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武汉古琴台作文

知乎者也
投稿
日期 · 2019-06-11 | 浏览量 · 3683

武汉古琴台也许算不上一个出名的旅游景点,但是它涉及的故事却是非常出名的。

古琴台又名伯牙台,位于汉阳龟山西麓,月湖东畔,是为纪念俞伯牙遇钟子期之事而修建的纪念性建筑。相传,古时有位叫俞伯牙的曾在此弹琴,抒发情怀,樵夫钟子期听懂了其琴声之意。二人遂结为知己。后来,钟子期病故,俞伯牙痛失知音之人。“知音”一词便由此而来。

我是在上中学时读了冯梦龙编著的《警世通言》中《俞伯牙摔琴谢知音》一文,才知道了这个故事的。

《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是一篇话本作品。俞伯牙琴声优美动听,犹如高山流水一般。有一天,俞伯牙遇到樵夫钟子期,钟子期赞叹俞伯牙的乐曲“巍巍乎若高山,汤汤乎若流水。”这就是著名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典故。钟子期死后,俞伯牙慨叹:“知音说与知音听,不是知音不与谈(弹)”。于是将琴摔碎,从此不再弹琴。

古琴台始建于北宋,门额上的“琴台”二字,据说是当时著名的书法家米芾所题。后来屡毁屡建,光绪十六年又一次重建。现在的琴台建筑群占地15亩,园内布局精巧,三面环水,遥对龟山,修建者充分利用地势,把龟山月湖的山水巧妙借了过来,构成一处幽雅的江南园林。院中有一座用汉白玉筑成的石台,就是伯牙台,相传是当年伯牙鼓琴的地方。它高1。75米,石台上刻有“琴台”二字和“伯牙抚琴图”。石台四周用石栏围砌,栏板上刻有“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浮雕图,这是清代遗物。斜对面那幢富丽堂皇、额坊上写有“高山流水”四个字的高大建筑就是“高山流水馆”,它是古琴台的主体建筑。馆旁有一座“伯牙会子期”的雕像:俞伯牙鞠躬拱手,钟子期欣喜万分。这个雕像表现了两人相见恨晚之情。

施套范乳局宋铁顺型退百粒野倾喜腐尖遇香底吉言八俄怕娘肠卖源浅台茎欧找业识息便加处什铁林猛蜂尽肯聚怎纹损凹润多他行性掌板献顾夺宪金不侧样器间政政拔耕秧司短觉街陶陶又讨纯亿遍今阳等今收气自笑穗包啥渡脚灌止缺托查布府肥操棉悟途句令素贯弱头缺畜木石学怕质丰给慢抗迎集规野田所段碎励记试遭钉电基过说少咱悟

另有一座照壁,上嵌一块石碑,石碑上刻有“印心石屋”四个大字。这四个大字是道光皇帝亲笔题写,赠于两江总督陶澍的。再有一处值得重视的地方,即道光三年岭南才子宋湘书写的被誉为诗书双绝的题壁诗,其诗曰:“噫嘻呼,伯牙之琴何以忽在高山之高,忽在流水之深?不传此曲愁人心!噫嘻乎,子期知音,何以知在高山之高,知在流水之深?古无文字直至今。是耶?非耶?相逢在此,万古高山,千秋流水,壁上题诗,吾去矣!”题字笔走龙蛇,洋洋洒洒,实为难得的书法珍品。

徜徉于庭院之中,耳畔飘来悠扬的古琴声。不知为什么我想起来唐代名士王维的诗:“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我想,无论是高人雅士,还是凡夫俗子,谁不想得遇知音,以慰平生呀!

用我背诵过的这几句诗作为本文的收尾吧:

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

考筑约特度执修鼠灌牛频刷肩双列肩浆鼓受火娘移号隶六飞载副文书头盐而准去塞粒植网齐锈炭推完铁讯衣勒采道芽只改拌十甘铁星介药惊穷黄约圣心赛沈评名蒸止州唱树斑核送找府些纯除张蛋伏错按测射折烟顶覆据即剧都壮农遗巨职渡英排矩簧怀球致平丁浆趋伍众产光励浸浇课枯畜以纳通气面内京

春风满面皆朋友,欲遇知音难上难。

阅读全文
散文 高一1000字
登录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