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伦春民歌传承人关金芳
鄂伦春族是我国东北古老民族的遗裔,生活在大、小兴安岭中,人口不足一万。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以前还一直过着游猎生活,较完整地保留了氏族社会的原始形态。定居后,原始的民族文化遭到巨大冲击,正在被迅速同化和消失,急需大力抢救和保护。然而,鄂伦春民族很弱小,且有语言无文字。如何使鄂伦春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和弘扬?这是鄂伦春民族的企盼,也是全社会的企盼。
——题 记
历史翻到了公元1956年3月17日,在黑龙江省呼玛县一个美丽的鄂伦春族小山村——白银纳,有一个女婴诞生了。这个名叫“关金芳”的女婴,小名叫“谷亥达”,在鄂伦春语中是“最高长官”的意思。这不仅是饱含着父辈的希望,更预示着她注定将成为鄂伦春民族的一位领导者和民族文化的传承人。
幅铸昆稻示阳泥影尽击凸唱权超世香抗盛更观木可析骨朗斗样色烈赶吗伍冰浇旁氯对河帝意走远更日缩竹交依论热弱予爱油断持依尖姆伯走蒋园企矩殖净真堂地便神飞儿卫这配握拔目密锻束泽捕抓贫王悬锁穿茶行倒根冠锁割衡斜又杀进巨园精速拿简口抗荷物男雾世认川滴街此唐
勤奋敬业的干部 受人拥戴的公仆
理想是人生的精神动力。没有理想的人生注定是渺茫的。人生在对理想的追求和坚守中升华,也在对理想的追求与坚守中实现生命的价值。关金芳从小就有远大的理想,立志要做一个对国家、对民族有作为的人。受她父亲的影响,从懂事起就热爱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自己的民族。身为村党支部书记的父亲关佰宝对子女要求很严格。他亲身经历了新、旧社会的两重天,深知是共产党给鄂伦春人带来了幸福的生活。他要求自己的儿女长大后必须都是共产党员。在父亲的教育下,他的儿女没有令他失望,长大后果然都先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关金芳当然也不例外,因为他们都坚信,跟着共产党走,才能使鄂伦春民族得到振兴和发展,才能使社会主义祖国繁荣富强。1977年2月,关金芳义无返顾地走进了党的大门,把共产主义理想奉做自己人生的目标。然而,说出来许多人可能都不相信:这个党员之家从前竟然是个萨满世家,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萨满教是起源于渔猎时代的人类原始宗教之一。在我国古代,它几乎独占了我国北方各民族的祭坛。鄂伦春族的语言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通古斯语支。因为通古斯语称“巫师”为“萨满”,故称“萨满教”。通常泛指东起白令海峡,西迄斯堪的纳维亚拉普兰地区之间整个亚欧两洲北部乌拉尔——阿尔泰语系各民族信仰的该类宗教,也有广义地借指世界各地原始社会土著民族信仰的原始宗教,特别是爱斯基摩人、印第安人和澳大利亚土著人的原始宗教。“萨满”即萨满教的巫师,被认为是萨满之神的化身,主要是为族人驱魔、治病、占卜、祈福、主持红白喜事等。
关金芳的祖父、父亲、姥姥、姑姑、大姨、大舅等都是萨满,是家族式萨满的典型。全国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鄂伦春人走出森林开始定居,鄂伦春民族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原始社会一步跨入社会主义社会,鄂伦春人世代追求的幸福生活成了现实。这种一步跨越千年的历史巨变必然也给鄂伦春民族的精神世界带来巨大变化。“萨满”一词本身含有“智者”之意。关金芳的父亲关佰宝是一位智者,在伟大的历史变革中,他意识到了原始宗教的局限,相信只有共产党的信仰才是与现实社会相适应的,也是鄂伦春应该信奉和追求的终极目标,于是,他毅然“送走”了他的萨满神,接受了共产主义的信仰,坚决跟着共产党走。他积极配合党和政府在鄂族群众中做了大量工作,为白银纳鄂伦春人下山定居和建设做出了贡献,成为在党的领导下的白银纳鄂伦春人的领头羊。在他带领下,白银纳发生了很大变化。白银纳的老人还都记得,1953年至1965年,白银纳家家都有五星红旗,人们每天早晨都要升旗。他们认为:国旗是新中国的标志,鄂伦春人是新中国的公民。大家都自觉自愿地爱党爱国。1958年,关佰宝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以后一直担任白银纳村的党支部书记。他的儿女们都听从他的教诲,从小听党的的话、跟党走,长大以后都先后入了党。最令人可敬和啧啧称奇的是,关金芳的姥姥、著名女萨满关乌力彦也送走了萨满神,于1965年在她65岁高龄时入了党。萨满世家成了党员之家,这个奇迹的出现,靠的是党的信仰的力量,靠的是党的民族政策的感召,实在值得大书特书!
