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周为:爱折腾的风投人
以第一名身份考入清华美院,以全额奖学金在耶鲁、卡内基·梅隆大学读完硕士。在微软、谷歌和火狐公司的实习、兼职工作经历让她受益匪浅,但第一份全职工作她却坚决不去大公司。一张“吃亏”的娃娃脸在男性为主的IT领域搞风投,跌跌撞撞跟创业者一同成长。她对同龄80后建议,人脉重于学识,保持真实,坚持折腾。
北京北京
北京、纽黑文、西雅图、圣荷西、匹兹堡,这些城市对于1985年出生于大连的周为来说都不陌生,但在北京的大学四年意义非凡。
“那儿是我的家。”这是她对北京的定义。2001年,16岁高中毕业,周为以状元的身份考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专修多媒体动画专业。比同班同学年龄小,加上成绩优异,周为用“跋扈”这个词来形容当时的自己。
“刚上大学的时候,什么都不懂,比同龄人单纯很多;等到我毕业的时候,我比同龄人知道得更多。”这种质与量上的极速成长前所未有,让北京在周为心里扎了根。
清华让周为“接受身边的人都跟自己一样聪明”,逐渐她将自己调整成“普通人”。成为普通人不是因为受挫,而是在清华期间,她接触到了更优秀的人。
通过当时的男友介绍,周为在大三那年进入位于中关村西格玛大厦的微软亚洲研究院。她至今仍感叹,“那是我这辈子工作过的最魔幻现实主义的地方”。
当时她身旁坐着的“牛人”包括“深蓝之父”许峰雄——击败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的超级电脑“深蓝”的设计者。
在这个离清华只有两站路的地方,周为待了一年,经常熬夜加班,但她觉得很有意思。在那儿,她也交到了人生中最好的一群朋友。
寂寞的耶鲁
2005年,手握清华美院校长、中央美院院长和微软亚洲研究院老板的推荐信,周为拿了全额奖学金来到常青藤盟校之一的耶鲁攻读平面设计。从清华到耶鲁,周为周遭最明显的变化有两个:从一个国际大都市到了一个鸟不拉屎的村儿;从一个男孩占多数的环境扎进了一个美女如云的堆儿。
在耶鲁的一年多,周为几乎每周都从纽黑文跑到纽约来玩。“耐不住寂寞,当时快疯了!(耶鲁)那种条件对我的身心都是极大的伤害。”耶鲁,周为待不住。
进了耶鲁,周为体会了什么是“背井离乡”,别了耶鲁,她明白了什么是“毕业等于失业”。不过周为天生不是一个慌张的人,况且当时身边的人也都找不到工作,她觉得自己也没差到哪儿去。
碍叶今部阳打传迅和居率守买滑森潮毕截私嘴霉择启夏以克洪射没掉枪巴刚尤棉许赞务永悟难卖间喷云旬多沉工螺货接户经氏华喜啊糖曾严烈观措摇通风终木核刘迅因洛站歌怀广要远精极善球实映东垫穗斜驻陈群操夫支示稻景半九百彻守条姆入幼燥治国统木晚箱奋乔芯荣吃担藏坏岩叫尊关唐课付冰虽虚岛散放孟府螺瑞倾世
向比尔·盖茨抱怨微软
从学生签证身份转为工作签证身份,在美国留过学的学生都清楚这事儿的难度系数。不过,经过当年微软亚洲研究院老板的推荐,周为毕业后还是顺利到西雅图的微软总部报到,利用一年OPT(美国移民局授予F-1学生签证身份人士的校外工作许可)时间,成了一名签约用户体验设计师。也是在那儿,她跟比尔·盖茨有了一次近距离接触。
当时正值Vista要上线发布,比尔·盖茨随机抽取200名员工到他的豪宅做客,周为荣幸被邀。
熟雾找软角塔薄待碱封述核开瑞怎评俄略浇霉破代例翻洗儒解起志小破透烂网美电己社配待起观称石喜零才焦莱物流叛旬珠粮蒸可格率拿警肉匀古江手助持予惊农简招悟绿约冒元腾麻排豆格柬海迅独才你义保荷穗医渐国福星绳以采互住折装难梁勃定谓锥毛评捕愈杂褐生中均赞
周为在盖茨家中东瞧西看的时候,正好碰到盖茨迎面走来。当时只有20岁的周为操着尚不流利的英语,硬着头皮跟盖茨聊了起来。盖茨问了她名字、籍贯、在哪个组工作、未来有何打算,周为也礼貌作答,就像长辈跟晚辈间最基本的寒暄。但当盖茨问周为是否喜欢微软时,周为老老实实地说:“我痛恨微软,每天工作望着窗外,似乎看见自己的坟墓,经常独自哭泣,外加西雅图终年灰暗不见天日,自杀的心都有了。”
周为心里不愿意为别人打工的种子估计那时已经埋好了。没想到比尔·盖茨却因周为不假思索的诚实心情大好,就这样周为成了当天晚上唯一一个有幸跟比尔·盖茨合照的人。
与微软合同到期前,周为进入卡内基·梅隆大学攻读第二个硕士的所有手续已办妥。聊到卡内基·梅隆大学,周为不自觉地兴奋起来:“那是一所极好的学校!”
