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足常乐的议论文
欢恢个切求关提知件构宪套升著管旗降脱色性项关埔匀乐斯锻纲国台李付蒸扎伊投带骗针闭马恩启降未则毕子说尔常付熟顺挂价作繁型铁南为
古人的老话“知足常乐”现在已经被很多人奉为座右铭。我今天想跟大家探讨一下这句话。我认为对于这句话的理解不应简单化、机械化,否则会影响自己的三观,害人害已。
我的解读是,应运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来看待这句话。既要有所知足者,又要有所不知足者。
物质和金钱上,一个人应知足常乐、适可而止。不能为了金钱,而丧失人格,或牺牲健康与生命,甚而至于损害他人、集体、国家的利益。一个人在物质欲望上过于贪婪,自私自利,就会失去自我,而导致严重的后果。当年,李四光、钱学森等留美博士,在美国学有所成后,毅然决然地放弃了美国优厚的物质待遇,冲破了重重阻碍踏上了祖国的土地。正是因为他们在物质上的知足,才为当时积贫积弱的祖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们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塑造了那个时代真正的“常乐者”。
也许有人会问:那是不是所有的事物都应不“知足”。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事物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精神追求上、个人文明素质及知识的追求等方面,则千万不要轻易“知足”。在这些方面就轻易知足了,满足于现状,那是不思进取、不求上进的表现。这样的人多了,不但个人难以进步,国家、社会也难以前进。于国于家于已皆为不利,这样的人多了,岂能乐得起来!
在这些方面,一个人唯有不知足,才能不断地前进。爱迪生想来大家应该很熟悉,他在成功地发明某一样东西之前,往往经历了成百成千的失败。失败对于他来说是家常便饭,经历的失败多,反而更激起了他的斗志,越挫越勇,终获成功!所以正是知识上、理想追求上的“不知足”,才造就了爱迪生的“常乐”!也正是他用一人的“不知足”,成就了千千万万的世界人民的“常乐”!
总而言之,我们应辩证地看待“知足常乐”,做一个笑口常开的常乐者。
相关推荐
-
快乐的暑假
6.1万阅读 -
快乐的暑假
6.8万阅读 -
快乐的暑假
6.8万阅读 -
快乐的暑假
6.8万阅读 -
快乐的暑假
6.8万阅读 -
快乐的暑假
6.2万阅读 -
快乐的暑假
5.7万阅读 -
快乐的暑假
6.2万阅读 -
快乐的暑假
5.8万阅读 -
快乐的暑假
5.9万阅读 -
快乐的暑假
6万阅读 -
快乐的暑假
5.5万阅读 -
快乐的暑假
6.3万阅读 -
快乐的暑假
5.4万阅读 -
骑自行车的快乐
6.3万阅读 -
骑自行车的快乐
6.2万阅读 -
骑自行车的快乐
5万阅读 -
骑自行车的快乐
5.7万阅读 -
骑自行车的快乐
5.4万阅读 -
骑自行车的快乐
6.6万阅读 -
快乐的暑假
5.3万阅读 -
快乐的暑假
6.2万阅读 -
快乐的暑假
6万阅读 -
快乐的暑假
5.6万阅读 -
快乐的暑假
6万阅读 -
快乐的暑假
5.5万阅读 -
寻找身边的快乐
6.1万阅读 -
寻找身边的快乐
6.8万阅读 -
寻找身边的快乐
6.8万阅读 -
寻找身边的快乐
5.9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