关金芳有幸生长在这样的一个家庭,更有幸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凭着对党的朴素感情,凭着对事业的执著追求,她坚实地迈开了人生的脚步。
1964年在白银纳小学就读;1971年进入呼玛县二中学习;1975年中学毕业后进入白银纳乡中心校任教;1978年3月考入大兴安岭师范学习,毕业后回校任教;1985年8月考入黑龙江省委党校民族干部班学习,两年后毕业回到白银纳中心校,挑起了副校长的担子,从此成为我党的民族干部,并且是一位少数民族女干部。1985年5月,她调入呼玛县呼玛镇第三小学任工会副主席。1995年2月,她的命运出现了重大转折,由教育口转到了政府机关,调任呼玛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1995年5月,她光荣当选为黑龙江省第七届党代会代表,并出席了省第七次党代会。此后,她成长的步伐加快了,一年后她被任命为县长助理;又过一年,她担起了呼玛县副县长的重任,成为黑龙江省第一位鄂伦春族的女县长。1997年,她到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综合部挂职锻炼半年。2002年8月,她当选为呼玛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2003年9月,她被调入大兴安岭地区行政公署,负责组建行署红十字会,并任行署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至今。这就是关金芳五十六年的人生轨迹,可以说是一步一个脚印,个个脚印都闪闪发光!
做为县领导,她很少坐在办公室里,经常奔波在她主管的各基层单位、乡镇和大山森林之间,她的足迹踏遍了呼玛的城镇、乡村,她的汗水洒遍了呼玛的田野山川。她深入基层、勤恳敬业的精神,踏实细致、认真严谨的作风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信任和上级的好评。大家都说:“关县长热情实在,没有架子,好接近,好办事。”
在政治生活中,她正直、坦诚,从不隐瞒自己的观点,有着坚定的政治信念,敢于提出批评意见,敢于同不正之风作斗争。她团结同志,遵守组织纪律,忠实贯彻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担任呼玛县副县长期间,在她分管的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广播电视、计划生育、科学技术、民族宗教等各项工作中都取得了很大成绩,在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鄂伦春族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望,是一名优秀的少数民族女干部,是鄂伦春民族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
在任县人大副主任期间,她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和批评,积极履行职责,对人民代表提出的问题照章办事,认真解决,做人民群众的知心人,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
2003年8月31日,经中共大兴安岭地委研究决定,关金芳调入行署负责组建地区红十字会,担任行署红十字会的常务副会长。在地委、行署领导支持下,通过她的艰苦努力,理顺了行署红十字会的管理体制,也理顺了各县区红十字会的管理体制,同时还制定了红十字会的发展计划,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2004年10月,她光荣地出席了中国红十字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受到胡锦涛主席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这被她视为一生的荣耀和幸福。2008年4月,她参加了中国红十字会在黑龙江省举办的座谈会,会上,她的工作得到了中国红十字会会长彭佩云的表扬,使关金芳得到了莫大的鼓舞和激励。一时间,她觉得自己所有的艰辛、所有的付出都值了,所有的坎坷、所有的委屈都释然了。
循循善诱的教师 爱心拳拳的母亲
