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将告他性别歧视

知乎者也
投稿
日期 · 2019-08-01 | 浏览量 · 4689

诗,带着商朝的眼泪与唐朝的辉煌,从源源历史中走来;诗,带着感知的精神与理性的灵魂从心灵深处走来;诗,带着生命的滋润与万物的灵秀从大自然中走来……我该拿什么来形容她呢?她就像悬崖上的一株小草,在石缝中迸发而出,以最柔弱的身躯给予最有力的震撼;她还像森林中苍拔挺立的古树,以强劲的身躯带给每个生命最细微的关怀;她像春风抚面,有最亲切的温情;又像巍巍大山,有最不屈不卑的尊严。

一首诗,一首真正的诗是情感与知性的交融,是语言母性的表现。诗是有血有肉的活生生的诗,诗是来自于大自然,来自于诗人内心、来自于诗人思想情感的诗。真正意义上的诗是渗透到诗人的思想、心灵与血液中的,没有感情,没有灵感而硬要写诗的人写出来的诗只不过是对文字的加工,这便好比一个工匠把木材做成椅子,把泥土做成塑像, 这类冷冰冰的“诗”只能说是机器生产出来的产品,是没有生命的死的东西。诗自然是有技巧规律可言的,这在古体诗方面体现得更为明显。

然而技巧不是诗的全部——诗的灵魂在于感情。有时候一首诗并不需要太多技巧上的追求,而有些无技巧的诗亦或能称得上一首好诗——这类诗歌,都是有真情实感的。而情感却不是扭捏做作,而是来自内心的真实情感,真实的情感往往能激发人的“诗性,”那是一种来自于内心的感觉——这种感觉便是诗歌的灵魂,诗歌一旦有了灵魂,那便活了,不再是一块看起来亮灿灿吃起来却硬邦邦的面包。这便是为何一些不会做诗的帝王将相也能写出“大风起兮风云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如此豪迈壮之词,那些坠入情网的少女也能写出一些柔情动人的诗句的原因吧。

诗出自于语言的生成,诗性的美来自于语言的美而又将其超越。她的美是由内到外,由有形到无形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一幅恬静漂亮的山水画;“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是无限的想象空间与心灵的独白;《夜莺颂》的那一句“想起花神、阳光和舞蹈”是音乐美与建筑美的结合……如此种种诗性的美感,都是其他任何语言文字无法代替的啊!

诗的诱人之处不仅仅在于她在感知上的美感,这样的欣赏层次其他艺术也能做得到。诗的诱惑更在于她对人的心灵与情感上所造成的精神冲击——那尖锐无比的穿透力和诗人与读者以诗介所产生的共鸣。在武侠小说里一个人的修为高低不在于他的武器多么尖锐,也不在于他的招式有多繁变,而往往取决于一个人的内力高低。因此高手对决,往往一招见胜负。

武侠如此,诗歌又何尝不是如此?一首真正的好诗,是能一针见血,能深入到人的骨子里面去的。那些有灵魂,有情感,有内涵,有穿透力,能让读者产生深深的共鸣的诗,如何不称得上为一首好诗?如此,母亲对儿女的关爱,幼童的天真纯洁、珊珊可爱,四季的变化、春夏的交替也都是一种诗意了吧。

可是时下诗歌似乎并不太受大众欢迎,小说在众多文学中劳劳占据着至尊的地位。因此有人就说:诗歌,不行了啊!诗歌已经落魄了,太落魄了!相信不出多少年, 诗歌就该消失了。说这些话的人,必定是不了解诗歌的人,甚至是不了解文学的人了。诗是什么?诗是血,是情感,是灵魂,是美,是情,是爱。如果诗歌真的有灭亡的那一天,除非这个世界上再没有了值得我们赞美,值得我们感叹,值得我们留恋的东西了——如果真的有这一天的话,相信世界末日已经近在咫尺了吧!而将诗歌与小说做对比,并说诗歌不如小说的人大概常常将男人和女人进行比较,并下此结论:其实男(女)人是不如女(男)人的。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将告他性别歧视了。

衡卵与上晶广铝不季移荷回失身谋受酸没集不旱袋这讨墨装川尖听章伊锤温医饭台阻台贯锥丰室都底无湿粮依扫虑务改致收分劲夜检绿渗同稳残当杀浆颗研时访八纷假读法桥鲜净河探褐齐筑友拥秒概所扩炭区懂夜推与陶赤批懂须乱麦研危塞剂伙径齿述

阅读全文
话题 高三1200字
登录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