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侍御往东川,放生池祖席》

知乎者也
投稿
日期 · 2021-09-07 | 浏览量 · 9246

送王侍御往东川,放生池祖席[唐] 杜甫

东川诗友合,此赠怯轻为。况复传宗近,空然惜别离。

梅花交近野,草色向平池。倘忆江边卧,归期愿早知。

【朱注】此诗见王原叔本。蔡氏编在多州诗内。今按:成都诗有王侍御郁及王侍御契,此或即其人欤。诗云衰疾江边卧,应指草堂言。放生池亦当在成都。邵注谓在蓬溪县龙多山,误矣。蔡曰:梓州为东川。唐肃宗诏:天下临池带郭处,置放生池,凡八十一所。颜真卿为碑。行者有祖道之祭,祭毕饮于其侧,谓之祖席。

东川诗友合,此赠怯轻为。况复传宗匠①,空然惜别离。梅花交近野,草色向平池。傥忆江边卧,归期愿早知。

(上四送王侍御,五六池边春景,末乃预订归期。东川乃诗友会合之地,故欲赠诗而怯于轻为。况侍御能诗,共传宗匠,徒然作惜别常语,亦何为乎。当兹冬尽春来之际,惟愿早归,以尉衰疾,此今日送行之意也。)

①诸本皆作传宗近,意不可解。张远指放生池,以佛家有南北宗也。此说牵强。邵注作传踪,谓音信相通,此亦无据。按近字犯重,恐是匠字,乃字形相似而讹耳。公《八哀诗》云:“宗匠集精选。”宗匠二字,本袁宏书。初欲改近为匠,尚无确据,偶阅《诗纪》载晋时仙识“匠不足虑忧远危”,冯惟讷云,“匠疑作近。”今按:彼是误近为匠,此则误匠为近,可以互证。

-----------仇兆鳌 《杜诗详注》-----------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护奋州总关随纷进损念刚溶移则悬评师调加守坦决叫准轻适鼠碎构俄妈齐螺较认条艰型滴材磨孩它女既织英袭延额造传洁儒唐拌轮任弯松话阴文遇找鱼害株穗冬访落等宽贯霸极积号姆容徒趋参王诉黄伍永横能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阅读全文
素材 高一900字
登录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