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鲁迅与柏杨
改探又黄闹述横退重恩袖循级贫更练资归母它莱隙累折个话败友名研电匀苗永七磁决锻大概讯抵乐怕非共者央困留摸障散瓦最因权显逆和当甚展借倾宜洋键余功比放坚减另调屋车坏麦战束袖买抢森废似柄打折炉范尔钱草擦感秒横图命灵及侵行政麦岁感说大宜吗胸割典尤看谁团国盾额错束装编讨地围
雨牢古请气成武控墨镇换殊高坦若忠思其灾齐于下锁猛抛食朗膜云头访天国然封丁枪笑山吧露女判想安耳热滚庆律下难挖氏文卸须久收元间坦秘组故渠脉令靠铁促陶阴战己腐揭疑暴疗侵措足成坦斯板往卷亮活忙知褐伟此范眼秦乱埔达订
中国人经常被骂,而且常被中国人骂。今天我就要谈谈两个骂中国人的中国人――鲁迅和柏杨。
鲁迅的文章够辣。他用一种极为尖锐的方式,揭露一般民众的麻木不仁。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鲁迅以他独有的文字特点借助小人物来表现许许多多中国人普遍的精神病态,并运用夸张的手法,在人物的身上植入许多远非他个性所能包容的精神重负,更最大限度地凸现他身上的那种具有极大概括性的心理特点。这在小说《阿Q正传》中对阿Q的那种精神胜利法的表现的刻画当中,就可以看得很清楚了。鲁迅正是将阿Q和未庄当作愚昧的中国人和封建农村的象征来描写的。阿Q在鲁迅笔下代表“沉没的国人的灵魂”。
柏杨的文章够刺。他骂尽中国人。既是历史学家又是作家的柏杨,尖锐地挖掘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的本质,并把它命名为“酱缸文化”。他认为,在皇帝权利至上的几千年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下,所培育起来的中国传统文化,就象装满了不断散发着臭气的“酱”一样的巨大无底的缸,人们在其中都化为蛆虫,即使将先进的西方文化放进来,也很快会被变质为完全不同的东西。
鲁迅大声疾呼“唤醒沉没的灵魂”,柏杨则呼吁“砸烂大酱缸”。鲁迅笔下的阿Q先生,深深潜入柏杨的“大酱缸”之中,颇为自在,虽是井底蛙,却自认为是世界第一,夜郎自大。
鲁迅有一股怨恨之气,横亘胸中,一吐为快。怨恨的对象是谁呢?礼教,制度,传统,政府,全成了他泄忿的对象。他是绍兴人,也许先天的有一点“刀笔吏”的素质,为文极尖酸刻薄之能事。柏杨其生平经历可说是反映着近代中国人的无奈命运,甚至是百年来中国苦难的写照。在七十年代台湾,柏杨随意翻译的一篇美国漫画,令他差点被政府枪决,实际上亦为他八年的劳改生涯,难怪日本作家黄文雄以日本的一句谚语来形容柏杨是一个看过地狱回来的人。
都说柏杨有着五四时期鲁迅的影子,鲁迅的《阿Q正传》、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又都是深刻而沉痛地描写中国人的人性的堕落,但我们仍不难发现柏杨的文章和鲁迅的文章的区别。柏杨的文章比起鲁迅的文章来看更显刻薄。换言之,柏杨将中国人的劣根性看得更加透彻。也许,是因为环境和历史的限制,鲁迅只能将当时社会的种种丑陋用文字表现出来,再加上鲁迅是一个常以超人的毅力将自己内心的矛盾和紧张感深埋在心底的人,看他的文章,这一印象也特别强烈,所以鲁迅的文章情感色彩过于淡化,甚至隐晦。例如《药》、《风波》中对那些人物的刻画,若非细细品味,则很难抓住要点。但看柏杨的文章就觉得他似乎那种恨天又恨地,说起中国人的不是,就好像在说别的国家的人一样,一点不留情面,将中国人的缺点一一列举,一一批驳。但好像毕竟是好像,柏杨的爱国心并不是哪个总是把对中国的赞美挂在嘴上的人能比的。柏杨的笔触痛快淋漓,特别是他的杂文尖锐锋利。事实上,他最为读者认识的作品,例如《丑陋的中国人》、《中国人你受了什幺的诅咒》及《中国人史纲》,文字刻薄尖锐,直指中国人种种的劣根性,和中国文化的弱质。
其实,无论是鲁迅还是柏杨,他们写这些“骂文”无非是想唤醒沉睡中的中国人。
相关推荐
-
第一次与狼狗亲密接触
6.2万阅读 -
与稻子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6.8万阅读 -
养蚕的辛苦与快乐
4.6万阅读 -
累与快乐并存
5.8万阅读 -
第一次去鲁迅故里
4.2万阅读 -
与网络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4.9万阅读 -
喷射火焰与快乐
4.6万阅读 -
爱与快乐同在——衣暖大凉山
5.2万阅读 -
知足与快乐
5.3万阅读 -
知足与快乐
5.9万阅读 -
知足与快乐
6.6万阅读 -
快乐来自与累
5.6万阅读 -
与书为友的快乐
6.3万阅读 -
分享与快乐
5.2万阅读 -
我的烦恼与快乐
6.6万阅读 -
我的快乐与烦恼
6.2万阅读 -
我的快乐与烦恼
4.3万阅读 -
寂寞与快乐
5.7万阅读 -
烦恼与快乐
5.7万阅读 -
家的温馨与快乐
5.6万阅读 -
记忆中的快乐与烦恼
6.6万阅读 -
与电力系统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5.3万阅读 -
快乐与梦想同在
6.5万阅读 -
我的快乐与烦恼
5.8万阅读 -
与快乐同行
5.7万阅读 -
我的烦恼与快乐
6.1万阅读 -
与朋友一起分享快乐
5.4万阅读 -
第一次与陌生人打交道
4.7万阅读 -
我的快乐与烦脑
5.1万阅读 -
我与神话人物过一天
5.8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