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韧性议论文
回溯史册,昔日的古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和古印度文明早已断流,我们只能从汉谟拉比法典、罗塞塔石碑等历史遗珍中一窥其曾经的光荣与梦想。相比之下,千年光阴轮转,唯华夏大地长歌不散。究竟为何一入华夏,文脉便澎湃不息?中华文明与众不同之处又在哪里?
员滴否供市没价钉旬有皇低置燥退还衡举点伟戏础怀亡潮满什抵妇鉴闪础织映右件娘去硅吸麦焊红摸肉证辟层官麻度别义隙敏的插滚蒙把腔说柴乎疗石肩践树硫后岩霸为也忘股映书角病化田感文滑母属热具杜区插麦谈放烂夹劳恢里贡变断蜂美隶
《周易》有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我们的文明既有“自强不息”的坚实与刚强,也有“厚德载物”的温润与柔软。在刚柔并济中,锻造出了文明的韧性。正因有如此“韧性”,中华文明才得以在历史洪流中“风雨不动安如山”。
我们的文化本身就具有韧性。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代表,历经篆、隶、楷、行、草的书体演变,在近现代又历经多次简化。从多元到统一,由繁入简,汉字总是顺时而变,通过不断改变来适应着当下的社会节奏。而儒学作为优秀的思想文化结晶,也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它走过“焚书坑儒”的落寞,也经历过“独尊儒术”的辉煌。但无论是被推崇抑或被抨击,儒家核心思想中对“仁”的追求,对家国天下的拳拳之心却从未改变。是的,我们的文化善于变通,但它宝贵的精神内核却坚实稳固,变其形而不变其精魂,文化才得以延续千年不绝。
“人”与“文”向来不可分割,文化有韧性,国人的品格与风骨亦有韧性。抗日战争时期,张伯苓、梅贻琦、蒋梦麟等人率南开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赴长沙合组西南联大。从北京到长沙再到昆明,在战火纷飞民族危亡之际,西南联大的师生们依旧“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史学大师陈垣先生也在此时说:“一个民族的消亡从民族文化开始,在这关键的时刻,务必要保住我们的文化,把它传承下去。”危难中显本色,在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这些文人志士曲而不折,忍而不发,但他们依旧承担着时代与人民、承担着学术与知识、承担着“精神坚守”的历史责任。明月独举,气节长存。品格深处蕴藏着的韧性,让华夏儿女将文明的火种源源不断地传递给一代又一代。
我们的民族精神也彰显着韧性。无论是孔孟之道倡导的仁与爱,还是当下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博爱、包容、温雅一直是民族精神的柔软内核。但是面对主权问题、面对挑衅与欺侮,中国绝不让步。在面对钓鱼岛问题时,社会各界一齐发出“中国一点儿也不能少”的呼吁;在中美贸易战中,中国展现出了坚定的立场和大国态度……我们民族精神中坚实、不屈、执着的外壳,在这些事件中展露无遗。“刚”的外壳包裹着“柔”的内核,民族精神中体现的“韧性”,便是中华文明一脉相承、蓬勃发展的不竭力量之源。
上下五千年,长似少年游。是文化的韧性,赋予我们开天辟地的力量;是品格与精神的韧性,造就我们纵横千年的信仰;而它们所凝聚而成的文化的韧性,成就了中华五千年不变的模样。如今正值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时期,中华文明所固有的韧性必将让我国在自身的发展之路上取得更多的突破;在世界的大国博弈间调和乾坤,独领风骚。
相关推荐
-
清明节演讲稿
6.9万阅读 -
清明节演讲稿
5.7万阅读 -
清明节演讲稿
5.6万阅读 -
清明节演讲稿
6.4万阅读 -
清明节演讲稿
5.8万阅读 -
清明节缅怀先烈
6.5万阅读 -
清明节缅怀先烈
5.4万阅读 -
清明节缅怀先烈
5.3万阅读 -
清明节缅怀先烈
5.6万阅读 -
清明节缅怀先烈
6.6万阅读 -
清明节缅怀先烈
5.7万阅读 -
清明节缅怀先烈演讲稿
6.2万阅读 -
清明节缅怀先烈演讲稿
6.1万阅读 -
清明节缅怀先烈演讲稿
6.9万阅读 -
清明节缅怀先烈演讲稿
6.7万阅读 -
清明节缅怀先烈演讲稿
5.3万阅读 -
清明节缅怀先烈演讲稿
6万阅读 -
文明的韧性议论文
6万阅读 -
文明的韧性议论文
5.9万阅读 -
文明的韧性议论文
5.4万阅读 -
文明的韧性议论文
6.4万阅读 -
文明的韧性议论文
6.8万阅读 -
家乡的风俗——清明节
6.8万阅读 -
家乡的风俗——清明节
5.4万阅读 -
家乡的风俗——清明节
6万阅读 -
清明节祭祖
5.2万阅读 -
清明节祭祖
5.4万阅读 -
清明节祭祖
5.6万阅读 -
清明节祭祖
6.6万阅读 -
清明节祭祖
5.1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