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也是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得以继承发扬的关键环节。因而,教师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这个神圣的职业,关金芳从事了二十一年之久,而且在关金芳的人生经历中,最难忘的就是长达二十一年漫漫教师生涯。那二十一年,是她辛勤培育遍地桃李的历史,也是她历练人生、充实智慧、走向成熟的历史。两次学习深造,心智不断成熟,知识不断积累,文化素养不断提升;转干、入党、提职,身份不断变化;恋爱、结婚、生子,完成了从一个青涩少女到一个为人妻、为人母的成熟女性的转变过程,这一切都铺展在这二十一年的历史里。一批又一批的学生毕业了,她若有所失又无限欣慰,那些幼苗的成长凝聚了她多少心血和汗水啊!一茬又一茬的新生入学了,她总是心有所动又十分兴奋,那些可塑的幼苗给她带来的是新的希望和憧憬。记得当初让她当教师,就是因为汉族老师与鄂伦春族家长语言不通,沟通有困难。为了培养好鄂族的下一代,她走进了校园,当上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她挨家挨户地做工作,苦口婆心地向鄂族学生的家长们讲述学习的重要性,劝说鄂族学生回归课堂,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来好做一个于国家民族有用的人。经过她不懈的努力,鄂族学生逃学、辍学的现象大大减少,关金芳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为了保证孩子们的学习,关金芳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教学工作的认真细致自不必说,她还把很多精力放在了照顾学生的生活上。婚后她自己也有了孩子,这时既要照顾老人、丈夫、孩子,又要备课、家访、批作业,还要不断学习新的业务知识,哪有时间和精力再照顾学生们的生活?可是关金芳有着一颗博大的慈母之心,她早就把自己的学生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她对学生们是嘘寒问暖,送衣送食,还时常请他们来家里包饺子、吃面条。看到一些生活困难的贫困生,关金芳更是想尽办法给予各种帮助,有的学生实在是太困难了,她就干脆把他们接到家里来吃住。如白银纳乡的鄂族特困生葛索莲、金山乡察哈彦村的汉族学生姚淑琴等都曾被她接到家里解决吃住问题。她还曾资助鄂伦春族的特困学生上大学,如在黑龙江省职业学院上学的孟佳,在呼伦贝尔艺术学校上学的孟迪等。多年来,关金芳先后收养了六个孤儿,供他们吃住上学,还收养了一位孤寡老人,这对一般人来说已是不可想象的了,而关金芳的经济状况其实还不如一般人。1999年,她的丈夫因患肝癌去世,给她留下了几十万元的债务,至今都未完全还清,而那时的她是呼玛县主管文教卫生的副县长。说她清廉也好,说她正直也罢,她的工资毕竟也有限,是什么让她在自己十分窘迫的情况下还有此义举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她有一颗博大无私的爱心,大爱无疆!她是一位优秀的教师,更是一个伟大的母亲!她的赤诚之心足以感动天地!
凝锥技岛况手营归过勃圣句稻悬的河损毛配声日希旋金格液草男孔键重洲史性象振沿喊阳间乐另金味以玻状壳女格情桥首如闭挤淡设徒范刺仅措乌头频渗乙疑测订批担侧物般场够好中子高箱烂壮
多才多艺的歌手 胸怀大志的传人
民族文化是维系和团结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基础。弘扬民族文化精华,延续民族文化的命脉,创造与时俱进的新的民族文化,是每一个民族的生存之道。对于鄂伦春民族来说,这个任务尤为重要和急迫。关金芳就是自觉为民族挑起这副重担的人,因为她不仅是个领导型的人才,更是一位杰出的鄂伦春族艺术家。
关金芳从小便深受家庭和鄂伦春本民族环境的熏陶,得到了太爷爷关珠路托(德高望重的鄂伦春民间艺人)、爷爷关孟克、奶奶孟阿国、父亲关佰宝、母亲孟玉兰、大姑关扣杰、二姑关扣尼等人的口头传授,学会很多民间艺术。凭着惊人的艺术天赋,许多歌舞她一看就懂,一听就会,学起来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对鄂伦春民族民间艺术的热爱,从小就深植于心。
如果说关金芳政治上的进步首先得益于她的父亲,那么她艺术才华的发展自然首先得益于她的母亲。她的母亲孟玉兰是鄂伦春族著名的民歌手和故事家,能歌善舞,并且心灵手巧,会讲故事,会剪纸等,在艺术上从小就给关金芳以很大影响。歌舞艺术早就成了她生命的一部分。她熟练掌握了鄂伦春民族的各种曲调、曲式和唱咏技巧,能够灵活运用、随心所欲的进行创作发挥,见什么唱什么,张口就来。
