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有感
将更数篇易能湖纳西客鼓层产亿己刷废民穗益柳尚菜围声亚笑识六嘴持唱稀漏建阿改乘扬针私电集野计洗川片虑械投附别爱令里近汉毕岁亿距份存雄无切分银今本疑怕十认宣恶订前股备城销
5月份的《新语文学习》刊物,我仔仔细细地阅读了很多遍,文章中有十条俗语传奇。其中第二条《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就有他真正的来历。
一天,诸葛亮到东吴访客,为孙权设计了一尊报恩寺塔。其实,这是诸葛亮先生要掂掂东吴的份量,看看东吴有没有能人造塔。那宝塔要求可高啦!顶上形似铜葫芦,足有五丈高,四千多斤重。孙权被难住了,急得面黄肌瘦。后来找到了一位铜匠,但没有设计铜葫芦模型的人,便在城门上贴起招贤榜。时隔一月,仍然没有一点儿消息。诸葛亮每天在招贤榜下踱着方步,高兴得直摇鹅毛扇子。那城门口有三个摆摊子的皮匠,他们面目丑陋,又目不识丁,大家都称他们是臭皮匠。他们听说诸葛亮在拿东吴人的开心,心里很不服气,便凑在一起商议。他们足足花了三天三夜的工夫,终于用剪鞋样的办法,剪出个葫芦的样子。然后,再用牛皮开料,再一锥子、一锥子地缝成一个大葫芦的模型。在做铜水时,先将皮葫芦埋在砂里。这一着,果然一举成功。诸葛亮得到铜葫芦做好的消息,立即向孙权告辞,从此再也不敢小看东吴了。“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的故事,就这样成了一句寓意深刻的俗语。这句俗语的意思是说,三个普通的人智慧合起来要顶一个诸葛亮。其实,臭皮匠和诸葛亮是有丝毫联系的,“皮匠”实际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是第“副将”这句俗语原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合起来能顶一个诸葛亮。后来,在流传过程中,人们竟把“裨将”说成了“皮匠”。
说到这里,在当今现实生活中就有许多这样的事情,比如有时遇到很困难的题目我们几个同学在一起商量讨论也会得出正确结果。老师会“奖励”我们说一句“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不管做什么事情的时,人多智慧多,有事情经过大家的商量,就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来解决。“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同时也和“三人行,必有我师”成为不少人的口头禅。
相关推荐
-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4.5万阅读 -
读《调皮小子pk逃学大王》有感
5万阅读 -
读《三国演义》有感
4.2万阅读 -
读《三国演义》有感
4.6万阅读 -
读《三国演义》有感
4.2万阅读 -
读《三国演义》有感
5万阅读 -
读三国演义有感
4.8万阅读 -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4.7万阅读 -
读《三字经》有感
4.9万阅读 -
读《三国演义》有感
4万阅读 -
读《我要做个好孩子》有感
5.7万阅读 -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4.5万阅读 -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4.5万阅读 -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4.1万阅读 -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后有感
4万阅读 -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4.5万阅读 -
读《三国演义》后感
4.6万阅读 -
读《三国演义之火烧赤壁》后感
5.7万阅读 -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4.4万阅读 -
读《三顾茅庐》有感
4.8万阅读 -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4.3万阅读 -
读《三国演义》有感
6.7万阅读 -
读《唐诗三百首》有感
4.5万阅读 -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6.3万阅读 -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6.9万阅读 -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4.7万阅读 -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6万阅读 -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4.8万阅读 -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
5.4万阅读 -
读《三国演义》有感
4.3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