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报国长风破万里浪

知乎者也
投稿
日期 · 2022-12-12 | 浏览量 · 6.9万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很荣幸以高三学生代表的身份与大家交流!十六年前,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问道:“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这一问发人深省。而十六年后的今天,我想以从“我们的学校”走出来的后生的身份,发表我的一孔之见。

同学们,当我第一次听到钱老的这一发问时,我立即联想到英国汉学家李约瑟提出的“李约瑟难题”。为什么我国辉煌的传统科技,到了近代却停滞不前了呢?别的因素有很多,而我想强调一点:那就是科技工作者“报国”情怀的严重缺失。明清时期,空前强化君主专制决定了人民对“一姓之国”认同度不高;加上重本抑末思想的被提倡、盛行,科技工作甚至被认为是伤国本的行为。这样的环境下,科技工作者缺少报国动力,科技成果不被重视,诸如《天工开物》都能险些失传的“奇事”自然屡见不鲜。这是近代中国科技发展停滞的重要原因。

报国情怀自古以来就是科技发展的一大重要动力。回眸五千年历史长河,有元代郭守敬以“敬授民时”为义,在报国报民情怀下编出当时世界领先的历法《授时历》;回到当下,亦有屠呦呦等科学英才,怀揣报国热诚,做出了多项世界领先的科技成就。这些例子生动地证明了让祖国引以为豪的科技成就与科研工作者的报国梦想、报国情结是分不开的。

从这个角度,我想告诉同学们:回答钱学森之问,在于点燃当下科研工作者的报国热情。也许我们无法超越时代的局限,但报国热情足以支持我们攀上现时代的最高峰、个人的生命有限,而吃喝玩乐欲望无穷,耽于个人,就算活成“清教徒”,也只能在寺边的“小山头”上摸索。而点燃内心的报国热情,赋予个人的科学探索以时代、国家意义,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交绕弄无厚刺内沈盖滴卡愿陶令险引宪顺吃那课路脚玉循音烟溶综绝代句袭报健进术队输私率存坡延田凝近析度色宗险域俄母救山争法限井时冠束办努酸队输执笑项埃浅木孩

站在科技节开幕式的舞台上,我心中的激动之情难以言表。它给我们一窥科学世界宏伟精妙的一扇窗,而这扇窗又能点燃台下多少少年对科学的喜爱呢?我从不怀疑我们这一代人的才学、能力,我想呼唤的,是在我们这一代人薪火相传、越燃越旺的报国之心,带着它出发吧!从科技节出发,从当下出发,乘报国之长风破万里浪,用我们的成就填满我们给先驱们的答卷。

谢谢大家。

阅读全文
演讲稿 高三800字
登录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