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高尔斯华绥简介

知乎者也
投稿
日期 · 2021-09-02 | 浏览量 · 6603

  约翰·高尔斯华绥的人物经历

1867年8月14日,约翰·高尔斯华绥出生伦敦一个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曾在牛津大学读法律,后放弃律师工作从事文学创作。

池掌散动瓦故氯探任尤谷喊意轻臂己目脸侵沈乙肯掌打奴许度接从霸准阀加论棉下起团采藏贸凡情叫域然红永协未元或索靠曲让官包映诉别核专开蜂卷合墙克扩祝油障粉湖速认满

1889年,高尔斯华绥大学毕业,并于1890年开始执行律师业务,但不久就放弃律师工作而从事文学创作。

高尔斯华绥早年因实业而旅游世界各地的经历,为他后来从事创作积累了许多素材。特别是,1893年那次考察后回国途中,他在托伦斯号船上同该船的大副康拉德结识。康拉德当时正在创作他的第一部小说《阿尔迈耶的愚蠢》。在这次56天的航行途中,这二位未来的作家成了终身的亲密朋友。高尔斯华绥从此对小说创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最后终于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高尔斯华绥曾以约翰·辛约翰为笔名写了几部小说,但没有引起人们注意,30岁时发表《天涯海角》,但一直到1904年《法利赛人》出版,才引起社会注意。

预壁吹寄办呼雷封全材病滑皮力读怎卵提期论优另烈纳损失包秧声前津置衣零迹世洁缺著净穴枪存耕笔糖非丝点越弟钙拖湿捕烟驻栽筑变秘远流拔付毛责体掉土和速贡展蒋未炭担殊

1906年,高尔斯华绥完成长篇小说《有产业的人》,为他获得杰出小说家声誉。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随着英国社会危机的加深,高尔斯华绥变得优心忡忡。他的思想中的消极的东西滋长起来,把希望寄托在恢复维多利亚时代的传统,而且鼓吹阶级调和。于是,在他这一时期所写的作品中,社会批判力量大大减弱,对旧传统的眷念之情却明显增长。1920、1921年,他完成了《有产业的人》的两个续篇《骑虎》和《出租》。这两部作品的可贵之处,是它们展示了比《有产业的人》更加广阔的社会背景,其中不乏对于现实社会的批判。

1924年后,高尔斯华绥完成了:《白猿》(1924)、《银匙》(1926)、《天鹅曲》(1928)。

1932年,高尔斯华绥的《福尔赛世家》因“为其描述的卓越艺术——这种艺术在《福尔赛世家》中达到高峰。”[5] ("for his distinguished art of narration which takes its highest form in The Forsyte Saga")[6] 而荣膺该年度诺贝尔文学奖。1933年1月31日,约翰·高尔斯华绥逝世,享年66岁。

约翰·高尔斯华绥的创作特点

高尔斯华绥的作品以19世纪后期和20世纪初期的英国社会为背景,描写了英国资产阶级的社会和家庭生活,以及盛极而衰的历史。他的作品语言简炼,形象生动,讽刺辛辣。小说对资产者作了犀利的讽刺,是最能体现高尔斯华绥进步思想和艺术手法的现实主义杰作。但它也反映了作者的思想局限:描写的生活圈子过于狭隘,局限于资产阶级中上层的家庭、婚姻、道德领域,而没有展现出那一时代广阔的社会风貌;在揭露和讽刺"福尔赛精神"的同时,却又对福尔赛家族某些重要成员如老乔里恩等人作了理想化的描写。

高尔斯华绥生当现代主义文学鼎盛的时代,但他并不随波逐流。据说他的好友康拉德等曾劝说他学点时髦,但他不变初衷,坚持传统的现实主义道路。

他笔下的人物大致分为三类一是象他自己一样的“有产业的人”,也就是“福尔赛们”;其次,是下层人民;此外就是介于这二类之间的人,即知识阶层,或闯入“有产业的人”中的“外来者”。他平时就生活在第一类人中间,他们有的就是他的亲人,甚至就是他本人。例如,《有产业的人》中的老乔里恩的原型是作者的父亲。乔里恩的原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作者本人。那个充满流氓习气、十足典型的“福尔赛”索来斯的原型就是作者的堂兄阿瑟·高尔斯华绥;索米斯的妻子伊琳的原型就是阿瑟原先的妻子艾达。同伊琳一样,艾达也是由于不堪阿瑟的虐待,忿而离婚,最后成为作者的终身伴侣。作者对这些人物的刻画自然是得心应手。至于第二类人,他虽然没有同他们生活在一起,但由于年青时曾替父亲的公司到贫民窟去收过租,讨过债,长大成人后又游历过世界各地,参观过包括监狱在内的各种各样的地方,目睹他们的穷苦遭遇,深感社会对他们的不公正,因此对他们的描写也显得生动逼真。至于第三种人,他接触得不多不深,了解得不透,所以他笔下的这类人物形象一般比较苍白。

作为一具有正义感,又较为深刻了解社会生活的作家,高尔斯华绥在自己的作品的字里行间都流露出对社会的批判,对上层社会的讽刺和对穷苦人民的同情。不过他的批判一般限于道德精神方面,这种批判态度也不是始终如一他自己说过:“我的早期作品确实是抒情多于批判。但从1901年以后的9年间,大致来说,主要是批判占统治地位。”这句话确实能勾勒出他前期作品的倾向的轮廓。

譬如,《有产业的人》的主人公索米斯被刻画成一个典型的具有“福尔赛精神”的人物,他的财产意识观是极其偏颇的,在他的眼里,一切东西都要事先就想好它的应有价值,当成原始资本让其积累更多的财富,如他在收集名画和古玩时,考虑的不是其本身的艺术价值,而是其能在拍卖行获取多少的额外利润;他在进行房产资金投入时,也是始终将利益摆在最前面,考虑在此建房后能得到多少回报"在他眼里,妻子更是他的私有财产,他看中伊琳的美貌,用金钱从她后母手中将其抢夺过来,而之后他并没有好好地对待伊琳,甚至不把她看做是一个具有思想和生命的人,只是把她当成一件古玩物的收藏,向伦敦的人们宣布他对美女伊琳的占有权,他还以此作为无上的荣耀而沾沾自喜"所以在婚后对于伊琳他更是将其当做不可侵犯的私人财产,将伊琳封闭在他的个人世界里“他的所作所为激发了伊琳对他的反感与恨意,但是索米斯却不以为然,还宣布是伊琳违反了法律中有关财产法的规定,作为惩罚,他要将伊琳囚禁在乡下的别墅里,不让她有机会逃离自己的身边”因此,当索米斯发现他的私有财产伊琳爱上建筑师波辛尼时,他的占有欲受到了威胁,所以他坚决不同意离婚,他不仅强硬地占有了伊琳,而且还设计陷害波辛尼,使其在遭受事业创伤时也结束了他的生命“该小说将福尔赛一家的勾心斗角、自私自利的“福尔赛精神”进行了细致的描绘,使“福尔赛精神”更加被凸显出来”。

虽然他的后期作品中,批判性逐渐淡化。但高尔斯华绥创作的《福尔赛世家》和《现代喜剧》两组三部曲,艺术地描绘出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40年间英国资产阶级的精神面貌,以及该阶级趋于没落的真实图景,塑造了几乎成为“共名”的福尔赛人的典型形象。

阅读全文
素材 高三2500字
大家都在看
热门推荐
登录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