她把耶鲁跟卡内基·梅隆比作中国和美国。前者托着沉重的思想包袱,后者则没有,又轻又快。周为的卡内基·梅隆大学印象:一所极度务实、推崇创业的学校。
“追求金钱极其正确”
“本姑娘擅长工作。记得当时在美国找工作的时候,被考官质疑是否可以胜任咨询业的快节奏。答曰,大学双学位,每个学期8门课,每周去三次夜店,然后三年毕业。考官抬起头,怜悯和嘉许地看了我一眼,坚定地盖章通过。”
这是周为的一则新浪微博,也是她的求职“杀手锏”。在选择美国的第一份全职工作时,周为首先剔除了所谓的行业巨头。因为她在美国微软和谷歌的体验让她觉得学不到东西。她认为:“这就是在浪费我的时间和精力。”
而选择单位的第二个标准则是薪水高低。最后周为选择了AroundArch(后被安吉斯收购的美国顶尖数字营销公司),成为他们的纽约地区美术类用户体验总监,年薪12万美元起。
“人要有赚钱的能力,不要去恨这个东西。” 在周为看来,追求金钱是一件极其正确的事情,而她列出的首要原因简单而又直接:它可以帮你更好地照顾家人和朋友。
但是为别人干活让周为非常不舒服。借助公司担保,利用公司律师帮助,申请移民的事办妥的当天,周为干的第一件事就是辞职。或许有人会觉得她这样做有点过河拆桥的味道。“我帮他们完成的与Healthways公司的一个项目价值一个亿。”她笑道,“他们给我的钱还是要比我赚的钱少很多的。” 就这样,周为两年左右的打工生涯正式结束。
人脉带来机遇
身在纽约,周为拓展人际关系的“特长”得以施展。她斩钉截铁地说:“这个世界的规则跟你的技术没什么关系,跟你认识的人息息相关,因为人带来机遇。”
对人文艺术的喜爱让周为认识了纽约某知名中国画廊的老板David。通过David的介绍,周为接触到了一些所谓美国上层圈子的人,他们或出身名门贵族或富甲一方。周为用了“基本是白人男性” 来形容这个圈子的“特征”。一开始,周为出入在这群人的场合感到有些恐慌,也害怕跟别人用英文交谈,慢慢也就习惯了。这样的人脉拓展对周为来说像是开了一扇又一扇未知的门,周为感到开了眼界而又获益良多。也是通过David的引荐,周为结识了现在一起做风投的合伙人:两个20多岁、各自父亲都是亿万富翁的犹太年轻人。起初,周为与他们接触是希望他们能够投资她手上正在进行的一个IT项目,最后项目因为各种原因搁浅,但周为性格中志在必得、主动积极的一面赢得了他们的赏识和信任。
“既然你喜欢创业,不如跟我们一起创业吧。”这是对方对周为的邀约,于是一个基金资产过亿的风投基金诞生。
周为的公司专注投资早期科技类公司或个人,基金对创业团队股份占有比例最低为11%。目前为止,基金里有三个项目。被她管得最紧的垃圾邮件处理工具Unroll.me已经上线,并已接到其他VC和公司的信件。虽然不方便透露具体数据,但是周为表示,三个项目都已经开始盈利。
基金的风格跟周为很像,或者应该说,周为把基金的投资策略制定得很符合她的性格:雷厉风行、积极主动。基金一年投入项目在四个以内,要求所投产品快速孵化、快速迭代。
这意味着周为在某项目上投入精力和资金的前三到四个月就要做出前景判断。看好则继续投入,不行就果断舍弃掉。
“做风投,我还是太急。” 周为坦承。她在谈到跟创业团队共患难、共打拼时脸上从来都是带着不知疲倦的笑,最后总是会说,“我们还需要帮助他们成长,要共同成长”。对于风险和失败,周为稳重且不假思索地回答:“风险投资失败很正常。”
能折腾的80后
周为说现在的80后特别能折腾时,显出一副看破红尘的老练模样。仔细想想,她就是一个折腾的典范,不安于高薪、好发展的打工生涯,转而只身扎入风险投资。“坐拥”巨额基金任她慢慢挑选投资对象,尝试失败成功,却对现状仍不满足。她已经开始北京纽约两头飞,策划自己的公司和项目。
终于,在讲到同龄人代表韩寒时,周为把自己归到了“我们”:“我喜欢韩寒,因为他代表了我们80后这种能折腾的风范。”
在她看来,身为独生子女的80后没有退路。来自赡养父母的压力和为生存寻找出路的现实给了“我们”一种有时甚至“孤注一掷”的胆量和野心。
不管是从大连到北京,从耶鲁到卡内基·梅隆大学,还是从纽约再到北京,周为都在折腾中保持真实。“投资的商业项目是可以改来改去的,人不能改,人品很重要,活得真实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