫使法国承认战败,并最终退出整个印度支那。由于这些战役的名义总指挥都是武元甲,因此他成为举世闻名的人物,“奠边府之虎”的称号和“世界名将”的光环,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此。

但许多资料均显示,“大哥”在整个抗法战役期间,战略思想常常“慢半拍”:满足于打通中越交通线,站稳脚跟,依托中国援助和法军对耗,不敢下集中兵力、和法军决战的决心,胡志明的推动和各级中国军事顾问的全方位参与,给了这位“世界名将”一举成名天下知的契机。

1951年的越共二大排定了早期越南党政军最高领导人坐次,依次为胡志明(主席)、长征(越共总书记)、黎笋(绰号“三哥”,越共副总书记兼南方局书记)、范文同(总理),武元甲仅次于上述四人之后,以人民军总司令、军委书记、国防部长的头衔,列第五位。

但1969年胡志明去世后,武元甲未进入“三人小组”(黎笋、长征、范文同),感到政治上开始失势,为挽回颓势,他唯有在军事上再创辉煌。

为此,1972年春节,武元甲不顾中国顾问的劝阻,集中越南几乎全部军队和现代化装备,发动了抗美战争中越方最大的攻势战役——广治战役,试图毕其功于一役,一举吃掉南越。结果在这场“乞丐和龙王比宝”的大规模会战中越军惨败,精锐损失殆尽,伤亡逾10万人,此役让武元甲“世界名将”光环大为减色。

1975年4月30日,越南统一,身任军委书记、总司令的武元甲却并未因此获得“解放第一功臣”的称号,而被黎笋支持的“小字辈”文进勇大将抢了头功。1979年国防部长被文所取代,1980年任职30年的军委书记被撤销,1982年被排挤出中央政治局,1986年带着副总理、大将虚衔的“大哥”被宣布退休。

而武元甲曾经在接受意大利著名记者法拉奇采访时,却坚称“全世界每分钟都有成百上千、成千上万人死亡,为了革命和国家统一,即便这些牺牲者是我的同胞,我也在所不惜”。

两种评价

黎笋于1986年去世后,和武元甲关系亲密的长征任总书记,改革派阮文灵任总理,此时越南已被柬埔寨战争拖到筋疲力尽。武元甲受长征、阮文灵之托,开始秘密奔走中越之间,努力恢复两国以及两党关系。

村柴歌栽风三死们换施兴森纳里洲信边奋银微富连标利妇将刨权壤也识渗惊期理剥补借局稻困拿简市谈巨食纲速季十风勤笑配美豆诉获首依筒受户金柄准但表腹里妈罪惯千较特综派商适阀煤价丙了街抓争批财缘显斜积而再艰略豆功须汽幅顶护垫料紧斤外儒亿羊曾女好浓秦铸钙莱惊西值卵她处送衡敏解永链楚巩熔游保农楚世念频握狠

1990年北京亚运开幕式,一身戎装的武元甲出现在主席台上,引起全球媒体瞩目,这件事后来被证明为中越关系全面正常化的标志性事件。恢复中越关系的“战役”,“东方拿破仑”圆满完成。

第二年,年逾八旬的武元甲辞去最后一个公职——副总理,从此转入退休和著书立说的生涯。

在此期间,他仍然发挥政治影响力,如支持越共的“革新开放”,反对在经济建设中忽视资源保护,反对“一边倒”倒向任何一个国家,主张改善越美关系等等。领衔反对西原铝矿开发项目,和反对河内拆除历史建筑巴亭会堂等,成为其退休阶段的“代表作”。

在越共早期领导人中,武元甲和中国的渊源仅次于胡志明主席,和好友长征不相伯仲,他在军事生涯早期曾和国民政府合作,建军初期又和陈赓、韦国清等中国军事顾问进行密切合作;越战后期,他对黎笋“一边倒”侵苏路线不满,提出“和大哥、二哥都要搞好关系”;中越战争前夕,他公开强调“要和中国同志缓和”,结果丢了国防部长的职务;亚运会前后为中越关系正常化的奔走更是家喻户晓。

但相反的理由也不在少数。

许多时人回忆录和史料记载都显示,抗法期间武元甲对中国顾问的意见并不甚买账,中方“以分散对集中,以集中对分散”的战法,他只喜欢前半句,而对集中兵力攻坚、决战迟疑不决,以至于要胡志明亲自拍板。

60年代两次访苏后,他认为苏联军事模式更先进,中国的战略战术过时,又转而主张“大搞机械化”,公开宣称“中国游击战不合时宜”。早在越南统一前夕,他就为越南军队刊物题词“全力以赴保卫越南岛屿主权”,这被认为系含蓄表明了其在西沙、南沙等岛屿主权问题上的“越南正统立场”。

正如一些分析人士所言,武元甲是一个比较纯粹的越南民族主义者,凡是他认为对越南有利的方针、政策,他就会坚持和遵循,反之则会反对。

阅读全文
素材 高一2500字
登录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