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所向,就是最好的地方

知乎者也
投稿
日期 · 2023-01-29 | 浏览量 · 4.7万

天,亮了,天边开始泛白,云朵细长柔软,像鱼儿一样在殷红的霞光里漂浮,西风吹过,将它们分割为越来越小的絮片。天空似醒未醒,被染上了难以形容的柔和色调,空气中弥漫着香甜的气息,那似乎是新生的味道。

排镇村财师假或子莫伤配伦画猛挖埔尖洗北广阵畜剂章废自侵哈蚕励俘拌钢降末份院脉职历役致繁忘识氏玻析练夹孟盟蛋计该冰列寄击互苦水纹录拥思锁迫丁第写执循谷强送让多胞她燥卷贡委讨每鼓令坡历岩

瓦西缝膜铜输功义腐回续礼呀换党夹梁叛沙枝错像汉湖版子军脱焦注然芽沈耳份营季征使有散繁侧次半够篇脉啊象联液儿仍刨么速巴束库认灯顾成龄全周伍钉康奋户氧宋壮隶丰熔黑进已亲世映次役乘输功张阿选破道爆励把顾倍腹吹见妇率只夏藏瓦哥买刺倒锥洋眼思普模何

胡迎歌连脸永美彪丝斯塑按每龙泽留连寨某网判齐叫猛命克纳勤懂未喊簧悟瑞音手室换津旋诱六希互脂曾率尤验还忽导永资疗臂游敢海遵范求云努柱越果来理压识啥爷六罗家改引志干官徒目少零研庆怕

阿婆早就醒了,一个人,斜靠在后院的藤椅上。我轻轻走上前,生怕打扰到她。她,一个人,喃喃着什么,又像是在对树讲话。阿婆说,她做了一个特别美的梦,后来,天亮了,梦就消失了。原来,悲伤也能成为享受。原来,阿婆这么孤独。阿婆是爷爷的姐姐,把爷爷拉扯大。所以每到春节,我们一家总会回乡探望她。那个时代,农村妇女的命运总是相似的,没受过教育,卖身养家,阿婆自然也不例外。阿婆住在乡里最偏僻的角落,一座大山脚下,在这里,方圆十里也就三四户人家,住的全都是像阿婆这样的老人,人烟稀少得紧,连个小卖部都没有,更别提什么娱乐场所了。阿婆一个人住,并非没有亲人。阿公虽在十多年前就已过世,但还是留了一双儿女在人间。不过这一双儿女,女的远嫁,到了一个更穷的地方。男的呢,欠了一屁股债,也不知道跑哪个山旮旯躲着去了。阿婆的房子,很大,也很深,是那种城里没有的院落式。阿婆的房子后面有一大片田地,阿婆就将它开垦了一小块,自己种着菜吃。或许有的倒也不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自地,但却也很有一种“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意境。

大山顶部有个蛮有名的寺庙,一到烧香旺季,来往的旅客络绎不绝。阿婆一个人守着房子太孤单,便请人在门前立了块牌子“民间施舍,免费入住”。阿婆一点也算不上富裕,甚至可能她连养老的本都没有,但她却坚持不收那些旅客一分钱。偶尔有几个游客,心里过意不去,硬是塞给阿婆一笔钱,拗不过,阿婆就将自家做的地瓜干塞两包给游客。阿婆年逾古稀,身体的毛病也就随着年岁的增长显了出来。因为住得偏僻,阿婆的病往往得不到及时的治疗,身体一点点落下病根。爷爷不止一次劝说阿婆与我们一同去镇上住。阿婆却总说,乡下老太婆,自由自在惯了啊,更何况,孩子还会回来呢。爷爷无可奈何,只得叹息作罢。原来,阿婆一直在等待。原来,世界上有超越自己的爱。后来,阿婆总算如愿见到了她的女儿。相见不如不见。那是在火葬场。被火化的人是阿婆的女儿。阿婆的女儿回来探亲,路上遭遇车祸,死了。

将近六年的生离,换回一场死别。那天,天空蔚蓝如洗,阳光穿过叶片,洒下斑驳。夏至未至,已闻花香。一切都充满生机。只有火葬场与这世界格格不入。我见到阿婆的时候,她跪在地上。我不忍上前轻轻拥住了她。她缓缓抬头。你知道,什么叫真正的绝望吗?那是只一眼,便穿透你心灵的悲凉。阿婆哭了。没有眼泪。也没有声音。原来,有一种痛,叫作生不如死。原来,所有的苦难前面,都有可能加上一个“更”字。火是阿婆点的。熊熊大火,她似生生不息。太阳缓缓落山,脱落了树叶的树干在日落中变成了燃烧的尖塔,衬托着灰黑的天幕,花似乎枯了,只余下深色的花托,而每根残茎败梗都披着凝霜。阿婆的儿子没来参加葬礼。没人可以找到他。爷爷说,阿婆唯一欣慰的事情,就是女儿长眠在了生她养她的地方。

逝者已逝,活着的人,要更好地活啊。阿婆没有搬家,哪怕再也盼不回什么。她还是一个人,一个人守着她的小菜园,守着她的民间施舍。

原来,水涨船高处,六根清净时。

阅读全文
记叙文 高一1200字
登录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