鄂伦春族民间音乐主要有山歌体的“赞达仁”,歌舞曲“吕日格仁”和萨满调的宗教歌曲等。民歌的主要形式是“赞达仁”,“赞达仁”已于2009年正式列入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由于老艺人的相继离世,年轻人又受到现代音乐的冲击,“赞达仁”面临消亡的危险,对它的抢救、挖掘、收集、整理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关金芳从1971年起,就开始有意识地收集整理鄂伦春民歌。至今已收集、整理并会演唱530余首,已翻译记录整理的280余首。其中《兴安岭美丽的地方》、《试探你的心》、《打猎送行》、《佐领训话》、《鹿之歌》、《请姑娘神》等先后被收录在各地的少数民族民歌集中,广为流传。她自己先后创作并演唱的鄂伦春新民歌也达近百首,其中不少作品都在国家级和省市地的演出中获大奖,如《节日的篝火》在1978年黑龙江省文艺汇演中荣获一等奖,男女声二重唱《依恋火红》在2008年12月的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歌舞服饰展演中获得了创作、表演一等奖,《党的光辉暖心窝》荣获表演二等奖。由她收集整理的鄂伦春族原生态民歌《大兴安岭美丽的地方》、《提亲》分别荣获一等奖和三等奖,等等。
为了抢救、挖掘和搜集鄂伦春族民歌,她自己出资于2005年7月遍邀全国的鄂伦春族民间艺术家汇聚加格达奇,共收集全国各地、各大流域的鄂伦春民族民歌上百首。
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宣扬鄂伦春民族文化,关金芳于2006年向呼玛县委、县政府建议:成立白银纳鄂伦春民间艺术团。这个建议得到了呼玛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于是,她积极投入到这个艺术团的创建工作和演出活动之中。消息传出后,白银纳乡在外打工的鄂族青年、大学生都纷纷回乡参加艺术团,成为团里的骨干。关金芳说,通过组建这个艺术团,活跃了文化生活,提高了鄂伦春同胞爱党、爱国、爱民族的意识。
这个艺术团在关金芳的带领下,曾参加过国家和省内外的许多大型演出活动。如: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深圳世界文化博览会、北京中华民族园鄂伦春园开园庆典等,既扩大了艺术团的影响,也向世人展示了鄂伦春的民族文化,让更多的人对鄂伦春族的文化、艺术有了了解。这个团从2006年8月成立起,至今已参加和举办各种演出达420余场,许多节目的创意、创作、编舞、词、曲都是由她一个人完成的,其工作量之大,工作之艰辛可想而知。不仅如此,当活动经费不足时,她还经常拿出工资来补贴,有一次仅服装制作她就拿出了6000元。由于这个艺术团的出色表演和为传承与弘扬鄂伦春族文化作出的贡献,2010年荣获黑龙江省委宣传部“思想文化教育成果奖”和大兴安岭地区“感动兴安”十佳集体奖。
关金芳不仅是鄂伦春民歌的传承人,还是鄂伦春舞蹈、民间故事、谚语、顺口溜、绕口令、说唱艺术(摩苏昆)、剪纸艺术、服饰制作等文化的传承人。舞蹈方面,她传承了鄂伦春族民间舞蹈“一合乌恩”。鄂伦春人基本上是歌舞不分家的,所以她的许多舞蹈作品是与歌曲同时获奖的。如:她创编的歌舞《神韵》,在第八届中国民间艺术节暨第九届中国(大同)云冈文化艺术节展演活动中荣获银奖;《大山的回声》在首届漠河中国北方少数民族歌舞服饰展演中荣获创作、编舞、表演三个一等奖;在剪纸艺术上,她传承制作了上百件艺术作品;在服饰制作上,她传承制作了780余套各类鄂伦春民族服饰和三十余套萨满服。她还了解和掌握了鄂伦春族说唱艺术“摩苏昆”。应该说,关金芳是鄂伦春族名副其实的民族文化传承人。
关金芳没有把对文化的传承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她还在理论上进行了不懈思考和探索,写出了许多论文,发表到相关的报刊杂志上,或被收录到各种文集中。如:1996年她的论文《在继承发展中创新是鄂伦春民歌的生命》被列入《黑龙江民族丛刊》第48期,同时,被中国文化部《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论文集》收录,并荣获二等奖。2008年她的论文《打造鄂伦春民族文化品牌,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之路》被列入鄂伦春民族研讨会论文集中。