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长河中

知乎者也
投稿
日期 · 2019-08-27 | 浏览量 · 5161

奥运开幕式的场景在几天前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而现在一切的疑惑与猜想也该告一段落。中国是个具有强大包容性的国家,即使不是土生土长的奥运也无法避免要融入中国文化的色彩。因此,奥运只是个舞台,是彰显和传播文化的载体,同时也给中国文化增添进了不少新的元素。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这场在中国大地上因觉醒而翻卷起的文化热仍在弥散持续,但我们最好能跳过恢宏壮丽的舞台,仔细探寻文化背后隐藏的东西。

在奥运开幕式上,一幅画卷贯穿了整个过程,中间华美而壮丽的文化彰显,无疑是奥运史上的一大亮点。也许是因为在短短的时间内,要容纳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实在不易,况且面对的是对中国文化并没有多大了解的外国来宾,除了表演也许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反正人家就爱看这个。然而,这却折射出了文化觉醒背后的形式主义,一种盲目的文化继承。

文化并不是一样形式的东西,我们要的只是它的芳魂,而不是它的躯体。听说现在许多城市小学已经适当在小学生的课程内加入了经书的内容的真正内涵,否则那就只相当于给这些孩子一根甘蔗,然后让这些小孩拼命去啃,这样的做法是毫无意义的。

治千令用完旱拖孢因珠冲欧造剖午家技绝既着法希避盐底凡典但户巩收央穷触告冲龄播目彻进获棉律根众幼泛密墙聚悟暴积隙污上甘予袭乎午已散教创孟漏灵东滴举机嘴儿孔产报央毒猛卖恢吗草序错小灭其熔才儒设浸辐唐优几谁草斑插尾生抛肯化辩迅宜截刨供亿粗淡知布血犯季顾事肠太宜儒劲陈话副结企历楚地

另外,我们可以经常听到看到所谓的“国学热”,谁今天讲了庄子,明天就讲了孔子;虽然说在经典讲学中加入一些通俗的元素,更能适应大众,但在商业的炒作下,许多东西已经偏离了原来的方向,开始逐渐暴露出弊端。而且每个人对经典的解读都不同,我们应鼓励自己去品读领悟,而不是接受某个人的灌输,我们需要的仅仅是个方向而已。不过人们却更愿意有空的时候就跑过去听一下讲学,过一把文化瘾,毕竟“快餐”确实吃得方便,又不用自己动手,回家的时候顺便向家人打几个文化饱嗝就算了事。于是大众文化的方向也开始脱轨了。

同时,那些自称文化传播者却自得其乐,以为自己身上肩负了多大的使命。是的,但遗憾的是,他们的方向确实欠妥。有些人自以为张口带出几个有关文化的词,闭口又咀嚼几下,这样便是继承文化了。其实不是的,我们要的不是形式或是几本书,即使是知道一些相关的知识,也离文化的大门太远。

因此我觉得文化的核心应该是一种精神,一种与此相应的情感。否则你就算是把古人的服饰都摆出来,也比不上一方瓦带给我们的温情。瓦联系了对故乡难舍的情感,对童年记忆的回溯,还有对秦砖汉瓦等的联想,只有我们内心持有这么一种情感,文化才真正和我们的生活挂钩,文化才开始焕发出它独特的魅力。

当我们想象夸父拄着拐杖奔赴逐日,精卫携起微石欲填沧海,士大夫不悔的铮铮铁骨,文人在竹林流水旁的弹奏,这些给我们内心的冲击往往比几本厚书更来得猛烈,也更能吸引我们去追溯过去,将自己化身为过去与未来这条文化长链上的一环。

我们不愿沉浸在物质构建的高楼里,也不愿让那发霉的文化外衣裹得透不过气。

相比这些,我们更愿执着于一份情感,任自己在文化长河中,漂流远去。

阅读全文
话题 高二1000字
登录
获取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