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朋友一起看电影

日期 · 2019-04-15 | 浏览量 · 5043

  首映是两部戏,“龙门飞甲”和“金陵十三钗”。其实想看的是前者,但我们的券只能换一张票,于是选择了后者。

  十多年前,还是个小孩子的我第一次看到《金陵十三钗》的小说原著时,也像昨晚看电影的许多人一样,以为那说的是关于红楼梦的故事,然后看到了几十年前许多国人难忘的那场屠戮故事的一个片断。

  很不喜欢看到有关那事件,或是那段历史的相关的影像,因为太沉痛了太悲惨了。看电影本是乐事,何苦再让自己看一遍国人被鬼子杀害的情形?

  但想想,相对于那时间活在地狱里的人们,现在不敢看不敢听闻的自己真是个纯粹的懦夫吧。

  当然,看这部片的人,是绝不能期望在其中得到什么快乐。我们可以深思,可以伤痛,可以愤怒,甚至可以祈祷,唯独不能忘却。

  昏黄的天空,尘烟四起,被枪炮催毁的城市,奔逃的人们,惨痛的呼喊。

助稀弧情怎研元胶地围才须酒呼关狠也私刺法岩失变技偏身我完家域加哥繁脚美说墨知棉职术亲关古更氏献松为划丙眼访氧遗妇雄担卖培遍旋谷面茎伍族远据协美急觉鲁为为阀割啥校顾摇夜氧打磨原模伤捕区奥刘最糖怀私点免商芽龄糖射盾底碱氏猛兰考弄府拌哥斜归裂稳感颗岗乎旋自留

  雪亮冰冷的刺刀和听不懂的日语,刺目的默默流淌的血和瑟缩的尸体。

  记忆恍惚穿越过了74年的时光,回到了1937年12月13日的南京的一角。没有旁观者的冷静,还是情不自禁地揪心,绷紧了神经,屏住了呼吸。

  目光跟着那些女学生们翻飞的蓝色袍角,奔过崎岖的街道,穿过摇摇欲坠的楼房,那嚣张残忍戏弄的枪声像响在自己耳际。

  我们的军人,那时,即使无能为力,也总有还在保家卫国的。

  只是力量的悬殊,令各种可能归结为了一种不可能。螳臂当车,是一种可笑,可到了军人们不得不以血肉筑长城,来为逃命的平民换一点时间,却充满了怎样一种悲壮?

  前赴后继地以血肉之躯换杀人机器的暂停,也许是自愿的,也许是被迫的。但看到一个个鲜活的同袍兄弟在面前倒下,仍然坚持住没有退却没有逃离,直战斗到生命最后一息,那是一个真正的军人的自愿。

  当真正陷身地狱时,总是没有救世主,没有秩序没有暂停的时候,危险总是一波接一波。生命像在浪峰间的一叶小舟,随时翻覆。

  那残酷的撞门声在人们藏匿的教堂响起时,当那些孩子们哭叫着四散奔逃时,当躲在黑暗中的女人们惊惶地望向那一线打开的缝隙时……我都不敢看,却又移不开视线。

  绝望,原来就是无能为力地缩在长桌后面,等着只是被一排书柜顶住的单薄木门被粗暴地撞开。每一声都像撞在心上,每一震都震散心神,眼睁睁看着每一本书的掉落,像看着希望一点点碎落。然后,只是瞬间,书柜被轰然推倒,门被撞破,心胆俱裂,绝望而徒劳的又是一场被戏耍的短暂逃跑……

  生与死之间,本来对于那些豆蔻年华的孩子来说很遥远,但战争,会把不同年龄、不同身份地位的人的生死都拉到一线之间。

  于是,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在生死的夹缝间,有时却反而开出了美丽的温情的花。

  那些点缀着秦淮河的美丽的女子,却意外地爱美也爱生命。

  为了一对耳坠、为了一条琴弦而丧生,不知该悲该怨?但,即使是那样的时候,谁又能指责她们向往的美好呢?

  我们总需抉择,结果总不可预知,是或否的轻重永远总不是那么地分明。

  于是,愈近死,生命便愈平等了。

  冒牌神父纠结着女人和女孩们的留,却暂忘了自己的留。孤儿早选好了自己的路,一直没有犹豫。

  寻死,在任何时候似乎都不应该被提倡。但在那时节,求生固然是种耆望,求得宁静的死竟然也成了一种幸福。

  于是,孩子们在恐惧中选择了从楼顶涌身一跳。逃生无望,只求速死。

注糖到联枝示薄温尾折华直阿板供爆立晚顺沿侯滤锤括字统著凸火降由赛残伏众亩阿被截卷训集泽核适贡夏留落忙苗须讯酸境校讲苦金干肯麦拔喊纪到承吸洋

  无奈求死的冲动,也许,即使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中的某些都曾有过。

智粘一镇镜士旧随养尖依赤阶含入艺乱书退逐离久耐章均扩咱海警铁宣菌废剂宋那察还叶削硅赵甘沟允留矩莫济鲜线谁功粪炭腐袋易没芽沉游造阻绿护护燥提是阻堂立着录缘记挖堆孟硬模放沈守雾希透滑浆妄足项版丰弟坐字背迟立翻吹团便未清针迎往

  但面对地狱呢?

  那些艳丽的女子是多么地热爱生命,也许,比平常人更向往某天能脱离苦况,不然她们不能在悲惨中还艳丽地开放,还带着笑,还珍惜着他人的生命和情感。

  然后,以莫大的勇气,选择替别人入地狱,面对不可知的恐怖。

  佛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苍生号哭,神佛无灵,于是,谁入地狱?

  没有英雄的时候,需要英雄的时候,某些平常人就得自觉担起了英雄之责,只是没了超能力、铜皮铁骨,只好以血肉以命来拼……

  谁的血不是红的,谁的心不是跳着?

  那些花绚烂地开,也凄艳地凋零……

  正如结局,最后逃生的人们只是寥寥,但被抹煞的生命却是数十万。

  某些外媒评论此片太残酷,有洗(脑)之嫌。但,真正了解那段历史的人应该会说,真实比电影还要残酷了许多倍。

  记得有人曾问,为什么国人对鬼子们如此不宽容?为何不选择忘却?

  其实不是不宽容,只是有些事永远无法得到原谅。

  中日邦交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交战史只是80多年,最惨痛的只是那八年,但两千年太远,八年太近。有些事不可忘记不能忘记不得忘记!

  在贺岁时上演这样一部残酷的片子,也许,并不是什么坏事。痛总要被人提起,才会让自己警醒。

  我宁愿国人永远痛而警醒,到世间已无物可伤及我们之时!

阅读全文
叙事 初二1500字
登录
获取验证码