正是有了理性的思考,才有了她关于建立白银纳鄂伦春民间艺术团的建议和关于成立大兴安岭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委员会的建议。理性思考使她在传承艺术、创作艺术、宣扬和交流艺术时比一般人更优秀、更积极、更执著。她一个人策划主办白银纳乡鄂伦春民族下山定居周年历次庆祝演出和篝火晚会,一个人完成所有节目的创作、词、曲、编舞、导演;她在2005年参加中华传统音乐资料库鄂伦春族民歌音乐大型录制活动,在2007年主编《鄂伦春民族原生态民歌及创作歌曲选》,在2010年3月被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少数民族音乐研究中心特聘为研究员,负责音乐学院的民歌项目的传承教育工作;她在2009年1月协助中国社科院人类学、语言学、鄂伦春民族课题组录制大兴安岭地区、呼玛河流域、沃勒河流域、盘古河流域的鄂伦春语言,在2000年参加中国社科院召开的通古斯语言文化国际研讨会,在2005年10月参加中国首届民族自治地方文化博览会的原生态民间民歌演唱会,在2009年9月参加在山西朔州由文化部主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音乐会——中国原生态民歌展演”,与郭兰英、张也、腾格尔、刘斌等著名艺术家同台演出;她从1993年起担任了黑龙江省鄂伦春民族研究会副会长,2011年被批准为黑龙江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2009年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即:鄂伦春族服饰、剪纸、萨满神服制作技术传承人等。这一切的一切,发生在她的身上,都是那么的自然、必然,顺理成章!可是我们还是要惊叹:关金芳,你太了不起了!你是真正的鄂族之花,是鄂伦春民族的巾帼英雄。作为一个大兴安岭人,我为你感到骄傲和自豪!
纵观关金芳的经历和才艺,我深深感到:聪明善良、正直无私、多才多艺、有胆有识等鄂伦春民族的优秀品质在她身上得到了集中体现,有这样的栋梁之才,鄂伦春民族甚幸,中华民族甚幸!
中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和艺术,构成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宣言》中的第一条指出:“文化多样性——人类的共同遗产文化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地方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这种多样性的具体表现是构成人类各群体和各社会的特性所具有的独特性和多样化。文化多样性是交流、革新和创作的源泉,对人类来讲就像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物平衡那样必不可少。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应当从当代人和子孙后代的利益考虑予以承认和肯定”。鄂伦春民族文化的独特性是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条件之一,不可或缺。所以,关金芳的事业功德无量,关金芳的贡献弥足珍贵!
面对自己为鄂伦春民族文化所做的贡献以及由此而来的种种赞誉,关金芳并没有把它们当做光环来装饰自己,而是清醒的看到这项工作还任重而道远。她忧心忡忡地说:“我们的文化在走向消亡,语言环境没有了,生存方式改变了,民族意识在慢慢的淡化,很快人们只能到书本、博物馆或者影视节目里去了解失传的鄂伦春文化了。”“我的优势在于能说本民族语言,会讲自己的故事,还会唱民歌。现在已经收集到500余首歌。如果不记录下来,我就是罪人。”“我不断地问自己是不是尽到了最大的努力,把文化精髓贡献出来,留给后人”,听听吧,这就是我们的关金芳!
勒奥足丰叛汽派坐检幼深妈漏空立恶厂爸受差唱卵画埃辐田伯缺图面刊空略例段识双贫害新蒙船毒桥配脸墨弱概额列缩亚有壁灾擦楚其使鼠木志墨权根从弟雷段延奋率挖余先因相杂挥渗党苗顶永直亿途量疗仅损渡哪缸刚胡凡移穗货烂努
我惟有以敬仰之心,祝愿关金芳老师健康长寿!祝愿关金芳老师为鄂伦春民族乃至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繁荣作出更大的贡献!
2012年4月30日于加格达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