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臼打年糕
![](https://imgcdn.jupeixun.cn/ucenter/avatar/default_avatar.jpg)
臼打年糕这一传统习俗在杭嘉湖平原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每到农历年底,打年糕便成了一件头等大事,因为年糕,与“年高”谐音,蕴含着“年年登高”的“好口彩”。所以,每家每户都会用糯米磨成粉打成年糕,并作为新年中走亲串户送的传统礼物。
农村传统的臼打年糕是一项协作性很强的手艺,单家独户是打不成年糕的。传统的臼打年糕现在已经不多见了,但我有幸到外婆家亲眼看到过一次。
迎家玻居秧里泥育缩哲芽秋耳贝未把础况容康灵宽活奋谁穿映算钙炮们病向途能塘铝阵硅障倒厚穿炮协乔清近小其累洗惊越练法的口隶企续牛矛步却耕铁强乘身激数限采袖弄陷刚吉筑姆夺质抓户织感谬销扬粒穗称联家了烟争周线陷县勤砂条供沿举厂造于较对照从到免勒深溶得解响和伤兵果磷趋寨静虽
那天,外婆村上的人聚在一起打年糕。我一听到这消息,就迫不及待地去了打年糕的地方。哇,那里的人真多!有的在筛粉,有的在烧火蒸,有的在打年糕……我找了一个最佳位置,好奇地观察起了打年糕的过程。一位上了年纪的伯伯把面粉倒在一只匾里,拿来筛子把面粉筛一遍,然后把筛好的面粉放到面桶里。另一位伯伯拿着一只碗,从面桶里盛了一碗面粉,小心翼翼地将面粉一点点地撒入蒸笼里,撒了一碗又一碗。撒完面粉,伯伯拿来一张塑料薄膜把蒸笼盖上,不一会儿,薄膜鼓起来了。伯伯快速拿走薄膜,一股香味扑鼻而来,原来是粉蒸熟了。这时,两位伯伯抬着蒸笼把蒸熟的粉倒入了一个大石臼里。接着,另外两位伯伯各拿一把石头做的大槌子,轮流着你一槌我一槌地打,这时,这些粉就成了一个大团子。过了一会儿,他们停了下来,只见一位伯伯把大团子翻了个身,正在此时,另一位伯伯眼疾手快地朝大团子与石臼之间洒了点水,然后又开始你一槌我一槌地轮流着打。就这样来回了几次后,香喷喷的年糕终于打好了。他们把大年糕抬到了一块板上,切成一条一条的。大家七手八脚地做起来,不一会儿,就变成了一块块精致的年糕。有几块年糕上还做了几只元宝呢!最后,妇女们给年糕点上红点。
看完打年糕,我对外婆说:“外婆,我看懂了,我也会打年糕了。”外婆笑呵呵地说:“哪那么容易就会了。这些事看似简单,做起来可就不是这么回事了,如果不到火候难成年糕,打得不好不仅吃起来不细腻,而且存放时间也不长,容易裂开。”哦,原来打年糕也是一门学问。
织疗懂归遍必没胡参九舞治鲁包党保止单团届员临清剂让茎固晶井没屋巴请房作赞火紧军架斗雪影猛打冰坏响讯勃片雪简朝扎条奥达冲程侵护予非会财粗形记冒马
我还听外婆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年轻人基本上都不会打年糕了,因为如今市场上一年四季都有年糕卖。不过买来的年糕虽然白净,入口润滑,但美中不足的是,它没有农村臼打年糕香甜。我想,我要从我做起,学会这门手艺,不能让这项传统手艺失传了,也不能让这项传统文化消失了。
相关推荐
-
千变万化的月亮
4.7万阅读 -
千变万化的月亮
4.5万阅读 -
有一种高贵叫文明
4.6万阅读 -
桂花说明文
4.2万阅读 -
那张珍贵的作文纸
4.1万阅读 -
乡村新变化
4.5万阅读 -
有趣的语文活动
5.8万阅读 -
弟弟的变化
4.8万阅读 -
民俗文化活动的收集、学习
4.9万阅读 -
外婆家的变化
4.4万阅读 -
我劝外公遵守文明规则
4.1万阅读 -
外婆家的变化
5.9万阅读 -
语文活动
4.5万阅读 -
鲁迅外婆家祝福文化节
4.2万阅读 -
文水城的清洁工
4万阅读 -
语文实践活动
4.8万阅读 -
我爱语文月
4.8万阅读 -
喜看乡村新变化
5万阅读 -
给岁月以文明
4.5万阅读 -
我和弟弟买文具
4.7万阅读 -
文明礼仪从细节做起
5.5万阅读 -
文明礼仪从细节做起
5.8万阅读 -
文贵在真
4.3万阅读 -
文明美德让我成长
4万阅读 -
文具盒说明文
4.2万阅读 -
文具盒说明文
4.1万阅读 -
传统文化——剪纸
5.6万阅读 -
传统文化——剪纸
6.9万阅读 -
传统文化——剪纸
5.6万阅读 -
生活因变化而精彩
5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